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是學好漢語漢文的第壹關。這是個大關。過不了這壹關,提高語文程度很困難;過了這壹關,提高就比較容易。要學多少個字才夠用?壹般估計,要五千來字。壹個個地去學、認、記,弄清楚意義和用法。認識了幾千個字,同時就解決了上萬個詞。字這壹關壹旦過去,就會感到壹通百通,左右逢源。要用很大力氣來過字關,這是漢語漢字的特點在語文教學中的反映。這壹關,過不去,不行;過去了,就有很大好處。這壹關怎麽過呢?讓學生實實在在地掌握住所學的每個字。要過字關,對於字就不能簡單從事,囫圇吞棗。但是也決不能離開課文去講字。只要課文裏必須講的講了,就已經足夠了。當然,多講了學生也接受不了。要盡早地引導學生學著用字典,使他們對字典發生興趣,養成用字典的習慣。這對於過字關是十分重要的,於學習語文有重大的意義。
? 句子是個大關。事實上,就漢語而論,壹句句子通不通,主要是邏輯思維的問題,是想的問題。過句關,首先要重視學生的思維條理,從語法方面來講,主要得註意詞的組織配合和虛詞的運用。對對子,那正是在反反復復地訓練字句的組織配合。這裏面還有邏輯訓練的因素。講課文時,不能讓學生對文章裏的句子囫圇吞棗,要讓學生理解得透徹、確切,有點分析能力。講句子是否會妨礙講課文?不會。只要不是講得過於煩瑣,不會妨礙講課文,正相反,對學生理解課文是大有幫助的。例如,毛主席的《改造我們的學習》這篇文章,第壹段講了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經過,把取得的成就作了概括。第二段壹開頭說:“但是我們還是有缺點的,而且還有很大的缺點。”從語法上來說,這是遞進關系的句子。如果引導學生註意壹下這個句子的結構,跟壹般的陳述句(比如“但是我們還是有很大的缺點的”)比較比較,壹定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篇文章的主題思想。說這是講句子,可以;說這是講文章,也可以。從課文出發講句子,可以把語法、修辭、邏輯聯系起來。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裏,有這樣幾句:“……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裏去了。”有壹位教師講解這句時指出:黃蜂,用“肥胖”來說它的樣子,用“伏”來說它的動作;叫天子,用“輕捷”來說它的樣子,用“竄”來說它的動作——這是形容詞和動詞的配合,這樣配合非常好,把景象寫得準確而生動。
? 中學生寫文章,有時候意思很好,就是組織得不好,沒有條理,沒有很好地把思想表達出來。有時候又仿佛文思枯澀,幹巴巴的幾條筋,鋪陳不開。謀篇布局,看來也是壹道關口。篇章,無非是思路的反映。思路,無非又是認識事物、思考問題的過程。因此,必須幫助學生學會細致地觀察事物,有條理地思考問題。決不能單純從技巧方面來看篇章問題。過篇章關的有效辦法是指導學生多讀些好文章。講這些文章的時候,要幫助學生了解作者是怎樣觀察事物的,是怎樣思考問題的,是怎樣展開自己的思路的。不要糾纏在寫法上,更不要好高騖遠,不適當地去講文藝創作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