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水繞長安”出自司馬相如在著名的辭賦《上林賦》,文中有“終始灞_,出入涇渭;酆鎬潦_,紆餘委蛇,經營乎其內。蕩蕩乎八川分流,相背而異態。”意思就是說上林苑裏有涇渭流過,其余的幾條河流繞過來繞過去,樣子都不壹樣。
這八水指的是_、灞、涇、渭、灃、_、澇、_、八條河流,這是西漢時候的事情。兩千年過去了,“八水”出現了壹些變化:_河成為了灞河的支流,_河成為_河的支流,_河成了灃河的支流。還多出了壹個不明不白的“皂河”,還是有必要說說的。
渭河是黃河的最大支流,發源於甘肅省渭源縣鳥鼠山,流經寶雞峽入關中,橫貫關中平原,接納眾多河流,是“八水”的老大。我曾經從渭源縣回西安,連霍高速壹路基本就是順著渭河河道修建的。
涇川河谷自古就是穿越六盤山區的交通要道。秦始皇“巡隴西、北地二郡,出雞頭山,過回中”,開通了關中通往隴右的壹條馳道——雞頭道。雞頭道因經過雞頭山(平涼崆峒山)而得名。這條馳道以鹹陽為起點,經淳化、旬邑入甘肅,逾隴山,西達隴右諸地。
灃河發源於長安區灃峪,據載大禹曾經治理過灃河,西周的豐、鎬二京就建在灃河東西兩岸。秦鹹陽宮、漢長安城也位於灃河、渭河交匯處,漢、唐時的昆明池也是引灃河水形成的。
澇河古稱潦水,源頭有兩條,東澇河發源於靜峪堖(冰晶頂),西澇河發源於秦嶺梁,兩河交匯後北流,交匯口就在朱雀國家森林公園北壹點。
灞河原名滋水,春秋時秦穆公稱霸西戎,欲顯其霸功,改名灞水。發源於藍田縣灞源鎮麻家坡以北,循白鹿原之東北在西安_灞生態區光泰廟(廣太廟)附近合_水後入於渭。灞河流經的地域文化深厚,從最早的公王嶺藍田猿人遺址,到後來的華胥氏傳說,都給人留下深深的印象。
_河,發源於藍田縣西南秦嶺北坡湯峪鄉,有湯峪河、岱峪河、庫峪河三源組成,在西安_灞生態區光泰廟(廣太廟)附近匯入灞河。古時_河是直接入渭的,灞河繞銅人原向東流去,並不與_河交匯。後由於驪山隆起,影響灞河向西偏移,灞河奪去了_河河道,_河成為灞河的壹級支流。
_河和_河:“四水歸壹”這個說法很有意思,就是四條河在灃惠渠合為壹條,有意思就在於這四條河上:_河、_河、_河和灃河。
從東向西,先說_河,光是這個名字,就叫人爭論不休。現在字典上“_”音為“yù”,但當地人讀jué,其實這個古字音就有,當地人不是亂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