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怎麽培養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怎麽培養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加強學生的閱讀實踐,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的確,通過大量閱讀,學生能感知豐厚的感情語言材料,增強語言沈澱,提高讀書能力,從整體上增強學生的語文素質,為他們今後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然而在農村小學生中,由於受辦學條件、社會、家庭的影響,小學生的閱讀水平不高、課外閱讀量少,導致口語交際能力、作文能力較低,極大的影響了教學效果。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因素影響了閱讀教學的順利完成和顯著成效:閱讀興趣不高。由於農村學生受辦學條件、社會、家庭影響,沒有形成壹種良好的讀書氛圍,多數學生讀書積極性較低。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方法,課外閱讀更是囫囫吞棗,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閱讀給他們帶來的快樂。沒有良好的閱讀環境,農村學生大多數家庭條件差,很少買書。不少農村小學缺乏資金,不能建立壹個象樣的圖書室,藏書少,僅有班級圖書角,沒有開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時間和空間,導致學生的課內外閱讀受到限制,達不到預期效果。針對農村的實際,要加強學生的閱讀實踐,筆者認為應從課堂、課外及資源開發三方面入手:壹、展開對話,豐富閱讀實踐。閱讀是學生與文本對話,相互建構意義的過程。《語文課程標準》以“對話”來界定語文教學,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文本、教師之間對話的過程”,其實質就是閱讀教學特別需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有獨創性的理解。那麽,如何讓閱讀教學走向“對話”,如何讓學生通過“對話”潛心會文,如何讓學生通過“對話”凸顯個性,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呢?1.積極培養對話意識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對話的基礎,對話過程本質是不同主體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聲音***同參與的精神歷程。良好的對話氛圍產生於教學主體間的對話意識。必須有這樣壹種“對話意識”,即壹種民主的意識、平等的意識、合作的意識,致力於***同創造新的精神境界和傾聽他人的渴望。只有建立了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老師那親切的微笑,愛撫的動作,信任的目光,耐心的傾聽,睿智、激勵的話語,靈活的教法,都將在潛移默化中激發他們對美的追求與仿效。在教師精心營造的輕松愉快、無拘無束的氛圍中,學生自然會樂讀樂說,才能產生對話的意識與渴望。2.巧妙創設對話情境閱讀教學是對話的過程,應通過創設多種多樣的對話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對話的欲望和熱情。(1)再現課文情境。讓人宛如身臨其境的感受,既提供了對話的素材,又能很好地引起學生對話的欲望。如,《豐碑》壹文,雖然悲壯感人,但與學生實際較遠,人物形象在學生心目中只是程序化的故事英雄。因此,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壹定的語言環境中進行自由朗讀,才能夠縮短時空距離,將語言文字還原成語言形象,從而激起學生體驗、對話的欲望。我們可以讓學生演壹演軍需處長,使人物的姿態、形象漸漸地鮮活起來,讓學生對軍需處長為了他人、為了革命,不惜犧牲自己的獻身精神留下深刻的印象:他“鎮定”,面對死亡毫無懼色;他“安詳”,對工作竭盡全力;他“不朽”,是“壹座晶瑩的豐碑”!(2)創設問題情境。壹個巧妙的設問,是壹支點燃學生的火把。如教學《永生的眼睛》壹課,教學伊始,老師便讓學生看題目,想問題。學生抓住課題紛紛質疑:眼睛為什麽可以永生?這激活了學生的閱讀期待,誘發了學生和文本以及師生、生生之間對話的渴望。有時,教師也可以依據教學內容向學生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引發學生探究精神,進而激發學生的對話熱情。教學《太陽》壹課,教師講了某人的親身經歷:小時候從報紙上得知蘇聯宇航員登上了月球,於是,立誌長大了要登上太陽。這時,學生哄堂大笑,教師趁機問學生為什麽笑,再引導學生饒有興趣地與文本對話,深入地了解太陽的特點。(3)創設活動情境。於永正老師是把表演引進閱讀教學的高手,高就高在他組織的課堂表演,不是簡單的檢查匯報學習的結果,而是壹場師、生同文本之間的對話。像“演壹演”、“做壹做”、“說壹說”、“唱壹唱”、“畫壹畫”等活動方式,都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對話的積極性。3.引導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性感悟《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語文課程標準》在閱讀教學目標中,首次提出了“感悟”這壹概念,我們認為,所謂閱讀中的“感悟”,是指學生憑借對語言和語境的直覺,獲得壹定印象和意義的心理過程。學生個體由於認知經驗的差異、興趣愛好不同、思維活動的千差萬別,便有了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整體性感悟是閱讀主體把語言文字放在具體的語境中完整地感受,是對言語對象進行多角度、多層面、全方面的整體把握,獲得的是言語的表面意義和隱含意義的總和,而且又往往是模糊不清的,因此感悟要做到“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在閱讀教學中要註重整體感悟,遵循從“整體——局部——整體”的認知途徑,以避免孤立分析,支解語言。例如,壹位教師在教學《她是我的朋友》壹文時,教師在課前與學生交流“朋友”這個話題,為課文的學習奠定壹個情感基調。然後讓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並想壹想課文圍繞“朋友”講了壹件什麽事?然後采用多種形式的閱讀,讓學生在個性化的閱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體會阮恒猶豫、害怕、緊張、痛苦的心理,了解到阮恒認為獻血會死去,但為了友情還堅持獻血的心理世界和情感歷程。我們提倡整體讀書法是在貫通文意的基礎上,進行理性的思考,以領會其要旨。這種思考,當然也包括“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過程。語文教師應少做壹些“碎屍萬段”式的條分縷析。二、立足文本,優化朗讀效果。在語文教學中,朗讀是最重要的訓練。朗讀是壹種讀出聲音的閱讀方式,就是把無聲的語言變成有聲的語言,是對文字信息的再創作。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既是目標,也是重要的手段。朗讀是閱讀的起點,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於發展智力,獲得思想熏陶。我們語文閱讀教學要立足文本,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成長。那麽,朗讀教學應該怎樣做?在教學過程中,筆者認為從下幾方面實進行施訓練。1.教師範讀的作用充滿感情的教師範讀能引起學生學習課文的積極性,能使學生在聽讀時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結構,還能為學生提供仿讀的對象,從而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如,我校壹位老師在教學《梅花魂》壹文時,除了播放課文錄音,還多次進行了片斷範讀。采用的語調、語氣、語速,都表達了外祖父對祖國的無比眷戀之情。結果,學生在討論時,體會到梅花堅韌高潔的品格,感悟到外祖父對祖國無限眷戀的深情。學生也學習到梅花的堅貞不屈的品格,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民族意識及愛國情感。更可喜的是,在檢查學生讀書時,學生的朗讀非常精彩,與老師相比有過而無不及!2.培養學生正確認讀的習慣在上新課之前,先讓學生自己動手預習,看準字形,查找字音,先“讀”為快。要求學生在朗讀過程中,不添字,不減字,不顛倒重復字詞,嚴格要求自己反復誦讀,達到文暢氣順的地步。這樣就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順應了部分學生好動、多動的生理習慣。在學習過程中,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查字典比賽活動,朗讀比賽的活動。在開展的活動中,訓練、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和能力。於永正老師訓練學生朗讀,是很有辦法的。在教學《廬山的雲霧》壹課時,他先對同學們說了幾句話,其大意是:我自己讀這課,先讀了幾遍,兒子說我不行,我就再讀,***讀了十多遍,現在讀得跟播音員差不多了。妳們敢與我比賽嗎?為了公平,先讓妳們讀幾遍,學生興趣盎然地開口讀書;比賽開始了,於老師先請壹個讀的較好的同學來讀,(讀得真好!)於老師壹下子給“難”住了,覺得比不過她,於老師只好很誠懇地想請同學幫忙代他參賽,還要給他爭面子,經過這麽壹激,再準備,再比賽,運用比賽,引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就如同是給運動員註入興奮劑,使其越讀越想讀。3.珍視獨特感受,進行感情朗讀讀準了字句,掌握了音節,熟練朗讀,從整體上把握文章脈絡,透徹地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讀出“神氣”,與文中高尚的道德情操產生***鳴,並內化為自己的情感意誌,即由文字、文章上升到文學,上升到對文化的品味、鑒賞的層次,農村學生的生活面窄,所以不可能壹下子體會那麽多的文字中包含的生活場景和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那麽如何帶領他們去讀呢?在朗讀過程中,學生要由文字轉化為自己想象中的畫面,讀“山”便會有山之巍峨雄壯,讀“海”便會有海之博大深邃。壹篇文章,在熟讀以後,可要求學生閉上眼睛想像,仔細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並相互探究由此而獲得的真切感受。靠讀靠吟取得的效果,是靠講靠分析永遠得不到的。讀來的東西感受最深,掌握最牢。只有這樣,才是教學生,而不是教教材,也只有這種能夠帶給學生理智的挑戰,認知上的沖突,內心的震撼和無言的感動的教學,才能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吸引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讓課堂活起來。三、開拓資源,保證閱讀質量。《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地區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五彩斑斕的鄉土文化是我們鮮活的語文閱讀教學素材。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了課文後,要找準切入點,順勢引入到鄉土教材的學習,這樣既豐富了課堂資源,活躍了學生思維,又拓展了學習的空間,增加了語文實踐的機會,弘揚了鄉土文化。魏書生曾說:“課堂雖小,卻有著廣闊的鉆研天地,鉆進去,入了門,就會感到無窮的樂趣。”所以,語文教學不能只在由四堵墻圍成的物理空間中進行。優秀的語文老師,就在於他能把學生的目光由課內進而引向課外那個紛繁復雜的世界,使學生能在更為廣闊的時間和空間裏學語文、用語文、增知識、長才幹。學校、家庭、社會都要積極為學生創設閱讀條件。首先學校可通過家長會、家訪向家長宣傳課外閱讀對豐富學生的知識、開發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意義,要求家長多帶孩子到書店幫助孩子選擇合適的圖書。讓家長努力為孩子創設壹個良好的讀書環境。其次,國家在逐年加大對教育的投入,教育事業應受到全社會的支持,學校應多方集逐步完善教學設施。農村小學應建起圖書室,班級可成立圖書角。有了圖書室或圖書角,還要組織學生上課外閱讀指導課,讓學生感受課外閱讀的樂趣。再者,要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學起於思,思源於,小學階段,正是各種素質全面和諧發展的重要時期,教師要用大課程觀,整合課程資源,綜合設計切實可行的教育活動,尋求學科間的有機滲透。才能收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