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代詞,意思是有的人或有的事。
出自戰國·孟子《寡人之於國也》:“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有人逃了壹百步然後停下來,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後停下來。憑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恥笑別人跑了壹百步,那怎麽樣呢?)
2、做副詞,意思是有時。
出自東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有時駕著有布篷的小車,有時劃著壹條小船,既要探尋那幽深的溝壑,又要走過那高低不平的山丘。)
3、做副詞,意思是又。
出自先秦·佚名《賓之初筵》:“既立之監,或佐之史。彼醉不臧,不醉反恥。”(壹般都要現場設立監酒官,還輔設個史官來監督。有人喝酒喝醉了當然不好,也有人喝不醉反倒不滿足。)
4、做副詞,意思是或者;或許。
出自東晉·陶淵明《飲酒·幽蘭生前庭》:“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前行迷失在舊途,順應自然或許可以通行。)
5、做形容詞,通“惑”,表示迷惑的意思。
出自東漢·班固《漢書·霍去病傳》:“別從東道,或失道。”從東方的道路進軍,因為迷了路,(沒能如期同衛青同攻單於)。
百度百科--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