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古人通信的小故事

古人通信的小故事

1、據記載,在二千七百多年前的周朝幽王時期就有了利用烽火傳遞信息的方法,各路諸侯見到烽火,就會派兵前來援助,***同抵抗敵人。?

相傳周幽王有個寵愛的妃子褒姒,長得很美,可是總不愛笑。有壹天,周幽王為了逗她發笑,就無緣無故地下令點起烽火,各路諸侯看到警號,都紛紛帶兵趕到,結果自然是白跑壹趟,上了大當,什麽動靜也沒有。這麽壹來,果然把褒姒逗笑了。

可是後來到了真有敵兵入侵的時候,各路諸侯看到烽火,都不再相信了,因而誰也不派兵來救。周幽王因為得不到各路諸侯的援助,抵抗不了敵人的進攻,不但自己被殺,西周王朝也因此滅亡。

2、相傳唐朝薛平貴遠征在外,王寶釧苦守寒窯十數年矢誌不移。壹日,王寶釧正挑野菜,忽聞空中鴻雁連聲呼喚,

遂請求代為傳書於平貴夫郎,然壹時難尋筆墨,情急之下,撕下羅裙,咬破指尖,寫下血淚書信,傾訴對感情忠貞和盼望夫妻團圓的情緒,從而流傳並成為千古佳話,因此,鴻雁也就成了郵使的美稱。

3、據載,漢武帝天漢元年,漢朝使臣中郎將蘇武出使匈奴被鞮侯單於扣留,他英勇不屈,單於便將他流放到北海無人區牧羊。19年後,漢昭帝繼位,漢兇和好,結為姻親。漢朝使節來匈,要求放蘇武回去,但單於不肯,卻又說不出口,便謊稱蘇武已經死去。

之後,漢昭帝又派使節到匈奴,和蘇武壹齊出使匈奴並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透過禁卒的幫忙,在壹天晚上秘密會見了漢使,把蘇武的狀況告訴了漢使,並想出壹計,讓漢使對單於講:“漢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獵時,射到壹只大雁,足上系著壹封寫在帛上的信,上面寫著蘇武沒死,而是在壹個大澤中。”漢使聽後十分高興,就按照常惠的話來責備單於。單於聽後大為驚奇,卻又無法抵賴,只好把蘇武放回。

擴展資料

古代通信方式有

1、竹信是用竹篾制成雁的形狀,中間夾著書信,也有的在竹木上直接刻上文字圖案,傳帶或是通過其他方式給目標人。不僅如此,古人郵寄書信時,還用竹木或絹帛等制成雁的形狀,中間夾著書信,以資郵寄。

2、飛鴿傳書就是古人之間聯系的壹種方法,將信件系在鴿子的腳上然後傳遞給要傳遞的人。古代通信不方便,所以聰明的人利用鴿子會飛且飛得比較快、會辨認方向等多方面優點,馴化了鴿子,用以提高送信的速度。

3、驛站是古代供傳遞軍事情報的官員途中食宿、換馬的場所,邊疆防衛軍傳遞信息,為古老海關、水師、海軍所管。驛站傳信是早期有組織的通信方式。

4、烽火是古代邊防軍事通訊的重要手段,烽火的燃起是表示國家戰事的出現。古代在邊境建造的烽火臺,通常臺上放置幹柴,遇有敵情時則燃火以報警——通過山峰之間的烽火迅速傳達訊息。

5、風箏在古代是作為壹種應急的通信工具,發揮過重要的作用。最初的風箏是為了軍事上的需要而制作的,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作軍事偵察,或是用來傳遞。

6、燈塔起源於古埃及的信號烽火。世界上最早的燈塔建於公元前7世紀,位於達尼爾海峽的巴巴角上,像壹座巨大的鐘樓矗立著。那時人們在燈塔裏燃燒木柴,利用它的火光指引航向。

公元前280年,古埃及人奉國王托來美二世菲萊戴爾夫之命在埃及亞歷山大城對面的法羅斯島上修築燈塔,高達85米,日夜燃燒木材,以火焰和煙柱作為助航的標誌。法羅斯燈塔被譽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觀之壹,1302年毀於地震。9世紀初,法國在吉倫特河口外科杜昂礁上建立燈塔,至今已兩次重建,現存的建於1611年。

7、信號旗,船上使用信號旗通信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旗號通信的優點是十分簡便,因此,即使當今現代通信技術相當發達,這種簡易的通信方式仍被保留下來,成為近程通信的壹種重要方式。

在進行旗號通信時,可以把信號旗單獨或組合起來使用,表示不同的意義。通常懸掛單面旗表示最緊急、最重要或最常用的內容。例如,懸掛A字母旗,表示“我船下面有潛水員,請慢速遠離我船”;懸掛O字母旗,表示“有人落水”;懸掛W字母旗,表示“我船需要醫療援助”等。

百度百科--古代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