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愛新覺羅·玄燁
性別: 男
所屬年代: 清代
民族: 滿族
生卒年: 1654—1722
相關事件: 尼布楚條約
相關人物: 努爾哈赤 吳三桂 皇太極
生平簡介
康熙(1654年-1722年),愛新覺羅.玄燁,清朝第二代皇帝。在位時間是(1661-1722)。順治十壹年(1654年)生於景仁宮,為表世祖順治帝第三子。順治十八年(1661年)即位,時年八歲,由索尼、蘇克薩哈、遇必隆、鰲拜四大臣***輔政,年號康熙。
康熙六年(1667年)親政。八年,年僅十六歲的康熙暗結內大臣索額圖等人智捕鰲拜,奪回大權。親政後,宣歷水停圈地,準許壯丁“出旗為民”,又獎勵墾荒,益蜀免糧,任用靳輔,陳潢治理黃河,規定“額外添丁,永不加賦”;設立南書房掌標票擬聖旨,加強皇權;又平定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之了尚之信,靖南王耿繼茂之子耿精忠長達八的三藩之亂,派兵攻入臺灣;平事實上準噶爾部噶爾丹叛亂,鞏固了國家統壹;又巡行東北,兩面三刀次發起東準克薩反擊戰,沈重打擊沙俄勢力,派索額圖、佟國綱赴尼布楚與沙俄談判侵略邊境問題,得前確定黑龍江流域的廣大領土“皆我所屬之地,不可棄之於俄羅斯”的原則,簽定《尼布楚條約》,劃定中俄東段邊界,使多民族國家的統壹得到鞏固發展。他壹生苦研儒學,表倡程永理學、開博學鴻儒科,設館纂修《明史》,編纂《古今圖書集成》、《全唐詩》、《佩文韻府》、《康熙字典》等。同時,屢興文字獄,殘酷鎮壓反清思想。康熙六十壹年(1722年)死於暢春園,葬於清東陵之景陵。享年六十九歲,在位六十壹年,廟號清聖祖。
康熙自幼勤奮好學,文韜武略樣樣精通,在清除螯拜,撤除三藩,統壹臺灣,平定準葛爾叛亂等壹系列軍事行動中或禦駕親征,或決勝千裏,充分顯示了他的軍事才能。慎選人才,表彰清官,修治河道,籠絡漢族知識分子等行為,又反映了康熙是壹個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
康熙皇帝在清朝十二帝(包括入關前的清太祖努爾哈赤與清太宗皇太極)中子女最多,子35人、女20人,***計55人。和玄燁的政治生活相比,他的家庭生活並不美滿,諸皇子奪儲之爭,使他心力憔悴。從歷史的角度而言,康熙帝還壹位勵精圖治,關心民生的好皇帝。
康熙(1654年-1722年),名愛新覺羅·玄燁,清朝第二代皇帝。順治十壹年(1654年)生於景仁宮,為清世祖順治帝第三子。順治十八年(1661年)即位,時年八歲,由索尼、蘇克薩哈、遇必隆、鰲拜四大臣***同輔政,年號康熙。
康熙六年(1667年)親政。八年,年僅十六歲的康熙暗結內大臣索額圖等人智捕鰲拜,奪回大權。親政後,宣歷水停圈地,準許壯丁“出旗為民”,又獎勵墾荒,益蜀免糧,任用靳輔,陳潢治理黃河,規定“額外添丁,永不加賦”;設立南書房掌標票擬聖旨,加強皇權;又平定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繼茂之子耿精忠長達八年的三藩之亂,派兵攻入臺灣;平定準噶爾部噶爾丹叛亂,鞏固了國家統壹;又巡行東北,發起對雅克薩的反擊戰,沈重打擊沙俄勢力,派索額圖、佟國綱赴尼布楚與沙俄談判邊境問題,確定黑龍江流域的廣大領土“皆我所屬之地,不可棄之於俄羅斯”的原則,簽定《尼布楚條約》,劃定中俄東段邊界,使多民族國家的統壹得到鞏固發展。他壹生苦研儒學,提倡程朱理學、開博學鴻詞科,設館纂修《明史》,編纂《古今圖書集成》、《全唐詩》、《佩文韻府》、《康熙字典》等。同時,屢興文字獄,殘酷鎮壓反清思想。康熙六十壹年(1722年)死於暢春園,葬於清東陵之景陵。享年六十九歲,在位六十壹年,廟號清聖祖。
康熙自幼勤奮好學,文韜武略樣樣精通,在清除螯拜,撤除三藩,統壹臺灣,平定準噶爾叛亂等壹系列軍事行動中或禦駕親征,或決勝千裏,充分顯示了他的軍事才能。慎選人才,表彰清官,修治河道,籠絡漢族知識分子等行為,又反映了康熙是壹個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
康熙皇帝在清朝十二帝(包括入關前的清太祖努爾哈赤與清太宗皇太極)中子女最多,子35人、女20人,***計55人。和政治生活相比,他的家庭生活並不美滿,諸皇子奪儲之爭,使他心力憔悴。從歷史的角度而言,康熙帝還算壹位勵精圖治,關心民生的好皇帝。
努爾哈赤即清太祖。後金汗(1616~1626年在位)。八旗兵創建者和統帥,著名軍事家、政治家。滿族,愛新覺羅氏。生於建州左衛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西赫圖阿拉老城)女真貴族家庭。先輩從六世祖猛哥帖木兒始受明朝冊封,官至右都督,祖父覺昌安任建州左衛都指揮,父塔克世繼任指揮。
努爾哈赤10歲喪母,十五六歲時寄居外祖父、建州首領王杲家。後常到撫順、清河(今本溪北清河城)等地經商,廣交朋友,學會蒙、漢語言文字,喜看《三國演義》及《水滸傳》,從中學習韜略兵法,漸知遼東山川形勝與道裏險夷。十八九歲時隸明總兵李成梁部,屢立戰功,受器重。明萬歷十壹年(1583),在父、祖於古勒山城(在 今新賓境)被明軍誤殺後,襲父職為建州左衛都指揮。他將家仇歸罪於圖倫城城主尼堪外蘭,以“遺甲十三副”起兵,組織近百人隊伍,攻破圖倫城。次年,率兵攻翁科洛城時受箭傷。十三年二月,擊敗界凡、薩爾滸、棟佳、巴爾達四城聯軍。四月,率步騎80人,設伏渾河邊,擊敗界凡等五城聯兵800 人。十四年七月,攻鵝爾渾城(今撫順東),受傷多處仍奮戰獲勝,向明官索殺尼堪外蘭。十五年,築佛阿拉城(今新賓縣城),頒教令,立法制,稱王,又稱女真國淑勒貝勒。政治上,恩威並用,“順者以德服,逆者以兵臨”(《清太祖武皇帝實錄》卷壹)。至十六年統壹建州蘇克素護河、渾河、完顏、董鄂、哲陳等五部。完顏部費英東、董鄂部何和禮、雅爾古都部扈爾漢三首領歸附,均成為後金開國勛臣。十七年,整編軍隊,分為環刀軍、鐵錘軍、串赤軍和能射軍。斬女真部落頭目克五十,以功被明封為建州左衛都督僉事。從十八年起,多次率眾進北京朝貢。十九年,吞並長白山鴨綠江部。二十壹年六月,擊敗葉赫、哈達、烏拉、輝發等四部聯軍的進攻。九月,在古勒山之戰中,自率萬人迎戰葉赫、哈達等九部聯軍3萬之眾,並力壹戰,陣斬葉赫貝勒布齋等4000人,俘烏拉貝勒滿泰之弟布占泰,瓦解了九部聯盟。乘勝攻滅朱舍裏部和訥殷部。
二十三年,與蒙古科爾沁、喀爾喀部通好。以看邊效力有功,被明廷封散階正二品龍虎將軍。次年,同朝鮮(今朝鮮、韓國)通使。自稱女真國建州衛管束夷人之主,所統各部首領由32名增至53名。送布占泰回烏拉部為貝勒,先後與之五次聯姻、七次盟誓。以征撫並用之策,開始吞並圖們江、烏蘇裏江流域之東海女真。二十九年,滅哈達部。實施第二次整軍,編300人為壹牛錄(佐領),始以黃、白、紅、藍四正色旗為各軍標誌。三十四年,受喀爾喀等五部尊為“昆都侖汗”(意 為恭敬汗)。三十五年三月,派弟舒爾哈齊、子褚英和代善等率兵赴東海瓦爾喀部護迎新歸附部眾,與烏拉兵萬余激戰於烏碣巖(今圖們江右岸),斬3000余人。九月,滅輝發部。三十六年,與明遼東將領相約***守邊界,暗中則謀劃進兵遼東。四十年,針對烏拉部難以壹舉攻滅,提出“伐大木”漸折之策,率兵克其六城即休戰。次年乘烏拉部漸衰,出師攻滅。四十三年,更定八旗制,在四正色之外又增加四鑲色。置分散女真人於旗下,出則備戰, 入則務農。用“水練”(跳澗)、“火練”(越坑)等法嚴格練兵。凡出征,令“死兵”在前沖殺,“銳兵”隨後跟進,戰後賞功罰罪。四十四年正月,稱覆育列國英明汗,立國號大金史稱後金),建元天命,定都赫圖阿拉。後金天命二年(1617),遣兵收取散居未服之東海女真部落。三年三月,以建馬廄為掩護,修造器械攻具。四月,頒訓練兵法,提出 “用兵則以不勞己,不頓兵,智巧謀略為貴”(《清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五)的智勝思想。發布指斥明軍“害我祖、父”、“逞兵越界”等“七大恨”檄文,向明朝宣戰。旋率大軍突襲明遼東重鎮撫順,誘脅守將李永芳出降;班師途中全殲明總兵張承胤部近萬人。七月,克清河堡(今撫順東南),殺守將鄒儲賢以下萬余人,使明廷震駭。四年正月,率軍克葉赫部20余寨。三月初,在薩爾滸之戰中采取“憑爾幾路來,我只壹路去” (夏允彜《幸存錄·東彜大略》)之策,親率八旗軍迎戰明軍約11萬,號稱24萬,先後大破明軍西路杜松部、北路馬林部、東路劉?部,迫使援明之朝鮮軍投降,殲滅明軍約6萬人。六月,破開原,殺明總兵馬林等。
七月,取鐵嶺,斬明遊擊喻成名、史鳳鳴。於鐵嶺城外大破喀爾喀兵萬余,俘貝勒宰賽及其子,旋釋,並與之盟誓***同抗明。八月,攻葉赫部,俘殺貝勒金臺石、布揚古,葉赫部亡。至此,統壹海西女真四部。六年三月,在沈遼之戰中,誘明總兵賀世賢出沈陽城予以全殲,破城後殺明總兵尤世功以下7萬余人。旋在渾河兩岸大敗明援沈之川、浙兵,殺總兵陳策、童仲揆等。乘勝在遼陽城外大敗侯世祿等五總兵,以裏應外合克城,迫明遼東經略袁應泰自殺。數日間,遼東70余城堡皆降。四月,遷都遼陽。七年正月,乘明遼東經撫不和,率軍西取廣寧(今北鎮)及周圍臺堡40余座,致明廷逮巡撫王化貞、殺經略熊廷弼。四月,宣稱北京應由女真人和漢人輪換居住,始有入關之圖。九年,派兵往東海瓦爾喀部。十年,遷都沈陽。頒按丁編莊令,變生產者為農奴,激起遼民不滿、逃亡和反抗。十壹年正月,率軍約6萬,號稱13萬,西渡遼河攻明,在寧遠之戰中被明將袁崇煥憑堅城用大炮擊敗,忿恨退還沈陽。八月十壹(1626年 9月30日)疽發病卒(壹說在寧遠受炮傷卒),終年68歲。努爾哈赤戎馬生涯40余年,創建壹支能征善戰的八旗兵,培養壹批統軍有方的將領。常躬親率軍征戰,指授方略,強調以智取勝,創造了以弱勝強、以少克眾的著名戰例。其軍事思想對後來兵家有較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