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自學考試大學語文筆記6-10

自學考試大學語文筆記6-10

#自考# 導語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簡稱自學考試、自考,1981年經國務院批準創立,是對自學者進行的以學歷考試為主的高等教育國家考試。以下是 為大家整理的《自學考試大學語文筆記6-10》供您查閱。

第壹篇:容忍與自由

1,胡適認為不存在“絕對之是”,妳的看法如何?

 答:贊同宇宙是無限的,人的認識卻總是有限的,不可能的“絕對之是”。不存在絕對真理,只有相對真理,任何真理都是相對於壹定的條件的,當條件發生變化時,真理也會發生變化。

 2,“四十多年前,我們在《新青年》雜誌上開始提倡白話文學的運動,我曾從美國寄信給陳獨秀,……我當時看了就覺得這是很武斷的態度。現在在四十多年之後,我還忘不了獨秀這壹句話,我還覺得這種"必以吾輩所主張者為絕對之是"的態度是很不容忍的態度,是最容易引起別人的惡感,是最容易引起反對的。 ”

 答:陳獨秀對白話文的態度是什麽?——五四時期的陳獨秀,壹面贊同“容納異議,自由討論,固為學術發達之原則”,壹方面卻又在“改良中國文學當以白話為正宗之說”上斷言“其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對者有討論之余地;必以吾輩所主張者為絕對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

 胡適對陳獨透的態度是怎麽認識的?——胡適認為這種態度是“很不容忍的態度,是最容易引起別人的惡感,是最容易引起反對的。”

 歸納本段的論點。——“容忍是壹切自由的根本。沒有容忍,就沒有自由。”

 本段用了什麽論證方法?——歸納法。

 3,“壹切對異端的迫 害,壹切對"異己"的摧殘,壹切宗教自由的禁止,壹切思想言論的被壓迫,都由於這壹點深信自已是不會錯的心理。因為深信自己是不會錯的,所以不能容忍任何和自己不同的思想信仰了。

 答:作者認為不能容忍的心理根源是什麽?——“深信自已是不會錯”。

 從這裏可以看出,不能容忍的實質是什麽?——政治思想上看是文化專 制主義,認知論上看是不懂得宇宙無限,人的認識有限的根本道理。

 這裏采用了什麽修辭手法?——排比。

 4,“在宗教自由,在思想自由,在政冶自由,我們都可以看見容忍的態度是最難得,最稀有的態度。人類的習慣總是喜同而惡異的,總不喜歡和自己不同的信仰、思想、行為。這就是不容忍的根源。”

 答:作者為什麽認為容忍的態度最難得?——因為“人類的習慣總是喜同而惡異的,總不喜歡和自己不同的信仰、思想、行為。”所以說容忍的態度最難得。

 這裏運用了什麽論證方法?——歸納法

 這裏采用了什麽修辭手法?——排比

 5,“我們著想別人容忍諒解我們的見解,我們必須先養成能夠容忍諒解別人的見解的度量。至少至少我們應該戒約自己決不可"以吾輩所主張者為絕對之是"。 我們受過實驗主義的訓練的人,本來就不承認有"絕對之是",更不可以"以吾輩所主張者為絕對之是"。 ”

 答:歸納這段話的三層意思。——a要養成容忍的度量。b不可以"以吾輩所主張者為絕對之是。c“絕對之是”不存在。

 這段話的中收旨意是什麽?為什麽?——只有打消“絕對之是”的理念,才能養成容忍的度量。

 妳認為克服“絕對之是”觀念的根本途徑是什麽?——樹立宇宙無限,人的認識有限的理念,從根本上認識“絕對之是”不存在。

第二篇:咬文嚼字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麽?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論述這壹中心論點的?

 答:中心論點是"在文學,無論閱讀或寫作,我們必須要有壹字不肯放松的謹嚴.作者從兩個方面來論述這壹中心論點.第壹,斟酌文字與表達思想感情的關系;第二,無論閱讀還是寫作,字的難處在意義的確定與控制.

 2,本文主要采用了什麽論證方法?

 答:主要采用了歸納論證法.

 3,本文有些自然段的開頭是 樣的:"這就是煉字的好例","這番話不免嚕嗦","這是壹個善用聯想意義的例子""以上只是隨便舉幾個實例".試問,這些話在文章的結構中起什麽作用?

 答:這些句子在文章中起著承上啟下使行文流暢而又緊密關聯的作用.

 4,壹件事物發生時立即使妳聯想到壹些套語濫調,而妳也就安於套語濫調,毫不斟酌地使用它們,並且自鳴得意。這就是近代文藝心理學家所說的“套版反應”。壹個人的心理習慣如果老是傾向於套板反應,他就根本與文藝無緣。因為就作者說,“套版反應”和創造的動機是仇敵;就讀者說,它引不起新鮮而真切的情趣。

 答:A從這裏看,套板反應有何危害———根本不是創造,引不起新鮮而真切的情趣。

 B這裏運用了什麽論證方法———演繹法

 C這段文字的中心旨意是什麽?———文字的運用壹定要有創新精神。

 5,直指的意義載在字典,有如月輪,明顯而確實聯想的意義是文字在歷史過程上所累積的種種關系。有如輪外月暈,暈外霞光。其濃淡大小隨人隨時隨地而各各不同,變化莫測。科學的文字越限於直指的意義就越精確,文學的文字有時卻必須顧到聯想的意義,尤其是在詩方面。

 答:A科學的文字與文學的文字有何不同———科學文字註重直指,文學文字註重聯想。

 B這裏運用了什麽論證方法———對比和類比

第三篇:吃飯

1,“人類所有的創造和活動(包括寫文章在內),不僅表示頭腦的充實,並且證明腸胃的空虛。”請就這壹觀點談變妳的看法。

 答:這裏實際涉及了物質和精神的關系。人類所有的活動不外這兩個方面,“窮則思變”,物質生活不滿足時會催人發生變革、創新,去開創新的生活。“腸胃空虛”才能“精神充實”,我同意這種觀點。

 2、找出本文中的比喻句,並聯系錢鐘書變比喻時說的“不同處愈多愈大,則相同處愈有烘托:分得愈開,則合得愈出意外,比喻就愈新奇,效果愈高。”分析本文比喻手法的特點及其審美效果。

 答:A“吃飯有時很像結婚”。這是壹個明喻,本體與喻體看似不著邊際,但經錢鐘書壹生發,“正如討闊佬的小姐”,“名義上最主要的東西,其實往往是附屬品”,就直奔主題,讓人恍然大悟,新奇而巧妙。

 B“壹碗好菜仿佛壹支樂曲”。這是壹個明喻,好菜與樂曲看似沒有可比性,但作者抓住“也是壹種壹貫的多元,調各滋味,使相反的分子相成相濟,變做可分不可離的綜合”這壹***同特征,京戲使這壹比喻顯得合情合理,又妥貼得當。

 C“整個人世間好比是做菜的廚房”。這是明喻。整個社會各行各業,統治者與民眾,雖有不同,但又都相成相濟,像廚房壹個,把各種菜品搭配成美味佳肴。闡發了作者“和而不同”的社會理念。把深奧的道理演繹得淺顯易懂

 3、本文體現了怎樣的散文風格?它與作者的個性特征有何聯系?

 答:文章主要采用了類比論證方法。從吃飯說到結婚,說到藝術,說到政治,都是通過相似性聯想展開的。其中,巧設陌生化的比喻是壹個最顯著的藝術特色。如“吃飯有時很像結婚”、“壹碗好菜仿佛壹支樂曲”、“整個人世間

 好比是做菜的廚房”等比喻,都具胡出奇制勝的審美效果。本文的另壹特點是廣征博引,讓讀者感受到知識和智慧的樂趣。從柏拉力到孔子,從政治到經濟,從音樂到烹調,從人性世態到人生觀,作者似乎信手拈來,但處處涉筆成趣。這與錢鐘書任性而發、灑脫自然的個性特征直接相關,也是他任性揮灑的個性的體現。

 4,照我們的意見,完美的人格,“壹以貫之”的“吾道”,統治盡善的國家,不僅要和諧得像音樂,也該把烹飪的調和懸為理想。在這壹點上,我們不追隨孔子,而願意推崇被人忘掉的伊尹。伊尹是中國第壹個哲學家廚師,在他眼裏,整個人世間好比是做菜的廚房。《呂氏春秋.本味篇》記伊尹以至味說湯那壹大段,把最偉大的統治哲學講成惹人垂涎的食譜。這個觀念滲透了中國古代的政治意識,所以自從《尚書.顧命》起,做宰相總比為“和羹調鼎”,老子也說“治國如烹小鮮”。

 答:A這裏宣揚了怎樣的社會政治理想———多元相濟,和而不同。

 B這裏主要運用了什麽論證方法———類比

 C這裏采用了什麽修辭手法———比喻

 D這段議論的壹個顯著特點是什麽———旁征博引

 5,吃飯有時很像結婚,名義上最主要的東西,其實往往是附屬品。吃講究的飯事實上只是吃菜,正如討闊佬的小姐,宗旨倒並不在女人。這種主權旁移,包含著壹個轉了彎的、不甚樸素的人生觀。

 答:A這個轉了彎的、不甚素樸的人生觀是什麽———名實背離,以虛名掩蓋實質。

 B作者認為吃飯與結婚有何相似之處———吃飯以需要掩飾享受,結婚以娶人掩飾謀財。

 6,這個世界給人弄得混亂顛倒,到處是磨擦沖突,只有兩件最和諧的事物總算是人造的:音樂和烹調。壹碗好菜仿佛壹只樂曲,也是壹種壹貫的多元,調和滋味,使相反的分子相成相濟,變作可分而不可離的綜合。

 答:A這裏倡導怎樣的社會理念———多元,相成相濟,和而不同的理念。

 B倡導這壹理念的針對性是什麽———混亂顛倒,到處是磨擦沖突。

 C這裏運用了什麽論證方法———類比。

 D這裏運用了什麽修辭手法———比喻。

第四篇:我的世界觀

1,作者認為,人生“目的何在”“不必深思”,但卻得出壹個“人是為別人而生存”的結論,這如何理解?

 答:因為這在作者看來是壹個十分簡單、並不復雜的總是因為每個人的存在,都是由於其他的人的付出和勞動,他常常為“自己占用了同胞的過多的勞動而難以忍受”,我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依靠著別人”,那麽作者也就自然得出了壹個“人是為別人而生存”的結論。

 2,作者即認為“客觀世界”是“在藝術和科學工作領域裏永遠達不到的對象”,卻又堅執探索“最深奧的理性和最燦爛的美”的“宗教感情”,這如何理解?

 答:這裏的“客觀世界”是指藝術和科學的客觀規律,這種規律是永遠探索不盡的,永遠發展著的,所以作者說是“永遠達不到的對象”。這裏的“宗教感情”是壹種比喻的說法,作者獻身科學研究探索科學的“最深奧的理性和最燦爛的美”,那種執著、堅韌,猶如宗教徒的信仰壹般。

 3,談談這篇演講詞的文風與作者人格的壹致性。

 答:這篇演講詞思想深遠而言語樸實、見解獨特而態度謙虛、坦率自然而又真情湧動,這同作者作為壹個偉大的科學家的深邃見識、樸素的生活作風、謙虛的態度、坦蕩的胸襟、高尚的人格息息相關,是他高尚人格的自然流露。

 4,在人生的豐富多彩的表演中,我覺得真正可貴的,不是政治上的國家,而是有創造性的、有感情的個人,是人格;只有個人才能創造出高尚的和卓越的東西,而群眾本身在思想上總是遲鈍的,在感覺上也總是遲鈍的。

 答:A這段文字采用的論證方法是什麽———對比

 B這段文字中的個人和群眾分別指什麽———個人是有創造性的、有感情的個人,是人格,群眾是在思想上總是遲鈍的,在感覺上也總是遲鈍的庸眾。

 5,我完全不相信人類會有那種在哲學意義上的自由。每壹個人的行為不僅受著外界的強制,而且要適應內在的必然。叔本華說:“人雖然能夠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這句格言從我青年時代起就給了我真正的啟示;在我自己和別人的生活面臨困難的時候,它總是使我們得到安慰,並且是寬容的持續不斷的源泉。

 答:A這裏所說的哲學意義上的自由是什麽意思———人類完全掌握客觀規律後所達到的絕對自由。

 B“每壹個人的行為”三句說明什麽———人的認識受到主客觀規律諸多因素的限制。

 C愛國斯坦從叔本華的話中得到什麽啟發———對人對己都要有壹種寬容的態度。

 D這段話包含著壹個怎樣的宇宙觀念———宇宙無限,人的認識有限。

 6,我們所能有的最美好的經驗是奧秘的經驗。它是堅守在真正藝術和真正科學發源地上的基本感情。誰要體驗不到它,誰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驚訝的感覺,誰就無異於行屍走肉,他的眼睛便是模糊不清的。就是這樣奧秘的經驗──雖然摻雜著恐懼──產生了宗教。我們認識到有某種為我們所不能洞察的東西存在,感覺到那種只能以其最原始的形式接近我們的心靈的最深奧的理性和最燦爛的美──正是這種認識和這種情感構成了真正的宗教感

 情;在這個意義上,而且也只是在這個意義上,我才是壹個具有深摯的宗教感情的人。

 答:A愛因斯坦所說的奧秘指的是什麽———宇宙的、科學的、美的真正所在和根本原理。

 B愛因斯坦的宗教感情指的是什麽———對奧妙的敬畏之情和執著追求,對最深奧的理性和最燦爛的美的全神貫註和獻身精神。

 7,照亮我的道路,是善、美和真。要是沒有誌同道合者之間的親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貫註於客觀世界──那個在

 藝術和科學工作領域裏永遠達不到的對象,那麽在我看來,生活就會是空虛的。

 答:A從這裏看,作者的生活理想是什麽———堅守和追求善美真。

 B作者認為,怎樣才能使生活不空虛———要有誌同道合者之間的親切感情,要全神貫註於對客觀世界奧秘的探求。

第五篇:如何避免愚蠢的見識

1,概括本文所提出的造成愚蠢見識的原因和避免愚蠢見識的途徑。

 答:要避免愚蠢的見識,首先要找到造成這種愚蠢的原因。文章認為,自以為是和自高自大是形成人類這種“通病”的主要原因;由於文章從三個層面闡述了避免愚蠢見解的方法。第壹層面講科學的認知態度。對憑觀察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可用經驗加以檢驗;不能用經驗加以檢驗的,就要有充分的證據。第二層面講聽取不同意見。除了類似我們經常說的“兼聽剛則明”這壹層意思,作者還提出了“心理想象力”,用“假想的論敵”來反駁自己以防止自以為是。

 第三層面闡明客觀世界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有些問題“本來就根本無法解決”,有些問題“沒有明顯正確的答案”,所以只有采取謙虛慎重的態度,才能克服自高自大;而克服狂妄自大的根本辦法就是要樹立“宇宙無限,而人的認識十分有限”這壹基本理念。

 2,本文是如何通過例證方法來闡明自己的主要觀點的?

 答:本文在論述自己觀點時,常常援引具體事例,用例證方法來闡明自己的觀點。如,在論述要堅持科學的認知方法時,就舉出了亞裏士多德誤以為男人的牙齒比女人的多;自己以為刺猬愛吃油蟲;古代作家談起麒麟和火蛇來頭頭是道卻並未見過它們等等。

 3,本文的行文風格有什麽特點?

 答:本文邏輯層次清晰,行文要言不煩,論述周密嚴謹。作者將壹個關涉哲學認識論的大論題,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與讀者侃侃而談,尤其是從頭到尾使用了壹般文章中較用采用的第二人稱“妳”,又引入“我”的生活經驗作為論述的依托,使文章形成了“妳”“我”之間面對面談話的表達風格,產生了親切、貼切的效果。文中還大量運用了以“如果”開頭的句式,還有“也許”“說不定”、“設想壹下”等表意委婉的虛擬語,體現了作者謹慎的作風與謙和的態度,這也正是對自己文章觀點的身體力行的表現。

 4,如果妳壹聽到壹種與妳相左的意見就發怒,這就表明,妳已經下意識地感覺到妳那種看法沒有充分理由。如果某個人硬要說2加2等於5,或者說冰島位於赤道, 妳就只會感到憐憫而不是憤怒,除非妳自己對數學和地理也是這樣無知,因而他的看法竟然動搖了妳的相反的見解。

 答:A這段話的論點是什麽?——爭論中的發怒,是自己的見識理由不充分的體現。

 B這裏運用了什麽論證方法?——例證法,對比法。

 C這段話理的親切感來自哪裏?——壹是用我與“妳”對話的口吻展開二是運用“如果”“除非”為標誌的委婉的句式

 5,就我所知,處理這個普遍存在的人類自高自大問題的方法就是,要經常提醒自己,在茫茫宇宙中壹個小小角落的壹顆小小星球的生命,人類僅僅是壹個短短的插曲,而且說不定宇宙中其他地方還有壹些生物,他們優越於我們的程度不亞於我們優越於水母的程度。

 答:A概括這段話的大意。——克服自高自大問題的根本方法是:要樹立宇宙無限,人的認知總是有限的理念

 B這段話中什麽地方體現出人的認識要受到時空的限制?——“在茫茫宇宙中壹個小小角落的壹顆小小星球的生命,人類僅僅是壹個短短的插曲”。

 C這段話中什麽地方體現出人的認識會受到智能的限制?“說不定宇宙中其他地方還有壹些生物,他們優越於我們的程度不亞於我們優越於水母的程度”。

 D這裏主要運用了什麽論證方法?——比較法。

 E寫出其中壹個虛擬語氣的標誌性詞語。——“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