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壹詞多義是怎麽來的?現狀如何?
英國是壹個有幾百萬人口的小國。它是壹種混合語言(凱爾特語-維京語-盎格魯-撒克遜語-羅馬語-法蘭克語-日耳曼語,現代的威爾士英語和蘇格蘭英語也有區別,美國英語就更不用說了),無論是時間維度還是空間維度都有很多差距。中國人出生在壹個人口數千萬甚至上億的國家。雖然不斷受到外來入侵,但由於絕對優勢的人口基數和農耕文明的文化引領,在漢語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受到了外源性影響的限制(滿語是最大的外源性影響因素),漢語在時間維度上的連貫性和壹致性比英語好得多(中國普通中學生能讀懂幾千年前的唐宋詩詞,英國普通大學生能讀懂幾百年前的《論語》詩詞)。在空間維度上,由於漢語以象形文字為基礎,語音和字體是分離的,所以雖然有地方方言,但文字基本上是統壹的,語法結構和詞匯實際上也是統壹的。而且在很長的壹段歷史時期,文學是社會精英們唯壹研究的學科(科舉考試把學者從詩詞歌賦帶到八股上千年),所以漢語在發展的過程中壹直在進行著極其高強度的提煉和升級(除了標點符號看不懂)。同時,英國人在學習神學時使用拉丁語。所以,從歷史發展來看,漢語的發展環境和水平遠高於英語。英語在現代社會的強勢地位是因為它的殖民主義,而不是它自身的優勢(西班牙語也壹樣)。漢語的壹詞多義現象遠不如英語,而且有相當數量的詞是在簡化的過程中被合並的(詞的簡化是促進詞的傳播和應用的偉大實踐)。拿我熟悉的合同來說。英文合同翻譯成中文後,通常比英文原文要短很多,通常可以減少20%到30%甚至更多(因為多義詞的情況很少,所以沒有那麽多限定詞,防止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