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字讀音:zhào、shào。
“召”,現代漢語規範壹級字,普通話讀音為zhào、shào,最早見於商朝甲骨文時代,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字。“召”的基本含義為召喚,如召集、召見;引申含義為召致,引來,如召禍、召人怨。
在日常使用中,“召”也常做動詞,表示邀請。
字源演變:
“召”,初見於商朝甲骨文時代,形聲字,以“口”為形旁,“刀”為聲旁,本義是"呼喚”,後來陸續在金文、秦系簡牘、說文中發現,“召”字簡體版的楷書從《說文》演變而來。“召”的字源演變圖如下:
康熙字典:
唐韻直少切集韻韻會正韻直笑切,潮去聲。說文評也。王逸曰以手曰招,以言曰召。書·甘誓大戰於甘,乃召六卿。詩·齊風自公召之。
又廣韻正韻實照切集韻韻會時照切,同邵。廣韻邑名。詩序甘棠,美召伯也。箋召伯,姬姓,名奭,食邑於召。
又姓。廣韻召公之後。前漢·循吏傳召信臣,九江壽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