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意思是涉及、牽涉到。“物”是指世間萬事萬物,包括人在內。“及物”,是指這類動詞所表示的動作或行為涉及某個事物。被涉及的人或事物稱作該及物動詞的“賓語”。例如:
我在讀壹本科幻小說。
這句漢語中的“讀”涉及到的事物是“壹本科幻小說”。這樣,“讀”就是及物動詞,“壹本科幻小說”是“讀”的賓語。
這個句子相對應的英語是:
I am reading a science fiction.
其中的動詞read涉及的事物是a science fiction。所以,read就是壹個及物動詞,a science fiction是read的賓語。再看下面壹個例句:
Please read me that story.請把那個故事讀給我聽。= Please read that story to me.
在這個例句中,read帶了兩個賓語:me和that story。英語中有些詞可以帶兩個賓語,其中大多數有“給”的含義。例如:
He showed me his photos. = He showed his photos to me.他給我看他的照片。
William gave her his pen. = William gave his pen to her. William把他的筆給了她。
Pass me the salt, please. = Pass the salt to me, please.請遞給我鹽。
He is writing his sister a letter. = He is writing a letter to his sister. 他在給他妹妹寫壹封信。
Tell me the truth. = Tell the truth to me.告訴我真相。= 把真相告訴給我。
May I ask you a question? 我可以問您壹個問題嗎?
有些在漢語中對應的詞不會帶兩個賓語,在學習中要註意,例如:
Mother bought me a new bike. = Mother bought a new bike for me.
這句話在漢語中會說成:“媽媽給我買了壹輛新自行車。”“買”的賓語不會是“我”,但是在英語裏buy的賓語有me。這類現象是漢語和英語的思維不同的又壹種案例,是大家學習英語時要格外註意的地方。
在英語中,有著嚴格的主動和被動,用於表明動作的主動和被動。比如:
他的車損傷嚴重。
在這句漢語中,“他的車”是“被損傷”的,可是,在漢語表述中,“被”字完全可以省略掉,動詞“撞傷”也沒有發生任何形式上的變化。可是,在英語中,則必須將動詞變為過去分詞形式來表示被動:
His car was badly damaged.
因為只有及物動詞表示的行為、動作才有賓語,所以才有只有及物動詞才會有被動,其它類別的動詞都沒有被動。
不及物動詞(Intransitive Verb,常縮寫為vi.或I):
跟及物動詞相對的是“不及物動詞”。不及物動詞就是所表示的動作或行為不涉及某個人或事物的壹類動詞,也就沒有賓語,當然也不會有被動。例如:
He is reading in bed.
這句話中的動詞read沒有涉及到任何事物,也就是沒有賓語。這樣,這句話中的read就是個不及物動詞。
同樣是read,在前面的例子中是及物動詞,在這個句子中卻是不及物動詞。可見,動詞的及物性和不及物性不壹定是固定的,這往往是由動詞本身的含義所決定的。再例如:
The fly spreads disease. 蒼蠅傳播疾病。(及物動詞)
The news spread quickly. 消息傳得很快。(不及物動詞)
值得註意的是,在漢語中的及物動詞在英語中不壹定是及物動詞,而在漢語中的不及物動詞在英語中也不壹定是不及物動詞。也就是說,動詞在人家英語中是及物還時不及物,可不是根據咱中文的習慣來定的喲!所以,在學習動詞時,壹定要註意。例如:
Look at the blackboard. 看黑板。(look在這裏是不及物動詞,所以需要加上表示“向某方向”的介詞at。其實,在英語的思維裏,這句話是說“向黑板看”。而在漢語裏,用“黑板”直接作“看”的賓語。)
I’m waiting for you. 我在等妳。
Listen to me, please. 請聽我(說)。
Come to me. 來我這兒。
I am going to Beijing tomorrow. 明天我去北京。
Do you agree to the plan? 妳同意這個計劃嗎?
在上面這幾個句子中,在漢語中是及物動詞的,在英語中卻是不及物動詞。這樣的例子在英語中多得是呢。再看下面的例子:
Can the child dress by herself? 這孩子自己會穿衣服嗎?(在這句話裏,dress是不及物動詞,意思是“穿衣服”。)
The lady was dressed in an evening dress. 那位女士穿著壹件晚禮服。(註意:這句話中,漢語中的“穿”的賓語是“壹件晚禮服”,而在英語中dress的賓語卻不是an evening dress,因為dress的意思是“給……穿上衣物,給……裝扮”,所以它的賓語是被打扮的人,在這句話裏被打扮的是the lady,在意思上是dress的賓語。)
再例如,漢語中經常會遇到類似這樣的句子: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他到現在還沒來到,出什麽事兒了?
在這個漢語句子中,主語是“國家”,謂語是“發生”,“變化”是賓語。然而,在英語中這句話不能按照這樣的思維來組詞造句。英語中表示“發生”的詞語有take place, come about, happen, occur, come forth, start up, arise, eventuate, bechance, befall等,都是不及物的。也就是說,按照英語的思維,不能說“某事物發生什麽什麽”而得說成“什麽什麽發生在某地”、“什麽什麽發生在某人身上”等等。於是,這兩個句子說成英語是這樣的: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our country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policy was carried out.
He has not turned up yet. What has happened to h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