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割席分坐
有兩個讀書人,壹個叫管寧,壹個叫華歆;他們的感情很好,不僅在同壹個地方讀書,而且形影不離。
有壹次,管寧和華歆壹起到院子裏鋤草,忽然發現了壹塊金子。當時,管寧視若無睹,仍舊揮動鋤頭,而華歆卻動心了,立刻就拾起了金子,放在壹邊。
又有壹次,管寧和華歆正壹同坐在席上讀書,忽然有坐著轎子的官員從門前經過,管寧照常讀書,華歆卻忍不住的放下了書本,跑出去看。管寧見華歆這樣的不專心,又羨慕做官的人,再加上發現他見到了金子動心的事,就堅決的割斷了並坐的席子,把座位分開,面色嚴肅的對華歆說:“從現在開始,妳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這個故事記載在“世說新語”裏面,以後的人,凡是遇到朋友之間誌趣不合,感情破裂,以致斷絕往來,就稱為“割席絕交”。
點評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我們無論是在學習或是工作上,都要專心壹致;如果壹起學習或工作的朋友不是這樣的話,不但沒有辦法互相琢磨,互相協助,反而會影響自己學習和工作的成效;這樣的朋友,真是不交也罷。妳認為呢?
二
壹傅眾咻
有壹年,孟子聽說宋國的君王說要施行仁政,這正是孟子所竭力主張的,所以他特地到宋國去。
孟子在宋都彭城了解了壹個時期,發現宋國君主手下的賢臣很少,而沒有德才的人卻很多。他感到情況並不是像宋國國君說的那樣,便打算到別國去遊歷。宋國的君主聽說孟子要離去,便派大臣戴不勝去挽留,並向他請教治理國家的方法。戴不勝說:“請問先生,怎樣才能使我們宋國的君王賢明?”
孟子回答說:“先生要使貴國的君王賢明嗎?我可以明白地告訴您。不過,還是讓我先講壹件事。楚國有位大夫。想讓自己的兒子學會齊國話。據您看,應該請齊國人來教他呢,還是請楚國人來教他?”
戴不勝不加思索他說:“當然是請齊國人來教他。”
孟子點點頭,說:“是的,那位大夫請了壹個齊國人,來教兒子齊國話,可是兒子周圍有許多楚國人整天在打擾他,同他吵吵嚷嚷。在這樣的環境中,就是用鞭子抽他、罵他、逼他;他也學不會齊國話。如果那位大夫不是這樣做,而是將兒子帶到齊國去,讓他在齊國都城臨淄的鬧市住幾年,那麽齊國話很快就會學好。即使妳不讓他說齊國活,甚至用鞭子拍打他,強迫他說楚國話,也辦不到。”
戴不勝打斷孟子的話說:“我們宋國也有薛居州那樣的賢土呀!”孟子回答說:“是的,宋國的薛居州是位清廉的大夫。但是靠他壹個人在君王左右是不起什麽作用的。如果君王左右的人,無論年老處少、官職尊卑,都能像薛居州壹樣,那才行呢。君王左右都不是好人,那君王能與誰去做好事呢?”
戴不勝向君王覆命後,君王見孟子去意已決,便不再強留,送了他壹些錢,讓他離開宋國。
點評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周圍環境特別是身邊多數人對壹個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不僅學習語言是這樣,在品德修養上也是這樣。不是有句話叫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和周圍對我們自身是會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小朋友們也要懂得選擇壹個好的環境。
三
移風易俗
李斯到了秦國以後,很快就得到秦相呂不韋的器重,當上了秦國的小官,有了接近秦王的機會。壹次,李斯對秦王說:“凡是幹成事業的人,都必須要抓住時機。過去秦穆公時雖然很強,但未能完成統壹大業,原因是時機還不成熟。自秦孝公以來,周天子徹底衰落下來,各諸侯國之間連年戰爭,秦國才乘機強大起來。現在秦國力量強大,大王賢德,消滅六國如同掃除竈上的灰塵那樣容易,現在是完成帝業,統壹天下的最好時機,千萬不能錯過。”
秦王聽取李斯離間各國君臣之計,對於六國,李斯還提出了“先滅韓,以恐他國”的吞並順序。於是他得到了秦王的賞識,因而被提拔為長史。李斯勸秦王派人持金玉去各國收買、賄賂,離間六國的君臣,果然也收到了效果,他又被封為客卿。
正當秦王下決心統壹六國的時候,韓國怕被秦國滅掉,派水工鄭國到秦鼓動修建水渠,目的是想削弱秦國的人力和物力,牽制秦的東進。後來,鄭國修渠的目的暴露了。這時,東方各國也紛紛派間諜來到秦國做賓客,群臣對外來的客卿議論很大,對秦王說:“各國來秦國的人,大抵是為了他們自己國家的利益來秦國做破壞工作的,請大王下令驅逐壹切來客。”秦王下了逐客令,李斯也在被逐之列。
李斯給秦王寫了壹封信,勸秦王不要逐客,這就是有名的《諫逐客書》。他說:“我聽說群臣議論逐客,這是錯誤的。從前秦穆公求賢人,從西方的戎請來由余,從東方的楚國請來百裏奚,從宋國迎來蹇叔,任用從晉國來的丕豹、公孫支。秦穆公任用了這五個人,兼並了二十國,稱霸西戎。秦孝公重用商鞅,實行新法,移風易俗,國家富強,打敗楚、魏,擴地千裏,秦國強大起來。秦惠王用張儀的計謀,拆散了六國的合縱抗秦,迫使各國服從秦國。秦昭王得到範雎,削弱貴戚力量,加強了王權,蠶食諸侯,秦成帝業。這四代王都是由於任用客卿,對秦國才做出了貢獻。,如果這四位君王也下令逐客,只會使國家沒有富利之實,秦國也沒有強大之名。”
點評
這個故事給了我們啟示:人生之路遙遠而迷茫,前方是未知的,只有不斷的探索嘗試,踏出第壹步,我們才有成功的機會;只有勇於嘗試,堅持不懈,才能有成功的壹天。莎翁曾說過:“本來無望的事,大膽的嘗試,往往能成功。”是的,我們只有不斷的去探索嘗試,打破常規,才能更接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