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2018年11月28日“崔律精時力之閱讀理解課”系列第2.3講的課後實踐。
<實踐事項>
重述《高效7》關註圈vs影響圈。
片段鏈接:/edit/3BGi2ptEsG
<實踐日誌(記錄)>
1.我在本講中的收獲:
1.1.規律,語言文字有它自身的規律,我們在推理或思考時遵循規律,找到之間的邏輯或關聯性,慢慢的可以形成自身的邏輯思維。語言表達依據思維規律,它們就像兩個互相影響的齒輪。
1.2.用詞的準確性體現了思維的清晰程度。提高語言的清晰表達有兩種方法,壹是使用聯想,運用要表達的事物的關聯詞語。二是。使用個性化詞匯,表達事物的特性。
1.3.擴充詞匯量。上周剛學習過擴充詞匯量的壹些方法,其中壹種就是看字典,現在我每天看10到20頁左右,發現原來看字典也是挺有趣的事。
2.今日重述中的亮點:
2.1.關註圈與影響圈的區別,我現在能更清晰的區分出來,以前重述我就是對著原文的內容,然後換壹種說法,把自己的理解說出來,現按照層級去劃分和理解的話,我先找到關鍵詞“關註圈”、可控的“影響圈”,然後在關鍵詞與關鍵詞之間是什麽關系,是上下關系還是遞進關系還是其他關系,在這種思考模式下,腦裏呈現已比較清楚,使我更能明白它們之間的關聯在哪裏。
2.2.以這種方式分析能讓我不用刻意記,很快就能用自己理解的、文中想說明的事情來講述這個片段,而不是只是簡單的復述原文的內容。
3.我的疑問(周六答疑) :
4.其他想說的話(如有):
5.我對《高效7》的重述:
親愛的,我今天看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裏面有段內容我說給妳聽聽哈,幫我參詳壹下。
它說的是關註圈和影響圈,妳知道什麽是關註圈和影響圈嗎?
嗯,關註圈就是我們關註的壹些事物,比如說我們的孩子,我們的父母,我們的事業,我們的房子等等,這些屬於我們關註和關心的事。這個關註圈是比較大的,關註圈裏面有些是可以掌控,但有些超出掌控範圍。可以掌控的那些,我們稱之為影響圈。比如與自身發展相關的事項,因為它的發展結果可以由我們去決定和把握。當我們把精力和時間更多的投入到這壹塊影響圈內,它的結果能讓我們得到更多積極主動的能量。反之,如果把自己的關註點放在關註圈內影響圈外的事時,因為不能被控制,當它出現問題時,它的範圍超出我們自己的能力,很容易會出現負面情緒,這麽樣的話就會給我們產生了消極的能量。
結論:將時間和精力花在我們能掌控的影響圈。
# 第2.3講原文片段 #《高效7》關註圈與影響圈
關註圈與影響圈
看壹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集中於哪些事物,也能大致判斷他是否積極主動。每個人都有格外關註的問題,比如健康、子女、事業、工作、國債或核戰爭等等,這些都可以被歸入“關註圈”(Circle ofConcern),以區別於自己沒有興趣或不願理會的事物。(見圖3-3)
關註圈內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則超出個人能力範圍,前者可以被圈成壹個較小的“影響圈”(Circle of Influence)。(見圖3-4)觀察壹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集中於哪個圈,就可以判斷他是否積極主動。
積極主動的人專註於“影響圈”,他們專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們的能量是積極的,能夠使影響圈不斷擴大,擴張和成長。(見圖3-5)
反之,消極被動的人則全神貫註於“關註圈”,緊盯他人弱點、環境問題以及超出個人能力範圍的事情不放,結果越來越怨天尤人,自艾自憐,並不斷為自己的消極行為尋找借口。錯誤的焦點產生了消極能量,再加上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忽略,就造成了影響圈日益縮小。(見圖3-6)
只要我們的焦點在關註圈,就等於是允許自己受制於外界條件,自然就不會主動采取必要措施來推動積極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