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儀(前?~309年),戰國時魏國大梁(今河南開封)人。政治家、外交家、縱橫家、謀略家。鬼谷子門生,相秦惠王,以連橫之策遊說六國,使六國背叛縱約以事秦。惠王卒,六國復合縱以背秦,群臣讒之,乃去秦而為魏相。張良(前 - 前 186年),字子房。漢初名臣,政治家、謀略家。漢初三傑之壹。本是韓國公子,《史記.留侯世家》記載:“張良者,其先韓人也。大父開地,相韓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厘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父平卒。[2]良年少未宦事韓。秦滅韓,良欲為覬齁仇,乃使人擊始皇於博浪沙,不中,遂更姓名,隱於下邳,而受太公兵法於圯上老人。後為高祖策畫定天下,被譽為“第壹謀士”。封留侯,晚好黃老,學辟谷之術。卒謚文成。張辟彊(前202年——?)漢初人。留侯張良之子。 為漢惠帝侍中(約相當於皇帝身邊的秘書),年少聰慧有遠見,曾為丞相陳平解呂後之疑,保全了壹班老臣。[3]張蒼(前256年—前152年),西漢丞相,封北平侯,陽武縣(今河南省原陽縣)福寧集鄉張大夫寨村人張騫(?~前114年),字子文,西漢成固(今陜西省城固縣)人。武帝時以軍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將,出使烏孫,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自此西北諸國方與漢交通,使漢朝能與中亞交流,並打通前往西域的南北兩條通路,引進優良馬種、葡萄及苜蓿等。張耳(前264年-前202年),大梁(今河南開封西北)人。楚漢戰爭時被項羽封為常山王,後歸漢,封為趙王。漢高帝五年薨,謚曰景王。習稱趙景王。張道陵(34~155年),道教的真正創教人,第壹天師。本名陵,東漢沛國(今安徽省宿縣西北)人。以符水禁咒法惑人,從學者須出五鬥米,故世稱五鬥米道。亦稱張天師。著《老子想爾註》等。張衡,東漢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漢族。他是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制圖學家、詩人、漢朝官員,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渾天儀、地動儀、指南車發明人。著述極豐,科研成果極多,有“科聖”之稱,有“張衡環形山、張衡小行星”命名。張仲景,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稱為醫聖。相傳曾舉孝廉,做過長沙太守,有張長沙之稱。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在方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東方朔(前154——前93),本姓張,平原厭次(今山東惠民縣)人。西漢辭賦家,官至太中大夫,後人輯有《東方太中集》。張角(?—184),號天公將軍,鉅鹿(今河北平鄉縣)人,黃巾起義軍首領,太平道創始人。張魯引(?-216年),字公祺,祖籍沛國豐縣(今江蘇省豐縣)。張道陵孫,第三代天師(稱為系師)。道教奠基人,集大成者。東漢末年道教領導人,割據勢力。改革道教,教化百姓,興建義所,診治病患。漢末有“天下人望盡在張魯”之說。後漢中降於曹操,張魯有十子。時人語曰:“張氏十龍,儒雅溫恭。”張遼(169-222年),字文遠,三國魏國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城大夫莊)人,曹魏著名將領,五子良將之壹。官至征東將軍。張郃(?-231),字雋義,三國魏國河間鄚(今河北任丘北)人。曹魏名將,五子良將之壹。官至征西將軍。張飛(?~221年),字益德,壹作翼德,三國蜀漢涿郡(今河北省涿縣)人。少與關羽俱事劉備,號萬人敵。官至車騎將軍,封西鄉侯。劉備伐吳,飛率兵會合,出兵前為部下所殺。謚桓,五虎將之壹。張任(?~214年),三國蜀郡人(今四川成都)人。劉璋的部下,多次與劉備作戰,宴席上舞劍救了劉璋,在落鳳坡殺了龐統,最後被諸葛亮的計謀所擒,不降被殺。張昭(156——236),字子布,彭城(今江蘇徐州)人,三國時期吳國重臣,著名政治家,著《論語註》,謚吳文侯。張松(?——212),字永年,蜀郡(四川成都人),謀士、官至別駕,助劉備取西川。張載(?——?),字孟陽,西晉文學家、辭賦家、田園詩人,河北安平人,官至著作郎、中書侍郎。著有《劍閣銘》、《榷論》、《濠汜賦》等。與其弟張協、張亢俱以文學、辭賦著名,史稱“三張”。張協(?——?),字景陽,河北安平人,西晉文學家,詩人,擅長五言詩,與其兄張載齊名,官至中書侍郎,河間內史等。張亢(?——?),字季陽,河北安平人,西晉文學家,辭賦家,詩人,著述頗豐。張華(232——300),字茂先,河北固安人,西晉文學家、詩人、政治家,著《博物誌》、《張華集》書。張契此,五代高僧,明州(浙江奉化)人,人稱“布袋和尚”,傳為彌勒佛化身。張麗華,南朝陳後主妃,神采艷麗,聰慧強記,後主常抱置膝上,***商軍國大事。國亡,與後主俱入井,隋軍擒而斬之。後祀奉為十月芙蓉花神。張元素,字潔古,醫學家,金代易州(今河北易縣)人,中醫易水派創始人。著《醫學起源》、《醫方》、《潔古本草》等書。僧壹行,本名張遂,(683——727),魏州昌樂(今河南南樂)人,中國唐代傑出天文學家,得道高僧。精天文,通歷法。謚壹行、大慧禪師。著述頗豐,科研成果極多。是世界上第壹位測量子午線的人。張柬之(625——706),字孟將,襄州襄陽人。唐朝著名宰相,以“神龍政變”迫使武則天退位,恢復李唐社稷而聞名。張亮(?-646),鄭州滎陽人,唐朝大臣,淩煙閣二十四功臣第十六名。出身寒賤,務農為業,“倜儻有大節,外敦厚而內懷詭詐”。太宗即位後,封長平郡公,授懷州總管。張公瑾(594年—632年),字弘慎,魏州繁水人,淩煙閣二十四功臣第十八名。貞觀元年,拜代州都督。後助李靖伐突厥,擒頡利,屢有戰功,封鄒國公。貞觀六年四月辛卯(初八)日,在襄州都督任上,張公瑾病死,時年僅三十九。太宗不避辰日而哭之(古禮及當時風俗,辰日不能哭泣),謚曰襄。貞觀十三年,改封郯國公。張巡(708年--757年),唐蒲州河東(今山西永濟)人。唐朝名將,安史之亂時,他和許遠等數千人,在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情況下死守睢陽,殺傷敵軍十二萬,有效阻遏了叛軍南犯之勢、遮蔽了江淮,但終究寡不敵眾,最後英勇就義。[4]張九齡(678——740),字子壽,又名博物,韶州始興(今廣東韶關始興縣)人。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官至平章事(丞相)。有《張燕公集》傳世,詩作“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為千古絕唱。張果老,唐代道士,八仙之壹,邢州廣宗(今邢臺廣宗縣)人。張籍,唐代詩人,江蘇吳江人,著《張司業集》。張說(667——730),唐代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字道濟,壹字說之,原籍範陽(今河北涿州)人,世居河東(山東永濟),官至宰相,謚文貞。有《張燕公集》、《張說之集》傳世。張繼(715——779),唐代詩人,字懿孫,官至檢校郎中,湖北襄陽人,著《張祠部詩集》,代表作《楓橋夜泊》。張載,字子厚(生於天禧四年,卒於元豐元年即西元1020-1078年)北宋著名的哲學家,理學創始人之壹,程顥、程頤的表叔,理學支脈“關學”創始人,封先賢,奉祀孔廟西廡第38位。與周敦頤、邵雍、程頤、程顥,合稱“北宋五子”。原籍大梁(今河南開封)人,後徙家鳳翔郿縣(今陜西眉縣)橫渠鎮,人稱橫渠先生。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進士,授祁州司法參軍,調丹州雲巖令。遷著作佐郎,簽書渭州軍事判官。熙寧二年(1069),除崇文院校書。次年移疾。十年春,復召還館,同知太常禮院。同年冬告歸,十二月乙亥卒於道,年五十八。嘉定十三年(1220),賜謚明公。張擇端,字正道,又字文友,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北宋末年畫家。張煌言(生於泰昌元年,卒於永歷十九年即西元1620-1664),字玄著,號蒼水,浙江鄞縣人,民族英雄。張名振(?-1654)字候服,南直隸應天府江寧縣人(令江蘇省南京市)。少時剛直豪爽,頗有謀略,心懷壯誌。曾和張煌言等領兵三入長江,希圖收復明朝失地,但因兵力單弱,無功而返。永歷八年終因國恨家仇,郁積於心,於十壹月二十八日卒於舟山軍中。遺言以所屬部卒歸張煌言統率,繼續抗清。張旭,字伯高,唐代吳(今江蘇蘇州)人,生卒年不詳。為著名書法家,以草書最為知名,有草聖之稱。與李白歌詩、裴旻劍舞並稱三絕。相傳他往往大醉後呼喊狂走,揮灑落筆,有時以發濡墨而書,故世稱為張顛、書顛。張士誠(1321~1367年) 小字九四,元朝泰州(今江蘇省泰縣)人。元末群雄之壹。本從事運鹽業,後據吳中,自稱吳王,後為明將徐達、常遇春所擒,自殺身亡。張居正(1525年-1582年),漢族人,祖籍湖廣江陵(今屬湖北)。字叔大,少名張白圭,又稱張江陵,號太嶽,謚號“文忠”。明代政治家,改革家。中國歷史上優秀的內閣首輔之壹,明代最偉大的政治家。張景嶽(1563——1640),又名張介賓,字會卿,別號通壹子。明末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傑出醫學家。有《景嶽全書》巨著傳世。張三豐,生卒年不詳。宋武當道士,所創太極拳術,聞名當時,其法傳於後世,稱內家拳,又稱武當派。或作張三峰。(2) 名全,壹名君寶,號三豐,明朝遼東懿州(今黑山縣境)人,生卒年不詳。因其不修邊幅,又稱張邋遢。史稱其辟谷數月不饑,事能前知,太祖、成祖求之,皆不得,英宗時贈為通微顯化真人。張廷玉(1672——1755),滿清重臣,三朝元老,保和殿大學士。字衡臣,安徽桐城人。在朝輔政五十年。官至刑部吏部尚書。封三等伯。主撰《康熙字典》、《雍正實錄》、《明史》、《清會典》。配享太廟,其母吳氏封壹品夫人。張鵬翮(1649-1725),字運青,號寬宇,清四川遂寧人,清代名臣、治河專家、清代第壹清官。康熙九年(1670年)進士及第,累官吏部尚書兼文華殿大學士等職。史稱“清官”、“賢相”。是清代268年間四川官位最顯赫、名聲最響亮的人物。張問陶(1764—1814),字仲冶,號船山,清代名相張鵬翮玄孫。乾隆五十五年進士,官山東萊州知府,著
有《船山詩草》。張船山是清代乾嘉詩壇大家,不單是清代蜀中詩冠,也是清代第壹流的詩人和著名詩學理論家,為性靈派後期的主將和代表人物。張之洞(1837——1909),字孝達,號香濤,香巖、又號臺公、無競居士,晚年字號抱冰。河北南皮人,人稱張香帥,謚號文襄。大學士、軍機大臣、封建大吏。中國民族工業、重工業主要奠基人,為中國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張謇(1853——1926),字季直,號薔庵。江蘇海門人,祖籍江蘇常熟,大清狀元,中國近代傑出實業家、政治家、教育家、慈善家,官居三品,歷任中央教育總長、實業總長、總商會總長、水裏總長等職務。先後創辦上海海洋大學等,與馬相伯和創復旦公學,創佳南通博物館,軍山氣象臺等。創辦實業數家。張三祿,河北(今北京)人,中國相聲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