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刻苦讀書的事例 100字左右和感悟

刻苦讀書的事例 100字左右和感悟

刻苦讀書的事例 100字左右和感悟

鑿壁偷光

漢朝時,少年時的匡衡,非常勤奮好學。

由於家裏很窮,所以他白天必須幹許多活,掙錢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不過,他又買不起蠟燭,天壹黑,就無法看書了。匡衡心痛這浪費的時間,內心非常痛苦。

他的鄰居家裏很富有,壹到晚上好幾間屋子都點起蠟燭,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壹天鼓起勇氣,對鄰居說:“我晚上想讀書,可買不起蠟燭,能否借用妳們家的壹寸之地呢?”鄰居壹向瞧不起比他們家窮的人,就惡毒地挖苦說:“既然窮得買不起蠟燭,還讀什麽書呢!”匡衡聽後非常氣憤,不過他更下定決心,壹定要把書讀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墻上鑿了個小洞,鄰居家的燭光就從這洞中透過來了。他借著這微弱的光線,如饑似渴地讀起書來,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了。

匡衡讀完這些書,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他想繼續看多壹些書的願望更加迫切了。

附近有個大戶人家,有很多藏書。壹天,匡衡卷著鋪蓋出現在大戶人家門前。他對主人說:“請您收留我,我給您家裏白幹活不報酬。只是讓我閱讀您家的全部書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答應了他借書的要求。

匡衡就是這樣勤奮學習的,後來他做了漢元帝的丞相,成為西漢時期有名的學者。

[篇後壹語]

這篇寓言寫了匡衡少年時讀書的兩件事,壹件是鑿壁偷光,壹件是借書苦讀。他贊揚了匡衡勇於戰勝艱苦的條件,勤奮的讀書的精神;為我們樹立刻苦讀書的好榜樣。

舉兩個古人以苦為樂刻苦讀書的事例

囊螢映雪

懸梁刺股

名人讀書經驗以及評論和名人刻苦讀書的事例

壹、頭懸梁

孫敬是漢朝信都(今冀州市)人。他年少好學,博聞強記,而且視書如命.晚上看書學習常常通宵達旦。鄰裏們都稱他為“閉戶先生”。

孫敬讀書時,隨時記筆記,常常壹直看到後半夜,時間長了,有時不免打起瞌睡來。壹覺醒來,又懊悔不已。有壹天,他擡頭苦思的時候,目光停在房梁上,頓時眼睛壹亮。隨即找來壹根繩子,繩子的壹頭拴在房粱上,下邊這頭就跟自己的頭發拴在壹起。這樣,每當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時,只要頭壹低,繩子就會猛地拽壹下他的頭發,壹疼就會驚醒而趕走睡意。從這以後,他每天晚上讀書時,都用這種辦法,發憤苦讀。

年復壹年地刻苦學習,使孫敬飽讀詩書,博學多才,成為壹名通曉古今的大學問家,在當時江淮以北頗有名氣,常有不遠千裏的學子,負笈擔書來向他求學解疑、討論學問。

二、錐刺股

戰國七雄中,秦國仗著強盛不斷發兵進攻鄰國,占領不少地方。其它六國都很害怕,想方設法去對付它。當時有壹個人,叫蘇秦,他提出“合縱”抗秦,意思是六國聯合起來***同抗秦。因為六國位置是縱貫南北,南北為縱,所以稱為“合縱”。

蘇秦是洛陽人。洛陽是當時周天子的都城。他很想有所作為,曾求見周天子,卻沒有引見之路,壹氣之下,變賣了家產到別的國家找出路去了。但是他東奔西跑了好幾年,也沒做成官。後來錢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只好回家。家裏人看到他趿拉著草鞋,挑副破擔子,壹付狼狽樣。他父母狠狠地罵了他壹頓;他妻子坐在織機上織帛,連看也沒看他壹眼;他求嫂子給他做飯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開了。蘇秦受了很大 *** ,決心爭壹口氣。從此以後,他發憤讀書,鉆研兵法,天天到深夜。有時候讀書讀到半夜,又累又困,他就用錐子紮自己的大腿,雖然很疼,有時候都刺出血了,但是這樣精神卻來了,他就接著讀下去。就這樣用了壹年多的功夫,他的知識比以前豐富多了。

公元前334年開始,他到六國去遊說,宣傳“合縱”的主張,結果他成功了。第二年(公元前333年),六國諸侯訂立了合縱的聯盟。蘇秦掛了六國的相印,成了顯赫的人物。

後人也根據蘇秦“錐刺股”的典故引出了“引錐刺股”這個成語。

“囊螢映雪”這個成語包含了兩個典故,“囊螢”出自《晉書·車胤(yìn)傳》:“車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映雪”則出自《孫氏世錄》:“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

晉代車胤自幼好學不倦,可是由於家境貧困,沒有錢買燈油在晚上讀書。因此,到了晚上他只能背誦詩文。壹個夏夜,他在屋外誦書,忽然看到原野裏如星星壹樣螢火蟲在空中飛舞。他突發奇想,螢火蟲的光亮在黑夜裏不正如燈壹樣嗎?這樣我就能夠徹夜苦讀了!想到這,興奮的他立即找來了白絹紮成壹個小口袋,並抓了幾十只螢火蟲放在裏面。果然,如此還真的管用。正是借著這微弱的光芒和堅持不懈地苦讀,車胤學識日漸長進,並最終入朝為官。

同是晉朝的孫康也是由於貧困而無法點燈夜讀,所以只能早早睡覺,這令他覺得光陰虛擲。壹個冬夜,雪下得特別大,白茫茫壹片。半夜時分,寒冷令孫康從睡夢驚醒,但他卻發現窗外似乎有壹些光亮。原來那是雪映射出微光。於是他倦意頓消,這不正可以借著這難得微光看書嗎?於是他翻身起來,取出書卷,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裏要亮多了。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壹跑,搓搓手。此後,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正是憑著這樣學習的精神,使得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最後他也入朝為官,成為壹個學富五車的壹代名士。

刻苦讀書的人物簡略典型事例

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晉朝的孫敬讀書時把自己的頭發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戰國時蘇秦讀書每到疲倦時就用錐子刺大腿,他們不用別人督促而自覺勤奮苦讀。

寫壹段話 ,200字左右 讀書苦嗎?古今現在刻苦讀書的名人事跡

李密是名人吧 - -

李密牛角掛書

李密少年時被派在隋煬帝的宮廷裏當侍衛。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官,李密並不懊喪,回家之後,發奮讀書,絕對做個有學識的人。有壹回,李密騎了壹頭牛,出門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漢書》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

古代刻苦讀書的例子

鑿壁借光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墻壁鑿了壹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同鄉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的,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麽這樣,他說:“我希望能得到妳家的書,通讀壹遍。”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讀。於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

囊螢映雪”這則成語的囊螢是晉代車胤家貧,沒錢買燈油,而又想晚上讀書,便在夏天晚上抓壹把螢火蟲來當燈讀書;映雪是晉代孫康冬天夜裏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

列舉壹位革命先輩刻苦讀書學習的事例

最經典的是毛主席。他老人家壹生多學、善學,年輕時曾在鬧市中學習,以練習靜功。中年時走遍千山萬水,向社會學習,老年時仍不斷學習,並印制大號字體的書學習。

古代刻苦讀書故事

鑿壁偷光

漢朝時,少年時的匡衡,非常勤奮好學。

由於家裏很窮,所以他白天必須幹許多活,掙錢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不過,他又買不起蠟燭,天壹黑,就無法看書了。匡衡心痛這浪費的時間,內心非常痛苦。

他的鄰居家裏很富有,壹到晚上好幾間屋子都點起蠟燭,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壹天鼓起勇氣,對鄰居說:“我晚上想讀書,可買不起蠟燭,能否借用妳們家的壹寸之地呢?”鄰居壹向瞧不起比他們家窮的人,就惡毒地挖苦說:“既然窮得買不起蠟燭,還讀什麽書呢!”匡衡聽後非常氣憤,不過他更下定決心,壹定要把書讀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墻上鑿了個小洞,鄰居家的燭光就從這洞中透過來了。他借著這微弱的光線,如饑似渴地讀起書來,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了。

匡衡讀完這些書,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他想繼續看多壹些書的願望更加迫切了。

附近有個大戶人家,有很多藏書。壹天,匡衡卷著鋪蓋出現在大戶人家門前。他對主人說:“請您收留我,我給您家裏白幹活不報酬。只是讓我閱讀您家的全部書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答應了他借書的要求。

匡衡就是這樣勤奮學習的,後來他做了漢元帝的丞相,成為西漢時期有名的學者。

[篇後壹語]

這篇寓言寫了匡衡少年時讀書的兩件事,壹件是鑿壁偷光,壹件是借書苦讀。他贊揚了匡衡勇於戰勝艱苦的條件,勤奮的讀書的精神;為我們樹立刻苦讀書的好榜樣。

————————————————————————————

巴金的讀書方法

著名作家巴金的讀書方法十分奇特,因為他是在沒有書本的情況下進行的。讀書而無書的確算得天下壹奇了,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呢?巴金說:“我第二次住院治療,每天午睡不到壹小時,就下床坐在小沙發上,等候護士同誌兩點鐘來量體溫。我坐著,壹動也不動,但並沒有打瞌睡。我的腦子不肯休息。它在回憶我過去讀過的壹些書,壹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記憶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壹點美好的東西。”

原來他的讀書法就是靜坐在那裏回憶曾經讀過的書。這樣有許多好處:

(1)不受條件限制,可以充分利用時間。巴金列舉了兩個例子:壹個是蘇聯衛國戰爭期間,列寧格勒長期被德軍包圍的時候,有壹位少女在日記中寫著“某某型,《安娜·卡列尼娜》”壹類的句子。當時沒有電,也沒有蠟燭,整個城市實行燈火管制,她不能讀書,而是在黑暗中靜坐回憶書中的情節。托爾斯泰的小說幫助她度過了那些恐怖的黑夜。另壹個例子是他自己在十年內亂中的親身經歷。他說:“‘文革’期間要是造反派允許我寫日記,允許我照自己的意思寫日記,我的日記中壹定寫滿了書名。人們會奇怪:我的書房給貼了封條,加上鎖,封閉了十年,我從哪裏找到那些書來閱讀?他們忘了人的腦子裏有壹個大倉庫,裏面儲存著別人拿不走的東西。”這兩個事例說明,在壹切不具備正常讀書條件的情況下都可以“讀書”。

(2)溫故而知新。通過回憶,將過去讀過的書拿出來壹點點地咀嚼,就象牛反芻壹樣,能進壹步消化吸收。每回憶壹次都會有新的理解,新的認識,新的收獲。

(3)能夠不斷地從已讀過的書中吸取精神力量。巴金說:“我現在跟疾病作鬥爭,也從各種各樣的作品中得到鼓勵……即使在病中我沒有精神閱讀新的作品,過去精神財富的積累也夠我這有限余生消耗的。壹直到死,人都需要光和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顧炎武自督讀書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個家喻戶曉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愛國主義思想家、著名學者顧炎武最先提出的。

顧炎武自幼勤學。他6歲啟蒙,10歲開始讀史書、文學名著。11歲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讀完《資治通鑒》,並告誡說:“現在有的人圖省事,只瀏覽壹下《綱目》之類的書便以為萬事皆了了,我認為這是不足取的。”這番話使顧炎武領悟到,讀書做學問是件老老實實的事,必須認真忠實地對待它。顧炎武勤奮治學,他采取了“自督讀書”的措施:首先,他給自己規定每天必須讀完的卷數;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讀完後把所讀的書抄寫壹遍。他讀完《資治通鑒》後,壹部書就變成了兩部書;再次,要求自己每讀壹本書都要做筆記,寫下心得體會。他的壹部分讀書筆記,後來匯成了著名的《日知錄》壹書;最後,他在每年春秋兩季,都要溫習前半年讀過的書籍,邊默誦,邊請人朗讀,發現差異,立刻查對。他規定每天這樣溫課200頁,溫習不完,決不休息。

------------------------------------------------------

毛主席怎樣讀書?

特殊愛好

幾十年來,毛主席壹直很忙,可他總是擠出時間,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來看書學習。他的 *** 故居,簡直是書天書地,臥室的書架上,辦公桌、飯桌、茶幾上,到處都是書,床上除壹個人躺臥的位置外,也全都被書占領了。

為了讀書,毛主席把壹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都用上了。在遊泳下水之前活動身體的幾分鐘裏,有時還要看上幾句名人的詩詞。遊泳上來後,顧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書本。連上廁所的幾分鐘時間,他也從不白白地浪費掉。壹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選》和其他壹些書刊,就是利用這時間,今天看壹點,明天看壹點,斷斷續續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開會或視察工作,常常壹帶向箱子書。途中列車震蕩顛簸,他全然不顧,總是壹手拿著放大鏡,壹手按著書頁,閱讀不輟。到了外地,同在北京壹樣,床上、辦公桌上、茶幾上、飯桌上都擺放著書,壹有空閑就看起來。

毛主席晚年雖重病在身,仍不廢閱讀。他重讀了解放前出版的從延安帶到北京的壹套精裝《魯迅全集》及其他許多書刊。

有壹次,毛主席發燒到39度多,醫生不準他看書。他難過地說,我壹輩子愛讀書,現在妳們不讓我看書,叫我躺在這裏,整天就是吃飯、睡覺,妳們知道我是多麽地難受啊!工作人員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書又放在他身邊,他這才高興地笑了。

認真地學,反復地讀

毛主席從來反對那種只圖書、毛主席從來反對那種只圖快、不講效果的讀書方法。他在讀韓昌黎詩文全集時,除少數篇章外,都壹篇篇仔細琢磨,認真鉆研,從詞匯、句讀、章節到全文意義,哪壹方面也不放過。通過反復誦讀和吟詠,韓集的大部分詩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誦。《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等小說,他從小學的時候就看過,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過。他看過的《紅樓夢》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十種以上。壹部《昭明文選》,他上學時訊,五真正十代讀,六十年代讀,到了七十年代還讀過好幾次。他批註的版本,現存的就有三種。

壹些馬列、哲學方面的書籍,他反復讀的遍數就更多了。《聯***黨史》及李達的《社會學大綱》,他各讀了十遍。《 *** 宣言》、《資本論》、《列寧選集》等等,他都反復研讀過。許多章節和段落還作了批註和勾劃。

不動筆墨不看書

幾十年來,毛主席每閱讀壹本書,壹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劃上圈、杠、點等各種符號,在書眉和空白的地方寫上許多批語。有的還把書、文%

古代名人讀書故事

1:匡衡,字稚圭,西漢東海(漢郡名,今江蘇省邳縣以東至海,連山東省滋陽縣以東至海地區)人。他出身農家,祖父、父親世代都是農民。傳到匡衡,卻喜歡讀書。他年輕時家裏貧窮,白天給人做雇工來維持生計,晚上才有時間讀書。可是家裏窮得連燈燭也點不起。鄰家燈燭明巒,卻又照不過來。匡衡就想出個法子,在貼著鄰家的墻上鑿穿壹個孔洞,“偷”它壹點光亮,讓鄰家的燈光照射過來。他就捧著書本,在洞前映著光來讀書。

2:漢朝有個叫孫敬的人,從小勤奮好學,他每天晚上學到深夜,為了避免發困,他用繩子的壹頭拴柱頭發,壹頭拴在房梁上。戰國時,有個名叫蘇秦的人,想幹壹番大事業,便刻苦讀書。每當深夜讀書時,他總愛打盹。於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時候,用錐子往大腿上刺壹下,以提精神。孫敬和蘇秦的故事感動了後

人,人們用“懸梁刺股”來表示刻苦學習的精神。

3:東晉人車胤,年幼時好學不倦,勤奮刻苦。他白天幫大人幹活,夜晚便捧書苦讀。可是由於家境貧寒,常常沒錢買油燈,書也讀不成了。他為此十分苦惱。

壹個夏夜的晚上,車胤坐在院子裏默默回憶著讀過的書上的內容,忽然發現院子裏有許多螢火蟲壹閃壹閃地在空中飛舞。他忽然心中壹動,要是把這些螢火蟲聚集在壹起,借它們的光不就可以讀書嗎?於是,他開始捉螢火蟲,捉了十幾只,把它們裝在白紗布縫制的口袋裏,掛在案頭。從此,他每天借著螢光苦苦地讀書。

4: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裏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

5:在中國元代時期有個叫宋濂的人,他酷愛讀書,由於家中貧寒,只得借書博覽,隨著書越讀越多,宋濂越覺得需要老師指點,於是他當掉衣服,千辛萬苦來到城中,考上學館,不料學官的脾氣古怪,宋濂歷經曲折,最後終於苦學成才。

6:範仲淹二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很窮,沒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範仲淹)長大以後,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著眼淚告別母親,離開去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他)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五年中,竟然沒有曾經脫去衣服上床睡覺。有時夜裏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澆在臉上。(範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讀,什麽也不吃,直到日頭偏西才吃壹點東西。就這樣,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後來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誌向。他常常自己講道:“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古人刻苦讀書故事

鑿壁借光的故事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裏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壹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裏的主要勞動力。他壹天到晚在地裏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壹點書,所以壹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著急,心裏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壹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裏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麽辦呢?

有壹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墻壁上透過來壹線亮光。他謔地站起來,走到墻壁邊壹看,原來從壁縫裏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壹個辦法:他拿了壹把小刀,把墻縫挖大了壹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壹個很有學問的人。

收集壹些關於讀書應該勤奮刻苦的名言或名人名句刻苦讀書的事例。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書籍是人類的營養品。(這個不太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