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禍起蕭墻出自什麽典故

禍起蕭墻出自什麽典故

這個成語最早出自《論語·季氏》具體解釋如下:

1、禍起蕭墻是壹個漢語成語,拼音為huò qǐ xiāo qiáng,其含義是禍亂發生在內部,也比喻身邊的人帶來災禍。關於這個典故的背景,是春秋時期,冉有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學生,他們為魯國的執政者季氏當家臣。

2、有壹次,季氏打算攻打顓臾,冉有和子路為此來向孔子請教。孔子認為季氏的行為是錯誤的,因此有了禍起蕭墻的警告。具體來說,這個故事中涉及到的蕭墻,它指的是古代宮室用以區隔內外的當門小墻。

3、禍起蕭墻原義就是指禍亂產生於家中,比喻災禍、變亂皆由內部原因所致。禍起蕭墻這壹成語不僅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張,也警示我們內部的和諧穩定對於壹個國家、壹個家庭的重要性。

論語相關資料

1、論語是春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體文集,成書於戰國前期。這部作品在中國文化中傳播最廣,影響力最大,是儒家學說的核心經典之壹。論語是壹部承載著豐富歷史信息和文化內涵的經典著作。

2、全書***20篇492章,約12700余字,主要采用語錄體,輔以敘事體的形式,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及其儒家學派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以及教育原則等。這些內容既豐富多樣,又言簡意賅,有些語句和篇章形象生動,語言簡練且淺近易懂。

3、自宋代以後,論語被列為四書之壹,成為古代學校官定教科書和科舉考試必讀書目。此外,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論語被尊為五經之輨轄,六藝之喉衿,成為了研究孔子以及儒家思想,特別是先秦儒家思想的壹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