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槲寄生簡介

槲寄生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槲寄生的別名 7 來源 8 產地 9 原植物形態 10 采收與初加工 11 生藥性狀 12 性味歸經 13 槲寄生的功效與主治 14 槲寄生的用法用量 15 槲寄生的化學成分 16 槲寄生的藥理作用 17 槲寄生的藥典標準 17.1 品名 17.2 來源 17.3 性狀 17.4 鑒別 17.5 檢查 17.5.1 雜質 17.5.2 水分 17.5.3 總灰分 17.5.4 酸不溶性灰分 17.6 浸出物 17.7 含量測定 17.7.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17.7.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17.7.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17.7.4 測定法 17.8 槲寄生飲片 17.8.1 炮制 17.8.2 含量測定 17.8.3 鑒別 17.8.4 檢查 17.8.5 浸出物 17.8.6 性味與歸經 17.8.7 功能與主治 17.8.8 用法與用量 17.8.9 貯藏 17.9 出處 18 參考資料 附: 1 用到中藥槲寄生的方劑 2 用到中藥槲寄生的中成藥 1 拼音

hú jì shēng

2 英文參考

mistletoe [朗道漢英字典]

colored mistletoe herb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mistletoe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visci,herba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Viscum album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Herba Visci (拉)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Chinese viscum herb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槲寄生

槲寄生為中藥名,見《新修本草》。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 (Komar.) Nakai 的幹燥帶葉莖枝[1]。

《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拉丁名

Herba Visci (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Chinese viscum herb(《中醫藥學名詞(2004)》)

Colored Mistletoe Herb

6 槲寄生的別名

北寄生、桑寄生、柳寄生、寄生子。

北寄生[2]。

7 來源

槲寄生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 (Komar.) Nakai 的幹燥帶葉莖枝[1]。

槲寄生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 (Komar.) Nakai的帶葉莖枝[2]。

8 產地

槲寄生主產河北、遼寧、吉林[2]。

9 原植物形態

槲寄生為常綠半寄生小灌木,高30~60cm。莖枝圓柱形,黃綠色或綠色,節明顯,節上2~3叉狀分枝。單葉對生,生於枝端,無柄,近肉質,有光澤,橢圓狀披針形或倒披針形,全緣,兩面無毛。花單性異株,生於枝端或分叉處;雄花花被4裂,雄蕊4,無花絲,花藥多室;雌花1~3朵生於粗短的總花梗上,花被鐘狀、4裂,子房下位。漿果球形,半透明,熟時橙紅色,富有粘液質。花期4~5月,果期9月。

寄生於榆樹、樺樹、楓楊、梨樹、麻櫟等樹上。

槲寄生主產東北、華北地區。

10 采收與初加工

全年可采,切碎,曬幹備用。

11 生藥性狀

莖枝呈圓柱狀,直徑3~8mm,節部稍膨大,粗至1.5cm,有紫黑色環紋;表面金黃色,有不規則縱斜皺紋。葉片質厚,金黃色至黃棕色,多橫皺紋。莖質地堅硬,橫斷面淡黃色,皮部較疏松,形成層環明顯,射線類白色,髓小。

12 性味歸經

槲寄生味苦,性平[2]。

槲寄生苦,性平;歸肝、腎經。(《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

13 槲寄生的功效與主治

槲寄生具有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功效,用於風濕痹痛、腰膝酸軟、胎動不安。

槲寄生具有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功效,治風濕痹痛,腰膝酸軟,胎動不安,功用與桑寄生基本相同[2]。

14 槲寄生的用法用量

煎服,9~15g[2]。

15 槲寄生的化學成分

莖葉含齊墩果酸、β香樹脂醇(βamyrin)、內消旋肌醇(mesoinositol)及黃酮類化合物;葉還含黃槲寄生甙A、B及羽扁豆醇(Iupeol)。

槲寄生莖葉含齊墩果酸、β香樹脂醇、槲皮素內消旋肌醇、羽扇豆醇、β谷甾醇及黃酮苷等[2]。

槲寄生葉含黃槲寄生苷(Flavoyadorinin)A、B,高黃槲寄生苷B(Homoflavoyadorinin B)及羽扇豆醇、肉豆蔻酸[2]。

16 槲寄生的藥理作用

槲寄生葉的浸劑及該植物的其他部分的酊劑有溫和的降低血壓、利尿作用[2]。

17 槲寄生的藥典標準 17.1 品名

槲寄生

Hujisheng

VISCI HERBA

17.2 來源

本品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Komar.)Nakai的幹燥帶葉莖枝。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粗莖,切段,幹燥,或蒸後幹燥。

17.3 性狀

本品莖枝呈圓柱形,2~5叉狀分枝,長約30cm,直徑0.3~1cm;表面黃綠色、金黃色或黃棕色,有縱皺紋;節膨大,節上有分枝或枝痕。體輕,質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皮部黃色,木部色較淺,射線放射狀,髓部常偏向壹邊。葉對生於枝梢,易脫落,無柄;葉片呈長橢圓狀披針形,長2~7cm,寬0.5~1.5cm;先端鈍圓,基部楔形,全緣;表面黃綠色,有細皺紋,主脈5出,中間3條明顯。革質。氣微,味微苦,嚼之有黏性。

17.4 鑒別

(1)本品莖的橫切面:表皮細胞長方形,外被黃綠色角質層,厚19~80μm。皮層較寬廣,纖維數十個成束,微木化;老莖石細胞甚多,單個散在或數個成群。韌皮部較窄,老莖散有石細胞;形成層不明顯。木質部射線散有纖維束;導管周圍纖維甚多,並有少數異形細胞。髓明顯。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及少數方晶。

本品莖的粉末淡黃色。表皮碎片黃綠色,細胞類長方形,可見氣孔。纖維成束,直徑10~34μm,壁較厚,略成波狀,微木化。異形細胞形狀不規則,壁較厚,微木化,胞腔大。草酸鈣簇晶直徑17~45μm;方晶較少,直徑8~30μm。石細胞類方形、類多角形或不規則形,直徑42~102μm。

(2)取本品1.5g,加乙醇30ml,加熱回流30分鐘,放冷,濾過,濾液蒸幹,殘渣加無水乙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槲寄生對照藥材1.5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齊墩果酸對照品,加無水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和對照藥材溶液各4μl、對照品溶液2μl,分別點於同壹矽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乙酸乙酯-冰醋酸(20:6: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80℃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再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17.5 檢查 17.5.1 雜質

不得過2%(附錄IX A)。

17.5.2 水分

不得過12.0%(附錄IX H第壹法)。

17.5.3 總灰分

不得過9.0%(附錄IX K)。

17.5.4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過2.5%?(附錄IX?K)。

17.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附錄IX?A)項下的熱浸法測定,用乙醇作溶劑,不得少於20.0%。

17.7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IX?D)測定。

17.7.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矽烷鍵合矽膠為填充劑;以甲醇0.1%磷酸銨溶液(15 :85)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64nm。理論板數按紫丁香苷峰計算應不低於5000。

17.7.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紫丁香苷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50μg的溶液,即得。

17.7.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粉細約2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70%甲醇25ml,密塞,稱定重量,超聲處理(功率300W,頻率25kHz)3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70%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17.7.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註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幹燥品計算,含紫丁香苷(C17H24O9)不得少於0.040%

17.8 槲寄生飲片 17.8.1 炮制

除去雜質,略洗,潤透,切厚片,幹燥。

本品呈不規則的厚片.莖外皮黃綠色、黃棕色或棕褐色。切面皮部黃色,木部淺黃色,有放射狀紋理,髓部常偏向壹邊。葉片黃綠色或黃棕色,全緣,有細皺紋;革質。氣微,味微苦,嚼之有黏性。

17.8.2 含量測定

同藥材,含紫丁香苷(C17H24O9)不得少於0.025%

17.8.3 鑒別

(除莖橫切面外)同藥材。

17.8.4 檢查

(水分 總灰分)同藥材。

17.8.5 浸出物

同藥材。

17.8.6 性味與歸經

苦,平。歸肝、腎經。

17.8.7 功能與主治

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安胎元。用於風濕痹痛,腰膝酸軟,筋骨無力,崩漏經多,妊娠漏血,胎動不安,頭暈目眩。

17.8.8 用法與用量

9~15g。

17.8.9 貯藏

置幹燥處,防蛀。

17.9 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