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清朝都避諱哪些字

清朝都避諱哪些字

清朝避諱君主和尊長的名字,如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帝名都是避諱的,另外康熙帝時期避諱“玄燁?”、“努爾哈赤”等;雍正年間避諱“維止”等。字的話還有胤、颙、旻、詝等。

避諱是中國封建社會特有的現象。 避諱,漢語詞語之壹,意思是帝制時代對於君主和尊長的名字,必須避免直接說出或寫出,以表尊重。 ?該詞語出自於《淮南子·要略》《顏氏家訓·風操》《蒲劍集·屈原考》等。《公羊傳·閔公元年》說:“春秋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這是古代避諱的壹條總原則。

名字避諱,算的上是中國古代壹項獨有的文化傳統,在漫長的封建時代,凡文字中遇到本朝皇帝或尊者的名字,均要回避而不用,這壹傳統從周朝壹直延續至清末,舉國之人都要遵守。

擴展資料:

1、康熙年間,因明大學士朱國禎生前在經清人莊廷鑨冒名出版的《明書》中曾直書清太祖努爾哈赤之名,輾轉株連冒名的出版者以及修訂、校閱、寫序、署名、刻字、印刷、賣書、藏書、官員等達數百人,處死刑者七十余人。

2、雍正年間,主考官查嗣庭摘用《詩經》中的“維民所止”作為試題,經人告發說題中“維止”二字是暗示將“雍正”砍頭示眾,病死獄中慘遭戮屍梟首,兒子處斬,兄侄流放。

3、乾隆年間,內閣學士胡中藻引用《周易》中的爻象之說,以“乾三爻不象龍”為試題,題中有“乾龍”二字,龍與隆同音,竟判定是影射乾隆皇帝被送上斷頭臺。舉人王錫侯刪改欽定的《康熙字典》,重編作《字貫》,觸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帝名,判處斬刑,封疆大吏也因失察革職治罪。

百度百科-避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