裏讀作:lǐ
基本釋義:
1、街坊、巷弄。組詞:裏巷、裏坊
2、居住的地方,多指故鄉。組詞:故裏、離邦去裏
3、地方政府行政區域之壹,在鎮之下,鄰之上,與村平行。
4、量詞。計算長度的單位。古代以三百六十步為壹裏。今壹公裏等於1000公尺。
詳細釋義:
1、名詞,居所、居處。《詩經.鄭風.將仲子》:將仲子兮,無逾我裏。《孟子.離婁下》:「去三年不反,然後收其田裏。
2、名詞,街坊、巷弄。《後漢書.卷五四.楊震傳》:連裏竟街,雕修繕飾,窮極巧技。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今夫平居裏巷相慕悅,酒食遊戲相徵逐。
康熙字典
裏《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7畫
《唐韻》良士切《集韻》《韻會》兩耳切,音裏。《說文》衣內也。《詩·邶風》綠衣黃裏。
又《小雅》不屬於毛,不離於裏。
又治裏,謂道氣也。《班固·幽通賦》單治裏而外雕兮。
又《類篇》良誌切,音吏。義同。《幹祿字書》俗作裏。裏字作重下。
組詞:裏外、心裏、這裏、那裏、這裏、那裏、哪裏、頭裏、被裏、話裏有話。
“裏”“裹”用法區別
簡單說,代表量詞時只能用“裏”,代表裏外意思時用“裹”,“裏、襄”在古代的用法是有所不同的。“裏”,從“土”從“田”,有區分界域的意思,本義是“裏弄、街巷”。在古代文字中,表述裏弄、鄉裏,還有距離多少多少裏,都是用這個“裏”。
“裹”,從“衣”,“裏”聲,本義是衣服的裏面。壹般用法與“外”、“表”相對。比如“裹應外合”等。表示裏外意思時用裹;表示裏程意思時用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