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羌族的風俗習慣

羌族的風俗習慣

羌族習俗:羌族自稱日瑪、日標或如瑪、爾瑪依娜,屬同名。“羌”屬他,從羊到人,意為“西戎牧羊人”。歷史上羌族以養羊聞名,所以羌族與羊的關系十分密切,至今仍保留著祭祀“神羊”的習俗。羌語屬於藏緬語族羌語支,分為南北兩種方言。茂縣的鳳儀、土門區,汶川縣的威州、澠池區,理縣的通化、薛城區說南方方言。鎮江茂縣的沙壩、赤壁蘇區、松潘縣的熱點事務區、黑水和北川縣的大部分地區都講北方方言。每壹種方言都有幾種方言,甚至相鄰村落之間的語音差異也很明顯,所以有“五裏不同鄉,十裏不同俗”的說法。公路沿線和漢藏地區附近的羌族人,壹般都懂漢語或藏語。歷史上羌族沒有母語,所以羌族地區普遍使用漢語。65438年至0989年,羌語創作步入正軌,現已進入試推廣階段。

至今羌族地區仍保留著原始宗教,萬物有靈論和各種信仰的精神崇拜盛行。羌族所崇拜的神靈大致可分為四大類30余種,包括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精神崇拜和圖騰崇拜。除了以壺村(唐火)為代表的火神之外,其余都是作為壹種白色石英石(羌語稱為Ahol,意為白色石神)的象征而被廣泛崇拜,屋頂中間最高處供奉的白色石神就是天樹碧塔。

歷史上,羌族地區沒有地方宗教組織和寺廟,從事宗教活動的都是羌族巫師(漢語稱段公,羌語稱許,稱阿爸許)。“許”僅限於男性,可以結婚生子。其主要經文是上中下三層《壇經》的***16,流傳至今,無文字記載。經文是韻文,四字壹句,兩句壹節,強調跌宕起伏,押韻節奏感。“許”的主要器具有猴頭帽、羊皮鼓、鑼、神棍、師刀、令牌、獸骨印、爪筮等。“許”的巫術包括占蔔和占蔔(羊蔔、蛋蔔、白狗蔔等。)、驅鬼辟邪(送毛人走)、踩紅鍋、犁樺樹、開紅山、劃碗等。在實踐“許”之前,妳應該用幹凈的水清洗妳的未來,燒香煙熏妳的身體或殺白雞祭祖。如遇大型祭祀活動,如拜山儀式、成年禮等。,必須提前49天戒食蔥蒜和齋戒沐浴,以示虔誠和對上帝的尊重。在羌族村落,壹切祭山、冠禮、許願、安神驅鬼、治病、意想不到的汙穢、招魂、消災、看風水、蓋房、男女結婚、新生兒取名、死人翻身等。必然要由許主持,所以他們在羌人中有著很高的地位,他們既是人神之間的中介,又是文化的傳播者,起著精神領袖的作用。

羌族最隆重的民族節日是“山節”(又稱轉山節)和“羌年節”(又稱羌歷年),分別在春季和秋季舉行。春天祈求風調雨順,秋天感謝神靈的豐收,其實是壹種農耕活動,但總是充滿著濃厚的宗教色彩,折射出神秘文化的光輝。各地舉行山祭大會的時間並不統壹,包括正月、四月、五月,每年也舉行1次或2-3次。山祭的程序極其復雜,因各地傳說和圖騰不同,祭祀也不同,大致可分為“羊祭山”、“牛祭山”、“狗祭山”三種。大多數儀式都是在林深的壹個空大壩上舉行的。有的地方山祭後三天祭道,禁止上山砍柴、割草、挖苗、打獵。

羌族的新年在每年農歷十月初壹慶祝,通常持續3-5天,在壹些村莊會持續到十月初十。按照民俗,羌年也要祭神,要祭天神、山神、地主(村神)。全村人都會吃團圓飯,喝Zasa,跳Sharon,直到皆大歡喜。整個儀式由“許”主持,而雜酒則由村裏德高望重的長輩們開。節日期間,親戚朋友可以互相祝賀,互相歡迎。

歷史上羌族男子年滿15周歲,仍有舉行成年禮(加冕儀式)的習俗。事先要邀請親朋好友圍坐在火堆旁。受加冕禮者身著新裝,跪拜人類始祖的雕像,同時接受許代表諸神贈送的禮物——壹個五色布(護身符),上面系著白色的公羊毛。隨後,氏族的長輩會講述祖先的歷史,許燦誦經祈福(俗稱“太平護佑”)祭拜家族和羊群的神靈。

由於自然條件和環境的限制,岷江上遊的羌族大多停留在農耕文化階段。他們住在哪裏,就住在哪裏,吃飯穿衣,種植收割,自給自足。

住房羌族的房子壹般都是就地取材,用石頭砌成。它們分兩三層,多為平頂房。屋後用黃泥夯實擋雨,表面略傾斜便於排水。兩層建築,有牲畜圈和廁所;三層樓的房子底層是個谷倉,房子之間用木梯連接。三五十個房間聚集在壹個村子裏,就是羌案。它們坐落在高高的半山和河谷中,鱗次櫛比,蔚為壯觀。民國《汶川縣誌》說:“羌人居寨,遠看似洋樓。”

登龍(羌雕瓊龍)是羌族的又壹特色建築,高度十余尺,幾年來經久不衰。瓊龍籠為石制,四棱、六棱、八棱、八棱,線條垂直清晰。壹般建在寨口,戰時起防禦作用,有烽火臺作用,是羌族的壹種文化現象。

在服飾史上,羌族服飾多以自產麻經加工後織成,俗稱“麻衫”,或以牛羊毛掛線織成,俗稱“齊衫”,也有布衫,多為青色。男的系腰帶,女的腰上戴花。她穿著無袖的羊皮夾克,腳上綁著羽毛球。她穿著草鞋或“雲韻鞋”(羌繡布鞋)。解放後,河谷裏的羌族都是漢服。

飲食主要是玉米、小麥、小麥、豆類、土豆和蔬菜。飲食主要有蒸飯、饅頭、刀削面包、面皮(面塊)、麥麩(面湯)、土豆餅等。特色食品有蒸酒、血饅頭等。自產蘭花香煙被廣泛吸食。羌族地區盛產蘋果、辣椒、核桃等經濟作物,遠銷海內外。

羌人的婚姻是壹夫壹妻制。歷史上有“指腹為親”、“早婚”、“換親戚”、“買賣親戚”、“搶親戚”等習俗。還有“女子借宿”、“飲酒”、“謝客”、“回門”等程序,極為隆重。男人去女人家不被歧視。結婚生子後,送飯喝滿月酒是慣例。

除了火葬,還有土葬、明葬、巖葬等習俗。

羌族民間文學極其豐富。著名的敘事詩《木基珠》和《打安珠》、《強格之戰》不僅是民族史詩,也是珍貴的文化財富。“湧天”、“開天辟地”等民間故事,反映了羌族獨特的審美和藝術觀。羌族是壹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優美的沙龍舞和動人的民歌是民族傳統文化的結晶。

羌族精湛的刺繡工藝在中國工藝美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從“靠野草為生”到“依山而居,以巖石為房”,羌族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創造了燦爛的文化,為開發西南邊疆、維護祖國統壹做出了巨大貢獻。羌族文化歷史悠久,豐富多彩。在新的時代,羌族人民賦予了羌族文化新的內涵。羌族人民依托自然和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水電、旅遊、農業、工商業,羌族地區的明天會更好。羌族文化會更加輝煌。

羌族飲食:羌族的主要食物有玉米、小麥、青稞、豆類、大豆、豌豆、蕎麥等。還有從川西平原運來的大米和面粉。蔬菜有圓根蘿蔔、白菜、辣椒、蓮藕等。他們經常吃自己的酸菜,壹日三餐都是習慣。制作飲食和烹飪很簡單。常見的方法是在玉米粥中加入蔬菜,稱為“麥拉子”。還有用玉米粉或小麥粉或蒸玉米做成的饅頭,稱為“面蒸”;用玉米粉將米飯煮至半熟。如果大米主要是玉米粉,就叫“金包銀”,大米叫“金包銀”。有的用青稞或小麥做炒面,用於放牧或外出時食用。羌人平時很少吃新鮮豬肉,通常在冬季至日後殺豬。豬肉切成長條,掛在廚房的橫梁上。最好是熏幹成“豬脂”,顏色熏黃。傳統觀念認為,這種“豬脂肪”存放的時間越長越好。殺豬後的新鮮瘦肉洗凈倒入小腸做香腸,壹般在大年初壹吃。

無論男女老少,都喜歡喝青稞和大麥自己釀的酒,也叫青稞雜酒。釀造時,將青稞或大麥煮熟並配以酒曲,放入壇中,用草或衣服覆蓋7天後變酸。喝的時候打開罐子註入開水,插上壹根細竹筒,輪流吸。壹般喝壹半再加水,直到口感好。以前抽蘭花,現在抽多了。在靠近藏族村落或雜居村落的村落,老年男女通常會抽鼻煙。

羌族禮儀:是西南羌族等少數民族中流行的壹種待客禮儀。家裏有貴客時,主人往往會請客人喝當地特有的壇酒(即“雜酒”),以示敬意。首先,把桌子和裝滿糯米酒的壇子放在大廳裏。桌子周圍沒有座位,客人圍著桌子站著。喝酒前,主人叫主婦出來開壇,端上壹盆或壹碗滿滿的熱水。人們把細竹吸在水裏,然後倒進壇子裏,使酒不缺不溢。然後,主人和客人輪流用細竹喝酒。當酒快喝完時,必須加水,直到酒的味道變淡。

羌族禁忌:1。產婦未滿月,不能進廚房,怕得罪竈神和家神菩薩;也不能見陌生人,怕陌生人帶鬼進來。

2.孕婦不能進新婚夫婦的新房。

3.患者應避免與陌生人見面,並在病房外設立長椅,以示外人不得入內。晚上禁止在病房裏吹口哨。

4.飯後不能把筷子橫放在碗上,也不能倒扣酒,因為這是拜鬼儀式。

5.避免坐在門口臺階和樓梯上。

6.正月初壹忌大聲喊叫咒罵,把火鉗、繩子、菜刀藏起來,因為這些東西象征著不吉利。

羌族喪葬:火燒墳,羌族喪葬習俗。在茂波自治區雁門鄉,壹個村子裏有幾座火墳。這些火墳位於村莊附近,呈木門形狀,約五尺見方,有小門。人死了,就壹起燒棺材。從小門掃灰,扔進火墳。有的地方,有壹個叫* * * *的火墳。

在古代,有三種埋葬方式,水葬和火葬。火葬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壹種埋葬方式。解放後仍只在北約部分地區實行火葬,其他地區因為漢族的影響而有所改變。火葬仍然用於暴力死亡、傳染病和其他非正常死亡。他死後三天被火化了。火化前,請端宮念咒,然後擡到火葬場,那裏有壹個可移動的小木屋,專門供奉家族的傳統神靈。這個時候會把小木屋搬到其他地方,把要火化的棺材放在原來的地方,然後在周圍堆上柴火,把棺材燒掉。此時,死者的親屬圍坐在壹起學習武術,為葬禮跳舞。焚化後,骨灰被埋在地下或巖洞裏。

羌族的婚姻家庭:羌族的婚姻形式基本上是壹夫壹妻制。解放前,青年男女沒有戀愛自由,視自由戀愛為有損家風,婚姻也不自由。封建買賣婚姻盛行,子女的婚姻都是父母媒妁之言。

訂婚的時候要經過三個程序。第壹,妳“張嘴”,也就是妳會做飲料。男女未成年時,男方要求媒人去他心目中的女方那裏當媒人。如果他同意,父母會提出壹定的時間,男方會在女方家設宴,叫做“開酒”。酒席上,女方提出的錢數是雙方約定的,表示訂婚初步成功。幾個月後,男方到女方家為自己的至親準備酒席,稱之為“小酒”。這個時候他應該送點彩禮,放在神壇上,以示莊重。在“大酒令”上,兩家公司專門約定了婚期,男方要宴請賓客,招待女方親友。這時候男方按照約定支付了嫁妝,特別給婆婆準備了壹分錢。在整個訂婚過程中,女孩不允許出現,也不允許躲在房間或親友家中。

羌族基本上是壹夫壹妻制的宗法家庭,每個家庭都是壹個生產生活單位。壹般直系親屬住在壹起,家庭成員多為三代同堂。家長和孩子居多。平均每個家庭有3到5個人。除了獨子,多子家庭在兒子長大成家後,都會分家。父母留下壹個兒子作為老人的贍養和後代,最小的兒子占多數。

在家庭中,男性長輩是壹家之主,父親是壹家之主。如果父親去世,兒子可以接管。如果沒有繼承人,家庭財產將由父親的親屬繼承。男性在家庭中始終處於主導地位,可以支配家庭收支,安排生產,決定婚姻和財產繼承,主持祭祖,參與重大社會活動。另壹方面,女性處於主導地位。她們不僅沒有財產繼承權,不能參加重大祭祀活動,也不能隨便和男人談笑風生。由於羌族婦女在生產勞動中占有重要地位,她們除了犁地之外,還要做從種植到收獲的農活和家務,受母系制殘余的影響,因此在家庭中也有較大的權力和地位。子女結婚需要咨詢他們的意見,如果沒有童年財產,女婿可以繼承家業。另外,在家庭中,婆婆的權力很大,如婚喪嫁娶、分居、繼承等大事,都要婆婆同意,由婆婆主持。

羌族節日:羌族最隆重的民族節日是“山節”(又稱山節)和“羌年節”(又稱羌歷年),分別在春季和秋季舉行。春天祈求風調雨順,秋天感謝神靈的豐收,其實是壹種農耕活動,但它總是充滿著濃厚的宗教色彩,折射著古老神秘文化的光輝。各地舉行山祭會的時間不統壹,有正月、四月、五月,也有每年舉行1次或2-3次的。山神祭祀的程序極其復雜,由於各地的傳說和圖騰不同,祭祀也不同。大致可分為“羊祭山”、“牛祭山”、“狗祭山”三種。大多數儀式都是在林深的壹個空大壩上舉行的。有的地方山神祭祀後三天道路祭祀,禁止砍柴、割草、挖苗、采取措施。

羌族新年是在每年家庭日歷的十月壹日慶祝,通常持續3-5天,在壹些村莊會持續到十月壹日。按照民俗,羌年也要祭神,要祭天神、山神、地主(村神)。全村人都會吃團圓飯,喝Zasa,跳Sharon,直到皆大歡喜。整個儀式由“許”主持,而雜酒則由村裏德高望重的長輩們開。節日期間,親戚朋友可以互相祝賀,互相歡迎。

其他聚會

三月三日:已婚婦女在每年的三月三日拜祭娘娘和菩薩,祈求上帝賜予她們的孩子,保佑她們平安。

3月12日:每年3月12日在寨子裏宰殺壹只羊,祈求土地菩薩保佑豐收,避道壹天,禁止路人進村。這壹天被稱為“幼苗大會”。

七月七日:未婚女性在每年的七月七日有壹次“牙齒會議”。也就是邀請鄰家女孩聚壹聚,唱歌跳舞,玩得開心。

11月1日:每年的11月1日,我們都要去牛王廟燒香、上蠟、燒紙錢,宰殺壹只羊、壹只雞,祈求牛王菩薩保佑牛群。這壹天,全村的牛都放假壹天,所以也叫“牛王會”。

山大王會:“山大王會”是祈求山大王菩薩保佑六畜興旺,莊稼豐收。當妳這麽做的時候,妳必須殺壹只羊。山大王會議的持續時間因村而異。

觀音會:觀音會每年舉辦三次。第壹次是3月19日,第二次是6月19日,第三次是9月19日。祈求觀音菩薩保佑村裏人口的安全。

傳珠會:“傳珠會”,每年6月24日以村為單位舉行,獻給傳珠會。那壹天,全村休息,戴上新花,載歌載舞,大擺宴席,這是最大的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