牼,讀音kēng ,漢語詞匯,指的是牛脛骨; 古通“顅”,指頸長。
牼的基本字義是:牛脛骨;古通“顅”,頸長
詳細字義是:牛膝下的直骨,即牛脛骨 [shin bone of cows];牼,牛膝下骨也。從牛,坙聲。人曰脛,牛牼。——《說文》。
拓展知識:遇到生僻字如何查字典
觀察字形:
遇到生僻字時,首先要仔細觀察其字形,找出字的部首和筆畫數。部首通常是漢字中具有獨立含義的最小單位,位於字的左側或上方。確定部首有助於我們縮小查找範圍,更快地找到生僻字。
查找部首:
翻閱字典的部首檢字表,找到對應的部首及其頁碼。部首檢字表按部首的筆畫數進行排列,便於查找。例如,如果生僻字的部首是“扌”(手),我們可以在部首檢字表中找到“扌”部,並找到對應的頁碼。
查找漢字:
根據部首的頁碼,翻到相應的頁面。在頁面上找到部首,然後按部首的筆畫數,從上到下、從左到右查找生僻字。例如,我們可以在“扌”部頁面中,從上到下、從左到右查找生僻字。如果生僻字是左右結構,我們還需要查找其右半部分。
查看釋義:
找到生僻字後,查看其釋義、讀音和筆畫數等信息。有時字典還會提供組詞、例句等內容,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字義。例如,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生僻字“槑”的解釋為“槑槑,擬聲詞。用於形容物體落地或碰撞的聲音”,並提供了例句:“他壹不小心,把花瓶槑槑地摔在地上。”
學習相關詞匯:
了解生僻字的基本含義後,可以嘗試學習壹些與該字相關的詞匯,豐富自己的詞匯量。例如,在了解“槑”的含義後,我們可以學習“槑槑”、“槑頭槑腦”等與“槑”相關的詞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