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東莞到底是念wan還是念guan,為什麽那裏的經濟發展的那麽快。

東莞到底是念wan還是念guan,為什麽那裏的經濟發展的那麽快。

Dong Guan(第三聲)

[東莞]經濟發展20年得出啟示——必須轉變政府職能

記者:唐廣生 2004-5-20 9:17:23

由壹個農業縣發展成壹個國際加工制造業名城,用20年的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100多年才能走完的路,成為國內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之壹

有這麽壹個城市,1985年9月撤縣設市,1988年升格為地級市,近20年來經濟以平均22%的速度快速增長,財政收入每年遞增近30%,人均存款余額超過6.4萬元。用20年的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100多年才能走完的路,成為國內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之壹。這個城市,便是廣東省的東莞市,人口650多萬。

東莞,可謂歷史悠久,早在三國就建郡設城;東莞,可謂彪炳千秋,1839年林則徐虎門銷煙,揭開了中國近代史的序幕;東莞,可謂名聞遐邇,東江縱隊抗日根據地便建在此。星移鬥轉,當時間的掛歷翻進1980年時,東莞100萬人口仍處於自給半自給的經濟狀態,到底是什麽原因,使得東莞在同樣的政策環境下,同樣的地理條件下,同樣的經濟基礎上,壹路扶遙領先、脫穎而出?它的發展給了我們八桂兄弟哪些有益的啟示?

春節前夕,記者從南寧赴東莞,在壹個多星期的時間裏,馬不停蹄地訪政府、查資料、下企業、看城建,從中得出東莞快速發展主要得益於舞好外向型經濟這個龍頭的答案。

啟示壹:要發展外向型經濟,必須解放思想,敢試敢闖,以開放促發展。

記者從深圳下機沿國道107線進入東莞的虎門、厚街兩鎮采訪,雖是“農村”,但在這裏看不到絲毫農村的“蛛絲馬跡”,大樓櫛比,工廠林立,儼然壹個巨大的加工場。透過虎門、厚街兩鎮,也許能看到東莞的發展軌跡。

虎門,1978年9月,第壹個打開國門,引進全國第壹家“三來壹補”企業——太平手袋廠。其所在的龍眼管理區當時年收入僅5萬元,人均183元。而今,該區已有近200家外資企業,年人均收入達1萬余元,成了全國三大服裝集散地之壹。

同壹起跑線上的厚街,僅2003年1-11月,全鎮工業總產值就達到了53.76億元,上繳國家財稅4.75億元,鎮本級財政收入3.29億元,農村人均收入達1.06萬元,並舉辦了第九、十屆名家具展、第三屆廣東國際汽車展示交易會等18個國際級展覽會,成了世界家具“第壹鎮”。

從人均收入183元到1萬多元,從農村小鎮到國際“會展中心”,從中可以窺管東莞人敢試敢闖敢為人先創造的奇跡。

靠著壹個“敢”字,東莞創造了諸多中國第壹:東莞的高埗大橋收費是全國第壹家;東莞的對外加工裝配辦公室是全國第壹個;東莞引進的臺資企業全國地級市第壹;東莞生產的運動鞋全國第壹,世界每十雙就有壹雙產自東莞;東莞三星級以上酒店總數全國地級市第壹;全國第壹個建成城鄉程控電話本地網;全國第壹個建起覆蓋全市農村的農民養老保險制度……東莞市壹位領導感慨地對記者說:“要說東莞的先進,不如說首先是思想觀念的先進,而落後的地區恐怕主要是觀念的落後。”

啟示二:要發展外向型經濟,在起點低的情況下,先抓“三來壹補”企業,完成原始積累,咬住“外向帶動”促跨越發展。

1985年,東莞被國家列為沿海開放區,其時的東莞尚是農村(市)縣份,壹無資金,二缺技術,三乏人才。“窮則思變”,精明的東莞人看到了有幾十萬東莞籍香港同胞,他們有回鄉投資的願望,正適合於發展“三來壹補”企業。

於是,東莞的舊祠堂、會堂、飯堂、民房處處搭起了小作坊,除了吸收本地30萬剩余勞動力外,還實現了資金的原始積累,掀起了利用外資的熱潮。到2003年底,“三來壹補”工業達8344家,中外合資工業達816家,中外合作工業達327家,外商獨資工業達2047家。

東莞市政府領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20多年來,正是牽住了“外向帶動”這個牛鼻子,東莞的發展邁出了四大跨越:壹是1978-1984年抓“三來壹補”企業的起步階段,到1985年全市工業產值首次超過農業;二是1985-1993年實施“向農村工業化進軍”戰略的騰飛階段,期間工業總產值平均增長39%,到1993年突破200億元大關,帶動全市GDP突破100億元;三是1994-2000年開展“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提升階段,期間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從1家增加到66家,地方財政收入從7.7億元增加到30億元;四是2001年以發展園區經濟進入創新階段,推動全市產業從加工制造為主向研發、制造、流通“三位壹體”轉變,努力打造以國際制造業名城、文化新城、生態綠城為特色的現代化城市。

咬住“外向帶動”,大量引進外資,技術、人才壹並跟進,成了東莞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快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到2002年全市工業企業達21125家,工業企業總產值1601.67億元,財政收入總額突破200億元。去年外貿出口達237.36億元,連續7年躍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三位。

其中“三來壹補”企業出口占49.95%,“三資”企業出口占48.58%。與此同時,各鎮也因地制宜形成了壹大批特色產業城鎮,如虎門是“中國女裝名鎮”,大朗是“中國羊毛名鎮”、厚街是家具專業鎮、石碣是電子信息專業鎮、常平是物流業專業鎮、長安是五金電子專業鎮等。

啟示三:要發展外向型經濟,必須轉變政府職能,改善投資硬軟環境。

開放初始,東莞壹度出現行路難、水電難、通信難,而外企對基礎設施和軟環境是特別看重的。為此,東莞人勒緊褲帶,在硬環境方面苦下硬功夫。

從1978年至2003年,東莞市先後投入400多億元建成了發達的交通、供水、供電、通信等完善的基礎設施體系,公路通車裏程達2641公裏,平均每百平方公裏有等級公路103公裏,超過發達國家平均水平;郵電業務總量排全國第五,電話普及率每百人143.9部,因特網用戶達39.34萬戶;年供電量達258.55億千瓦時,人均用電5000多千瓦時;日供水能力達400萬立方米,居廣東第三位,每年還可以向香港供水11億立方米……

東莞市委宣傳部的同誌向記者介紹說,東莞市在軟環境建設方面,主要是打造高效政府,努力營造良好的政務環境、法制環境、市場環境與人文環境。該市外經貿委的同誌介紹:“1978年9月,東莞就成立了對外加工裝配領導小組,並集中了有關15個部門成立來料加工裝配辦公室,主管全市‘三來壹補’、合資、合作企業的洽談、簽約、審批等日常工作,實行‘壹條龍’管理和服務。”

據了解,最近3年東莞***削減行政審批674項,2004年春節前又大幅削減行政審批項目112項。全市各級政府機關全面推行政務公開制、首問責任制、壹次性告知制、限時辦結制、投訴受理回復制、行政過錯責任追究制等。

東莞市投資軟硬環境的改善,使得外商紛至沓來,外向型經濟如日中天:目前已同世界上4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濟技術合作關系,累計引進外資170多億美元,辦起外資企業1.4萬多家,世界排名前100強企業有12家、世界500強企業有33家、跨國公司有124家、境外上市公司有近800家在東莞投資辦廠,投資領域涉及加工業、農業、能源、交通等基礎設施、高新技術產業以及商業、房地產等第三產業。

東莞生產的電腦磁頭、電腦掃描儀、電腦驅動器、高級交流電容器、微型馬達、電腦冰箱、錄相磁頭等產品占世界市場份額的10-40%,居世界第壹,有“東莞塞車,世界缺貨”之說。東莞無疑成了國際性的加工制造業基地。

特別值得壹提的是,國家在東莞基本沒有直接投資,但東莞卻為國家作出了巨大貢獻,僅去年壹年該市就向中央和廣東省上繳財政112.6億元,為全國約500萬外來務工人員創造了就業機會,近年來每年經郵局匯款金額高達142億元。

東莞市領導自信地告訴記者,東莞的目標是加快從國際制造業基地向現代制造業名城轉變,爭取率先在2010年基本實現現代化。東莞的發展,為改革開放做了很好的詮釋;東莞發展外向型經濟促騰飛的做法,給國人留下了深深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