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棍壹詞在現代俗語,多指稱沒有老婆的男人:然而,在古代則多指騙子,此義之用在當今粵方言中也很常見。《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元來臨安的光棍,欺王公遠方人。”《儒林外史》第四六回:“恐怕是外方的甚麽光棍,打著太尊的旗號,到處來騙人的錢。”帶有“棍”字而與“光棍”此義相關之詞有“棍騙”,其義指:“(1)。猶詐騙;(2)。指進行詐騙的人。”為何光棍有騙子之義呢?從粵方言來看,“棍[gun3]”用指騙是常見的。此字隨音調變異又被寫作“滾[gun2]”、“昆[gun1、kun1]”。今粵語稱“被人騙了”為“俾人棍(或滾、昆)咗”。
首先,我認為,用指騙義之“光棍”的“光”字,除了與“棍”字搭配,從來沒有作“騙”之用。故可以推斷其原詞應為與之音近同的“誆”。《康熙字典》酉集上,言字部“誆”之音義:“廣韻,渠放切集韻,具放切,狂去聲。類篇誑也。廣韻謬言也。又集韻求往切,狂上聲。義同。又字匯今律為誆騙字。讀平聲。”漢字古今方通音變中,聲母k-與g-互變是常見的,毋庸贅論。
其次,用指騙義之“棍”、“滾”、“昆”等詞,其原詞應為“混”。《康熙字典》辰集中木字部“棍”字之音為“廣韻集韻正韻胡本切韻會戶袞切,魂上聲。”而同書巳集上水字部“混”之第壹音為“唐韻正韻胡本切集韻韻會戶袞切,音倱。”可見“棍”本來與“混”同音。其次,同書註“混”之音還有“集韻韻會正韻公渾切,音昆。混夷,西戎名。或作緄。通作昆。”“又集韻韻會正韻古本切,音袞。與滾同。大水流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