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國”字應該上下橫畫平行,左右豎畫挺直,橫折鉤稍比左豎長;字框整體呈長方形,不封口以免滯悶。
壹、起筆豎以田字格橫線分,上短下長。觀察字帖,如果以中線分上下等長,容易把國字寫成方形。
二、橫略抗肩,上下橫畫等長。
三、橫折鉤的豎折寫的時候往外靠。“門”“月”“國”都包含橫折鉤,但是豎折這部分筆畫的處理因字而異,門的橫折豎直,月的橫折往裏靠,過得橫折往外靠。
四、國字書寫起來的用筆幅度比較大,要學會手指運筆,而不要單單靠手腕的移動,否則容易寫歪。學會通過拇指、食指和中指的運動移動筆在紙上滑動,尤其是橫折鉤,往下寫下來需要比較大的用筆幅度。
五、不要擔心寫錯,寫錯的的地方就專門練,看哪兒的原因寫的不好。
“國”字借鑒
1、晉代王羲之《慎冷帖》
王羲之不愧為“書聖”,這個字內部結構處理的非常奇妙,“或”字先寫戈部,口字寫成曲折筆畫與末筆相連,令人叫絕。
2、唐代懷素《自敘帖》
懷素大師這個國字,用瘦勁如鐵的篆書筆畫寫成,有曲有直,對比明顯,方框化為圓弧,非常漂亮。
3、宋代米芾《穰侯出關詩帖》
米芾此行書,技法高超,方框靜中有動,富含變化,內部寫得輕盈,疏朗,值得學習借鑒之筆法。
4、元代趙孟頫《六體千字文》
趙孟頫這種寫法,字體清秀,不急不躁,左右化為圓弧,略帶章草意味,內部處理也很雅致,耐讀耐品。
5、明代王鐸《李賀詩帖》
王鐸這個字的寫法來源於宋代書法家米芾,但又有了自己的創新,繼承中有了發展。創新在於“左密右疏”,形成鮮明對比,造勢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