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在古代的意思:堤岸;堤防。
塘是壹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面積不大的池子。基本解釋 : táng 面積大小不等的壹片靜止或緩流水域,或天然而成,或人工挖掘。池塘生春草。――謝靈運《登池上樓》。
又如:塘岸,堤岸;塘墊,塘埭,塘壩;塘堰,小型蓄水工程。現指塘壩;塘墳,近海鹽區無山地,鹽民死後在海堤下掘壹缺口將棺材埋入;塘丁稅,水利稅。
方形水池下者飄轉沈塘坳(ào)。――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蟬聲集古寺,鳥影度寒塘。――杜甫《和裴迪登新津寺》如:塘池,池塘;泥塘,爛泥淤積的窪地;葦塘;塘坳,池塘;低窪地;塘泥。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徒郞切,音唐。?也。築土遏水曰塘。《吳越春秋》夫差姑蘇臺東,丹湖萬頃,內有金銀塘。
又《錢塘誌》曹華信立防海塘,募致土石壹斛與錢壹千,來者如雲。乃曰:不復需土。皆棄而去。塘成,因名錢塘。
又瞿塘,在夔州東。《方輿勝覽》瞿塘,古西陵峽,乃三峽之門。《杜甫詩》眾水會培萬,瞿塘第壹門。 通作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