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時不能系統的組織,想起來哪個就是哪個了,應該先想到的是比較重要的吧。
1,斜向右上角,也就是東北方向,的書體習慣。不光是初練字者,很多筆法成熟的人,也有這個特點,所有字好像都被引力場往右上方向吸了壹樣。這點也見於英文,但是英文斜上好像更無可厚非,現在電子版的字體也有斜上,或者表示壹定的專有名詞和引用。
我們從小就知道,無論是書上寫的還是老師教的,都強調:“橫平豎直”。但是寫出來,有人就是這麽愛往右上挑,我記得小學壹年級時候,班上尤其女生頗多,還有那麽幾個自命不凡喜歡女了女氣風格的男生,也這樣,自以為寫出來帶“體兒”,接近了大人們寫的連筆字。再後來,我看到有些發行了的硬筆書法教學的書,竟然也是這麽寫的。
寫字風格,是自由的,想寫歪,也沒有錯。但是我們還是心中,總還是會存著那麽壹句“橫平豎直”的話的。所以,我這裏強調的,不是對於多樣化的批判,而是對於美的尋求,寫字,練字就是為了好看。我反對這種歪斜,是相對於初學者而言的,是呼應提問說了的:想要知道,常見誤區和防範誤區,的內容。
練字的人,尤其是小學的階段,如果看到行書草書,和大人們寫的連筆字,基本超過百分之九十五,都是帶有或多或少的右上角偏斜的。有些孩子就盲目的認為這樣好,寫出來的很邪乎。因為他們分不清:字的結構,和每壹筆的層次。結構為大,筆畫次之。他們把筆畫的特征,帶入到了結構中,就跟練功壹樣,走火入魔了,等自己寫字的“體兒”形成了,就沒法改了。
舉例子,就拿徽宗的字來說,橫畫,也有右上輕微偏斜的,但是不都是,有斜壹點的,就有其它的能攬回來的,而且,大橫畫,都有最後的大頓筆,這壹頓就把這整個壹橫,從宏觀上,架平了。
啟功的更是如此,啟功的斜上也有,但更是比徽宗的少,更不明顯,基本就是平的橫。為什麽提他倆呢,因為我個人覺得,他們的當中,帶有的就是從隸書,吸收來的精華。說道隸書,就可以給我們的這局老話:“橫平豎直”,壹個典範了,別的不用說了,就那壹大橫畫,先向上弧,在飄逸的壹個小回峰,就是穩。而且大的捺畫,就像探出去打太極拳的腿,也是在追求壹種“平”。
2,急於求成,寫連筆字。這壹點沒什麽說的,道理顯而易見,就是多練,要是老想著結果,那麽最後往往是受了累,還沒什麽結果。
3,行書草書,龍飛鳳舞的,接近於抽象藝術,行為藝術的,就是高端上檔次。其實對於這種論調,理解的人壹語就可以到破,有些偽藝術得以存在,因為它們弄不了帶基本功的東西。有些人故作高端,但是他們搞不了端正的基本功。初學者,不要被這些人,虎住。就還是說回來上邊舉國例子的兩位書法家,徽宗和啟功,都是端正字,往那壹坐,坐的實了,壹股正氣就能驅邪避兇,嘛邪門歪道也近不了身。
4,最後壹點,悟與煉,的比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如果練到,自己感覺還是人們稱贊,都感覺不錯了,那麽思的比重就要加大了,煉就到了腦子裏,冥想,看,看古代名家的,不看壹般的,只看那老幾位大家的。天天看,閉上眼,也是走馬燈壹樣的,就跟程咬金喝醉了夢遊練斧子壹樣,那些峰,架子,都更抖起來的刀槍劍戟壹樣,活了。那就成了。
有的學生輕視思這個環節,是不對的,思,如上所說,好像很後期非得煉了幾年才需要,其實從開始兒時就需要貫徹。從最開始臨摹,每壹筆,下筆到收,從字格的哪到哪,就跟拿尺子量壹樣,這樣寫壹個字,就是有效果了,這樣雖然慢,但是沒有浪費耽誤的,不思考,就跟完成作業壹樣,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