醢的意思:
1.古代用肉、魚等制成的醬。
2.古代壹種酷刑。把人殺死後剁成肉醬。
名詞
(1)形聲。從酉。本義:肉醬.。
(2)同本義。
脯醢菜羹。——北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3)又如:醢脯(肉醬和幹肉);醢醬(肉醬)
(4)醬。
醢,醬也。——《廣雅》
自酒米至於鹽醢百有余品,皆盡時味。——《魏書》
凡國家大事、兵農禮樂,以及錢刀醯醢之細,無不經營貫串。——清·?毛奇齡《王君慎齋詩集序》
動詞
古代壹種酷刑,將人剁成肉醬。
殺梅伯而醢之,殺?鬼侯而脯之。——《呂氏春秋·慎行論》
九侯女不憙淫,紂怒,殺之,而醢九侯——《史記·殷本紀》
康熙字典釋義:
酉集下酉字部 醢。
《唐韻》《正韻》呼攺切《集韻》許亥切,?音海。《說文》肉?也。《詩·大雅》醓醢以薦。《疏》醢,肉汁也。《禮·曲禮》毋歠醢。《疏》醢,肉醬也。醬宜鹹,客若歠之,則是醬淡也。《周禮·天官》醢人掌四豆之實,醓醢、蠃醢、蠯醢、蜃蚳醢、兔醢、魚醢、鴈醢。《註》凡作醢者,必先膊乾其肉,乃後莝之,雜以粱麯及鹽,漬以美酒,塗置甁中,百日則成。
又烹也。《史記·魯仲連傳》吾將使秦王烹醢梁王。《前漢·班固敘傳》然卒潤鑊伏質,亨醢分裂。
又《韻補》葉虎李切,音喜。《楚辭·九章》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幹葅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