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瞻園的 歷史 ,可追溯至明太祖朱元璋稱帝前的吳王府。公元1356年,朱元璋攻克江南重鎮集慶(南京在元朝時期的名稱),改集慶為應天府,然後自稱吳國公,並修建了壹座王府作為府邸。朱元璋登基後,因念開國功臣徐達“未有寧居”,打算將吳王府賜予徐達,徐達不敢受領,在王府的對面修建了這座府邸。
到了清代,府邸改為江寧布政使司衙門。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兩次駐蹕於此,他還取歐陽修詩中的“瞻望玉堂,如在天上”,將其命名為“瞻園”。太平天國定都南京時,瞻園曾先後作為東王楊秀清與夏宮副丞相賴漢英的府第。清同治三年(1864年)六月,清軍攻陷南京時,瞻園被毀,後雖經同治、光緒年間的兩次修復,規模大不如前。
新中國成立以來,相關部門對瞻園進行了兩次大規模修復。現在的瞻園面積約兩萬平方米,既保留了 歷史 原貌,又汲取了我國南北方造園藝術的精華,布局典雅精致,宛若天成,與蘇州拙政園、留園、無錫寄暢園並列為江南四大名園,素有“金陵第壹園”之稱。
南京作為歷朝歷代人文薈萃之地,沈澱了無數 歷史 古跡。相比明孝陵、中山陵等恢宏大氣的景點,精致小巧的瞻園宛如江南的小家碧玉。雖然整座園林的規模不大,卻曲徑通幽,柳暗花明,文化底蘊絲毫不低於南京其它古跡,被譽為“隱藏在繁華市區中的世外桃源”。
亭臺樓榭多,是瞻園的壹大特色,宏偉壯觀的明清古建築群錯落有致,與陡峭峻拔的假山,千姿百態的太湖石,***同勾勒出壹幅深院回廊、奇峰疊嶂的美麗畫卷。清幽素雅的布局也吸引了87年版《紅樓夢》、趙雅芝版《新白娘子傳奇》等多部影視劇在此取景拍攝。
瞻園自古以太湖石聞名遐邇,風格各異的南假山、北假山和西假山,全部由太湖石堆砌而成,有些還是宋朝花石綱的遺物。臨水而築的北假山,山中懸洞形態自然,百竅通達,包容了太湖石“瘦、皺、漏、透、秀”的五大特點,尤其是盤龍、伏虎、三猿三處洞穴,早在明代就已十分著名。
矗立於庭院南端的南假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劉敦楨先生(1897.9.19-1968.5.10)枯精竭慮之作。該山呈現向前環抱之勢,營造出深邃莫測的溶洞奇觀,山後黑松成林,點綴以紅楓、銀杏,不但遮蔽了園外不協調的景觀,還營造出四季色彩的對比與變化,堪與蘇州環秀山莊的假山相媲美。
遊客來到瞻園,不僅能欣賞到巧奪天工的園林藝術,更能了解太平天國時期的 歷史 。坐落在園林東部的太平天國 歷史 博物館,是中國唯壹的太平天國專史博物館。館內陳列著大量被還原的圖片、文物等 歷史 資料,介紹了太平天國從興起到衰落的過程,值得細細品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