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汕頭(潮汕地區)的簡稱?

汕頭(潮汕地區)的簡稱?

汕頭城市名稱的由來

汕頭原是揭陽(後居澄海)海邊的壹個漁村。元朝時,在現在的光化部地區形成了壹個大漁村,稱為“夏玲”。到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外馬路馬勞宮壹帶到齊魯之間形成了沙脊,稱為“沙山”。萬歷三年(1575),沙脊堆積成片,稱“沙山坪”。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在外馬路人民銀行汕頭支行現址修建炮臺和煙墩,稱“沙山頭”。後來清政府在此設站征收鹽稅,簡稱“汕頭”。嘉慶四年(1809),因為停靠的商船越來越多,被稱為“沙山頭港”。開埠前,“張超會館”已經建立,商業活動日益活躍,已具商埠雛形。汕頭開埠後,鴉片和外國商品源源不斷地輸入,大量“豬仔”(契約華工)源源不斷地被運送到各國殖民地當苦力。英國、德國、法國、挪威、美國、日本等國相繼設立領事館,進行經濟、文化、軍事侵略。

汕頭因於海濱泥沙堆積而成的沙脊而得名。由於韓江沿岸地區不斷的沖積泥沙和潮汐波浪的作用,在今天的汕頭老城區形成了天然的沙堤,稱為“汕頭”,初稱“汕頭”。汕頭也被稱為陀島。條是壹種小而圓有斑點的魚,屬於鯊魚的壹種,叫鯊條。汕頭市位於沱江邊,三面環水,歷史上曾是壹個半島。過去該灣盛產鯊魚,故稱“陀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