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組詞:八皖、皖派、皖公、灊皖、皖公山、皖南事變。
(1)春秋時國名。漢置縣。在今安徽省潛山縣北。
《禹貢》揚州之域,春秋時為皖國,戰國屬楚,秦屬九江郡,二漢屬廬江郡。——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
(2)安徽省的簡稱,因境內西部有皖山(天柱山)而得名。如:皖公山(又名潛山、皖山、天柱山);皖派(清代經學派系之壹。源於江永而成於皖南戴震。段玉裁、王念孫、王引之等都屬此派)。
(3)古地名。如:皖口;皖北;皖城;皖南;皖縣。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戸版切,還上聲。《廣韻》明星也。《集韻》明貌。
又《集韻》胡官切,音桓。地名,在舒。《地理通釋》舒州,春秋時皖國。漢為皖縣。縣西有皖山,皖水。《後漢·馬援傳》攻沒皖城。《註》在皖水之北。
又《宋史·黃庭堅傳》初遊灊皖,樂其林泉之勝。《註》灊山,壹名皖公山。皖伯始封地。今屬安慶府。
又桐城。壹曰皖江,皖桐。
又《集韻》戸袞切,音混。義同。《集韻》或從日作晥。《韻箋逸字註》皖與皖桐之皖別。
地形地貌
安徽省平原、臺地(崗地)、丘陵、山地等類型齊全,可將全省分成淮河平原區、江淮臺地丘陵區、皖西丘陵山地區、沿江平原區、皖南丘陵山地五個地貌區,分別占全省面積的30.48%、17.56%、9.99%、24.91%和16.70%。
安徽有天目—白際、黃山和九華山,三大山脈之間為新安江、水陽江、青弋江谷地,地勢由山地核心向谷地漸次下降,分別由中山、低山、丘陵、臺地和平原組成層狀地貌格局。山地多呈北東向和近東西向展布,其中最高峰為黃山蓮花峰海拔1873米。山間大小盆地鑲嵌其間,其中以休歙盆地為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