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無消息的讀音:yǎowúxiāoxī。解釋:沒有任何音訊、消息。
成語出處:明·沈德符《野獲編》:微聞有浮海行者,蹤跡可疑。乃南至閩廣近海諸地,無不遍歷,杳無消息。
杳無消息是很久沒有任何消息;銷聲匿跡是突然消失,失去蹤跡。二者都表示失去信息,但有久暫之別,有所觀註對象被動或主動消失的差別。
近義詞:
銷聲斂跡:成語釋義:猶言銷聲匿跡。指隱藏起來,不公開露面。
無影無蹤:成語釋義:蹤:蹤跡。沒有壹點蹤影。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海底撈針:比喻極難找到或實現目的的機會十分渺茫。也說大海撈針。
杳如黃鶴:唐代崔顥《黃鶴樓》詩:“黃鶴壹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比喻壹去不復返,沒有蹤影。
杳的字源演變:
杳是會意字。甲骨文的上部是樹木,根部是日,會太陽已經落下去,天色昏暗之意。小篆的字形與甲骨文基本壹樣。隸變後楷書寫作“杳”。《說文·木部》:“杳,冥也。從日在木下杳,幽暗。由“日”在“木”下會意。”
在《王力古漢語字典·木部總論》“木部”中的“杳”字“與樹木關系不大”,這壹問題的出現當追溯到《說文》。會意字應合理選擇其中的壹個部件作為所歸屬的部首。
根據“杳”壹詞的本義,《說文》“杳”字歸在《木部》不當,把“杳”字歸在《日部》。“杳”的本義是昏暗;由幽暗引申為極遠;由極遠又引申為尋不到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