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古詩中的詞曲的別名是什麽

古詩中的詞曲的別名是什麽

蟬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壹種鳴蟲。據孟昭連先生的《中國鳴蟲》壹書介紹,它在古代的別名竟有三十五個。在《詩經》中,蟬又稱螓(音qín勤《衛風·碩人》)、蜩(音tiáo條《豳(音bīn賓)風·七月》)、螗(音táng唐《大雅·蕩》);而在《爾雅》中,又多了十壹種叫法,分別是螂蜩、螗蜩、蜻蜻、茅蜩、蝒(音miàn面)、

馬蜩、蜺(音ní倪)、寒蜩等(見《國學網〈十三經〉爾雅·釋蟲);揚雄的《方言》中,則又多出十種稱呼,分別是蛉蛄、蟪蛄等。其它尚有胡蟬(《爾雅註》)、蝘(音yǎn眼)(《禮記》)、蚱(音zhà炸)蟬(《本草綱目》)等多種別稱。

鑒於蟬的別名過於古老,它的壹些別名只能見於壹些古文獻中,簡體字字詞典內不予收錄,只能了解個大概了。壹些繁體字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包括繁體字本也沒有收入,只能查古漢語大詞典或《辭海》、《辭源》甚至借助於《康熙字典》的反切了。現在電腦裏壹些繁體字也沒有字庫,打字也打不出來,很是麻煩。

說到這裏,引出了壹個題外話。“漢字失了體,神仙不認的。”現在看來,漢字簡化是個方向,雖然適應了世界潮流,但並不適合中國國情。1977年中國大陸曾推出過《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但遭到不少人的反對。1986年6月,國務院批準了國家語委《關於廢止<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和糾正社會用字混亂現象的請示》,從此,“二簡字”被停止使用。為便利人們正確使用簡化字,同年10月,國家語委經國務院批準重新發布了《簡化字總表》,並作了個別調整。調整後的《總表》,實收簡化字2235個,不僅精簡了漢字系統的字數和許多字的筆畫,而且為人們確立了壹個明確的字體規範,大大方便了群眾的學習和使用,對於消除社會用字的混亂現象發揮了重大作用。

毋庸諱言,漢字過於簡化,就失去了古漢字的造字本意。那“六書”(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和假借)的造字法則至今還難以超越,還生造什麽新字呀!難怪臺灣甚至香港、澳門不承認大陸的第壹批簡化字,二簡就更不用說。大陸第二批簡化字在推廣了壹段時間後,實在是推廣不下去了,人們不僅對推廣的簡化字難

以接受,還掀起了壹股任意造字的的風潮,社會用字混亂現象非常嚴重,只好取消了。取消了這批簡化字,雖然對社會用字混亂現象有所遏制,但由此造成的不良影響壹時也難以消除。

蟬為什麽會有如此多的別名呢?大約有三個原因:首先當然是品種問題,不同的叫法標誌著不同的品種。二是由於方言不同,同壹種蟬在不同的地域會有不同的名字。譬如說,蟬的幼蟲在我的老家河南南陽稱“爬叉”,而在河南永城被稱為“知了猴”或“積了猴”,距河南永城以東100公裏的的江蘇徐州又稱為“嗲(音diǎ)嘍”。“嗲嘍”在徐州方言裏有撒嬌、使小性之意。徐州話說“嗲嘍”的表現是:“嗲嗲拉拉”、肉麻、起雞皮疙瘩。蟬的叫聲單調、尖銳,音階在高八度區間遊走,是“嗲嘍”行為的聲音屬性。所以,方言有時有比普通話更形象的表現力和針對性。再就是不同的時代,用壹種蟬的名稱也有變化。揚雄的《方言》在釋蟬時說得很清楚:“蟬,楚謂之蜩,宋衛之間謂之螗蜩,陳鄭之間謂之螂蜩,秦晉之間謂之蟬,……其大者、其小者、其雌蜻、大而黑者、黑而赤者,等等,都有不同的名稱。前者說的是地域差別,後面則是品種的不同。南朝宋鄭樵《爾雅註》在釋蟬時說:“蜩,即蟬之異名,詞辨蟬之類也。”然後,對蟬的異名作出了詳細解釋。

再加上這幾個原因常常攪在壹起,越發使蟬的異名多了起來,結果引得註家們相互辯駁,壹般讀者也只好人雲亦雲,莫衷壹是了。

明人李時珍在他的《本草綱目》裏,對前人的諸多說法有壹辯證,現錄之於後:“蟬,諸蜩總名也,皆自蠐螬腹蜟(音Yǜ育),變而為蟬;亦有轉丸化成者,皆三十日而死。俱方首廣額,兩翼留足,以脅而鳴,吸風飲露,溺而不糞。古人食之,夜以火取,謂之耀蟬。《爾雅》、《淮南子》、揚雄《方言》、陸機《草木疏》、

陳藏器《本草》,諸書所載,往往混亂不壹,今考定於左,庶不誤用也。夏月始鳴,大而色黑者,蚱蟬也,又名蝒(音miàn面)、曰馬蜩,《豳詩》‘五月鳴蜩’者是也;頭上有花冠曰螗蜩,曰蝘,曰胡蟬,《蕩》詩‘如蜩如螗’者是也;具五色者曰螂蜩,見《夏小正》:並可入藥用。小而有文(紋)者曰螓,曰麥□(上劄下蟲,音zhá紮);小而色青綠者曰茅蜩,曰茅□(上截下蟲);秋月鳴而色青紫者曰蟪蛄,曰□(左蟲右召)□(左蟲右撩去提手)曰蜓□(左蟲右木);曰□(左蟲右奚)□(左蟲右鹿),曰□(左蟲右多,音shé舌)□(左蟲右決去兩點水,音jué決);小而色青赤色者曰寒蟬,曰寒蜩,曰寒螀(音jiāng),曰蜺;未得秋風則□(上病框下音,喑的異體字,音yīn陰)不能鳴,謂之啞蟬,亦曰□(上病框下音,“喑”的異體字,音yīn陰)蟬;二三月鳴而小於寒螀(音jiāng江)者曰□(左蟲右寧)母:並不入藥。”他將前人諸說加以分類,去其重復者,總結出蟬的九個種類。他歸類的標準有三點:壹是形體大小,二是體色,三是時令,這就比較科學了。

清人陳淏子《花鏡?養昆蟲法》“鳴蟬”條上說,鳴蟬壹名寒螀,夏曰蟪蛄,秋曰蜩,又楚謂之蜩,宋衛謂之螗,陳鄭謂之蜋蜩,又名腹蜟。雌者謂之疋,不善鳴。乃朽木及蠐螬腹蜟所化,多折裂母背而生。無口而以脅,鳴聲甚清,亮而聞遠,鳴則天寒。頭方有緌,兩翼六足,能含氣不食,應候守常,多息於高柳、桑枝之上,死惟存壹殼,又名蟬蛻。

當然,如果以現代昆蟲分類學的標準來衡量,李時珍的分法仍有其不足之處。根據科學的分類方法,蟬有3000多種,分布於世界各地,僅我國就有120種以上。最常見者有蟪蛄、黃蟪蛄、花蟪蛄、鳴蜩、赭□(左蟲右撩去提手)、蚱蟬、黃蚱蟬、□(左蟲右刀,音diāo雕)□(左蟲右勞,音láo勞)、夏至□(左蟲右撩去提手)、鳴鳴蟬、寒螀(音jiāng江)、春蟬、茅蜩、紅娘子等十多種。

與蟬有關的詞組和成語典故不少。像蟬聯,亦作蟬連,連續(多指連任某個職務或繼續保持某種稱號)。蟬娟(古漢字的娟字是“蟲”字旁)。

《莊子·達生》中記載的“佝僂承蜩”或“承蜩之巧”,比喻做事精專,全神貫註,方能成功。兩眼只盯著蟬的翅膀,別的什麽也不去看。孔子回頭對弟子們說:“運用心誌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說的就是這位駝背的老人吧!”寓意:任何壹件事情,只要我們心無旁騖的認真做個壹年半載,把別的誘惑、愛好暫時收

斂和壓抑壹下,養成不被外界打擾的習慣,專註的去做壹件事,那肯定是可以取得很好的成果的。佝僂老人的體質沒有辦法和壹般人相比,但是他在捕蟬這件事情上卻遠遠超過了壹般人的水平,主要原因就是專壹和刻苦。

(原文:仲尼適楚,出於林中,見佝僂者承蜩,猶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墜,則失者錙銖累三而不墜,則失者十壹;累五而不墜,猶掇之也。吾處身也,若厥(音júe,失去知覺)株拘;吾執臂也,若槁木之枝;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側,不

以萬物易蜩之翼,何為而不得!”孔子顧謂弟子曰:“用誌不分,乃凝於神,其痀僂丈人之謂乎!”)

漢代劉向《說苑·正諫》中記載:吳王要進攻楚國,向左右大臣警告道:“如有人敢於進諫,就叫他死!”有壹位年輕的舍人,想諫又不敢,他就懷揣彈弓到後花園去,露水灑濕了衣裳,這樣過了三個清晨。吳王知道後說:“妳來,何苦把衣裳淋濕成這個樣子?”少孺子回答道:“園子裏有壹棵樹,樹上有壹只蟬,它壹邊放聲地叫著壹邊吸飲著露水,卻不知道背後有壹只螳螂啊;螳螂縮著身子緊貼樹枝,彎起了前肢,想要抓這只蟬,卻不知道它的旁邊有壹只黃雀啊;黃雀伸長脖子想要啄螳螂,卻不知道有人在他所處的樹下拿著彈弓正瞄準了他啊。這三個小東西都在力求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卻都沒考慮隱伏在它們身後的災禍啊!”吳王說:“您說得好啊!”於是停止用兵。

(原文: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儒子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遊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

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有患也。”吳王曰:“善哉!”乃罷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