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解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和關鍵是什麽

解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和關鍵是什麽

 摘要:  功能視角是解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和關鍵,要重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功能性解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功能性解讀既要解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基本內容的具體作用,更要解讀其所具有的方法論意義上的昭示、給社會的發展提供價值導向並促成相應價值標準建立的功能。

 關鍵詞:功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基礎;關鍵

 目前學術界關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探討,主要是從該體系的科學內涵、思想表現、時代特征、理論維度和實踐轉化等幾個方面進行的,這些探討對於提升公眾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理解和認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義。綜觀上述研究,我們可以看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功能問題沒有得到深刻認識和科學把握。本文在繼承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不吝賜教,提出?功能視角是解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和關鍵?的觀點。

 壹、為什麽功能視角是解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和關鍵

 為什麽說功能視角是解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和關鍵。本文立論的基點有三:

 (壹)從詞源學意義上,?價值體系?主要指的是?功能體系?。首先,在中國傳統文字解釋學裏,?價值?是指物品的功用或功能。在《康熙字典》中?價值?是指?壹種物品的功用?;在《現代漢語大辭典》中?價值?是指?物品所具有的屬性、能力、規定和組成部分,是具有客觀實在性同世界的其它組成部分處在對立統壹關系中的物質?。其次,在西語語義學裏,?價值?壹詞主要被翻譯為?value?。而?value?壹詞來源於拉丁語?valere?,其含義是指?某種因為其自身的緣故而值得估價的東西,這種東西具有人所欲求的、有用的、有興趣的質?。由此可見,?價值?壹詞在西語中大多是從實際的功能意義上來使用的。

 (二)在現實的經濟運作中,人們主要是從?功能?意義上來使用?價值?壹詞的。比如,在?後理論經濟學?之代表作《價值場論》中?價值?被專指能力的體現。在國家標準GB8223?87《價值工程基本術語和壹般工作程序》中,價值的含義被表述成:?對象所具有的功能與獲得該功能的全部費川之比。?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出的主要背景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氣候。在這種大氣候下,市場的主導地位必然要求社會以?利潤?、?效率?、?績效?、?成效?、?功績?等話語來昭示人類進步的價值,因而?功能?的意義便擢升到基礎和關鍵的地位。

 基於此,我們可以看出,中央確立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戰略目標,其主要目的是通過這種理念系統在全社會營造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的熱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同理想的追求熱潮、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宣傳熱潮、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教育熱潮。在所有這些基本的價值規定中,唯有功能視角是解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和關鍵,因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發展生產力和解放生產力,只有把壹種理念系統最終演化成壹種具有實際意義的功能系統、壹種社會發展的動力系統,這種價值系統才具有真正的意義:否則,空談?價值體系?,以理論來論證理論,只會堵塞學術發展的道路,更會耽擱社會發展的進步歷程。我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戰略目標,其主要的目的是實現政治的穩定、經濟的發展、社會的和諧、軍事的現代化、文化的凝聚力、道德的提升、理想的凈化,其最終的目的是實現中華民族在二十壹世紀的偉大復興。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功能性解讀的內涵

 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進行功能性解讀的內涵何在?目前這方面的研究主要體現在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基本內容的具體作用闡述上。實際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進行功能性解讀,不僅僅是,甚至主要不是解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基本內容的具體作用,而在於說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的方法論意義或啟迪。即使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基本內容具有的功能和具體作用闡釋得非常深入和清楚,我們還是會面臨這樣壹個問題:這些功能和具體作用如何付諸實踐並產生實際的效果?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從功能視角解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的對全民發揮的方法論意義或啟迪作用。

 (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基本內容具體作用的闡釋。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的具體功能的研究,研究者多是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基本內容具體作用角度進行闡釋。研究集中指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的指導功能、引領功能、整合功能、創新功能;也有研究者專門分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所具有的意識形態功能。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先進意識形態建設的核心內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整合不同意識形態的功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抵禦西方意識形態滲透的功能。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所具有的方法論意義或啟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所具有的方法論意義或啟迪作用主要體現在哪裏?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壹是方法論意義上的昭示,表明我國意識形態的形成路徑是繼承和創新的結果:二是給社會的發展提供價值導向並促成相應價值標準的建立。

 1.方法論意義上的昭示。在我國,占統治地位的是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提出昭示著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形成,壹方面繼承了前人豐富的精神成就和思想成果,突出繼承性;另壹方面則勾勒出我黨鮮明的創新性。

 僅以?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的形成為例來看,其既是對前人豐富的精神成就和思想成果的繼承。也是我黨鮮明的創新的集中體現。

 中國***產黨從成立開始,就始終把馬克思主義確立為自己的指導思想。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把是否堅持馬克思主義作為判斷?鮮花?和?毒草?的基本判斷標準之壹,強調?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產黨。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改革開放新時期,鄧小平強調?老祖宗不能丟?。把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作為必須堅持的四項基本原則之壹,這是對前人豐富的精神成就和思想成果的繼承。同時,以毛澤東和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產黨人積極創新,堅持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創立了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次歷史性飛躍。

 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是江澤民毫不動搖的基本觀點。江澤民指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同理論基礎。?以江澤民為代表的中國***產黨人,在鄧小平理論的基礎上,進壹步回答了什麽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麽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寶庫。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代表的中國***產黨人,堅持並發展馬克思主義,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壹系列重要的戰略思想,把馬克思主義發展到壹個新的歷史高度。在十六屆六中全會上,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被確定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首要內容。

 2.給社會的發展提供價值導向並促成相應價值標準的建立。價值取向和價值標準是價值觀研究的兩個重要問題。價值取向是多元的,且在各自的領域中構成壹定的?譜系?。所謂?價值標準?即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評價指標體系或者評價參數,它是為了考量人們在價值取向方面達到的程度或者人們的實際行為歸屬於這些譜系中的何種。既然價值取向是多元的,那麽,價值導向就至關重要。但光有價值導向也是不夠的,因為我們無法衡量和掌握人們依據價值觀的導向所掌握的這些價值觀的程度。因此,從功能視角解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是要把價值取向的導向和價值標準的建立充分結合起來,給社會的發展提供價值導向並促成相應價值標準的建立。

 我們可以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例來觀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給社會的發展提供價值導向並促成相應價值標準的建立的功能。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具體化,為當代中國社會人的行為確立了最基本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我們可以據此判斷行為得失、確定價值取向和作出道德判斷。

 這裏有兩個問題:壹是社會主義榮辱觀與傳統榮辱觀的關系問題,社會主義榮辱觀如何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及時地對傳統榮辱觀實現了概括、繼承和發展,為當今社會發展提供價值導向並促成相應價值標準的建立?二是當代理論界提出的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為治療當代道德危機狀況提供了壹個具體化途徑。

 (1)社會主榮辱觀是對傳統榮辱觀的概括、繼承和發展。榮辱觀是人們對榮譽和恥辱的根本看法和態度,是人們在依據壹定的思想道德標準進行自我評價和社會評價活動中逐漸形成的關於榮辱觀念的總和。在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中,有著關於榮辱問題的豐富的思想資源。壹般認為,早在春秋以前就有了關於榮辱問題的樸素的看法和取舍判斷,而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們在政治理想和哲學觀念中對榮辱觀問題作出了較為深刻和系統的表達,從而奠定了中國傳統榮辱觀的基本價值取向和價值要求。先秦儒家將榮辱問題與道德觀緊密相連,先秦儒家的榮辱觀集中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關於榮辱問題的根本看法和觀點,也由此影響並決定了此後數千年間對榮辱問題的評判標準和取舍原則。

 那麽,我們為什麽要提出社會主義榮辱觀呢?傳統榮辱觀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又遭遇了哪些挑戰呢?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對傳統榮辱觀的概括、繼承、超越和發展,它賦予榮辱觀以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全新的時代特色和實踐價值。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日益完善,中國進入以經濟轉型為先導的社會轉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多元價值觀念相互碰撞,整個社會呈現壹種價值多元的概貌,有人驚呼中國已經失去了價值評價的標準。其實,價值的分化是壹種社會常態,正如恩格斯所說:?人們自覺地或不自覺地,歸根到底總是從他們的階級地位所依據的實際關系中?從他們進行生產和交換的經濟關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觀念。?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該如何整合多元價值觀,引領社會生活?

 在價值取向多元化社會裏,價值多元與***同理想相互沖突,選擇何種價值和如何選擇價值是擺在中國人面前的壹個現代性的課題。價值多元與***同理想之間的沖突並不是中國獨有的,而是中國與西方***同面對的現代性難題。壹般來說,應對這壹現代性難題,學界提出了兩種預設路徑:壹是回歸價值壹元時代;二是在價值分化的前提下,尋求***同的底線原則。在中國歷史和西方歷史上都存在過這種統壹的價值體系,但目前都面臨或已經分崩離析,因此在現實操作層面上顯然行不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目標和中國現代社會的民主條件決定了化解兩難處境不能回歸壹元價值觀。在多元的基礎上尋求***同的底線原則,在***同底線原則的基礎上育化***同理想是可以選擇的現實路徑。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提出正是應運這壹需求而生。

 2006年3月,胡錦濤提出了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八榮八恥?的八個方面相互聯系、前後貫通,以其鮮明的政治立場、深厚的思想內容、嚴謹的內部結構、清晰的思想主線,構建了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科學體系。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提出為在當今社會生活中判斷行為得失、確定價值取向、作出道德判斷提供了基本準則,有利於消除社會中在榮辱、是非、美醜問題上呈現出的不同雜音,形成思想***識,有利於促進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弘揚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創建,有利於實現大眾文化、主流文化、高雅文化的互助***生,有利於克服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增強民族凝聚力,形成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

 (2)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為治療當代道德危機狀況提供了壹個具體化途徑。如何理解當代理論界提出的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為治療當代道德危機狀況提供了壹個具體化途徑呢?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中國的建立和發展。追逐物質利益的力量強烈沖擊著道德的力量,因而,出現了道德危機,以及與此相關的壹系列文化和價值觀念上的危機。提供壹個具體化的路徑是治療當代道德危機狀況的關鍵。具體說來,關鍵是要拿出具體的規定。到底什麽是榮?什麽是辱?從而為行為提供壹種道德法則。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提出實實在在地解決了這壹問題。

 同時,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提出還促進了整個社會賞罰體系的不斷健全和完善。在中國社會急劇轉型的背景下,中國社會賞罰體系的主導是健康的,但也顯得有些不適應和亟待完善。如何完善壹個社會的賞罰體系呢?壹方面我們要不斷完善成文的制度、法律、法規;另壹方面也要關註不成文的賞罰體系和評價標準。賞罰體系是以制度化的形式來體現壹個社會的價值導向和榮辱觀的,榮辱觀與社會評價賞罰體系的建設是互為因果、緊密聯系的。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對社會評價賞罰體系的合理建構具有重大的意義,它可以匡正不良風氣,扭轉道德失範,澄清壹些領域被顛倒了的是非。

 三、結語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在思想文化建設上的壹個重大理論創新。解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既要立足於對其科學內涵、思想表現、時代特征、理論維度和實踐轉化的把握,更要註重其功能性解讀。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功能性解讀,不僅要闡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基本內容的具體作用,更要試圖將價值取向與建立價值標準兩者結合起來,壹方面揭示其所具有的方法論意義上的昭示,另壹方面解讀其所具有的給社會的發展提供價值導向並促成相應價值標準的建立的功能。

 [參考文獻]

 [1]喬法容,趙增彥,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功能[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7,(9).

 [2]石國亮,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意識形態功能[J].理論與改革,2007,(5).

 [3]毛澤東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4]江澤民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慕向斌,唐征友,?榮辱觀?語境下的高校德育反思[J].江蘇高教,2010,(3).

 [6]程光泉,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榮辱觀[J].東嶽論叢,2009,(12).

 [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8]王水平,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政治哲學解讀[J].江西社會科學,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