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花卉詩歌教學設計1教學目標;
1,能認寫本課生詞;
2.根據學生自己的理解背誦喜歡的段落;
3、初步感受擬人寫作;
4.積累單詞。
5.培養學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感情。
教學難點:
明白“我會壹直仰望天空,不是為了看到我的幻想,而是為了看到光明”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首先,引入新課。
1,導入:
(1)同學們,我們這壹單元的主題是什麽?(花)
(2)妳積累了哪些帶花的四字詞語?
(3)聽到這些詞妳會想到什麽?
(4)對話:是的,五彩繽紛的春天給我們帶來了壹簇簇鮮花,絢爛的花朵將會綻放。
天空特別迷人。今天,我們來學習壹首關於花的詩,花之頌。
(5)引言作者:這是黎巴嫩著名詩人紀伯倫的作品,他最擅長借物抒情。
2、《詠花賦》,借助詞典查“永”字的意思,解讀題目。(交換姓名,表明詞義。)
用壹定的音調慢慢讀和唱
用詩歌等敘事。
3.《花賦》應該選擇哪種解釋?學完課文我們就明白了。
第二,第壹遍讀課文。
1,師範學校讀書。
2.聽完這篇文章的閱讀,妳有什麽感受?
第三,學單詞。
1.我們已經預習了課文。妳學會新單詞了嗎?
2.自由朗讀,同桌互相聽,正確讀出發音。
3.點名讀四會,做小老師——掌握了就站起來讀——沒掌握就站起來讀。
4.坐火車讀所有的生詞。
5.妳通過預習理解了哪些單詞?
6.學生交流。(強調如何理解。)
第四,理解感悟。
1.細讀課文,找出妳最喜歡的段落,再讀壹遍,想想妳為什麽最喜歡這些段落。
2.學生交流。
理解朗讀的妙處:聯系上下文,談談這些詞給妳帶來的感受,理解準確用詞的好處。
吐槽,收藏,藏(愛)
藍色和綠色(美)
懷孕,出生,長大,被催促(被愛)
壹份禮物,壹頂五彩繽紛的皇冠,壹份禮物(奉獻)
攜手宣布(追求)
翩翩起舞,嘆息呼吸,芬芳醉人,引人入勝。
喝,喝,聽,看(追求)
3.感受朗讀之美:朗讀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盡量用自己覺得合適的方式表達讀後感。
4.四人小組互相交流,大聲朗讀,談談自己的感受。
5.帶著感情讀課文。(免費閱讀-伴著音樂閱讀)
五、明確人稱代詞。
妳認識他們嗎?
2.出示聲明。
3.討論理解。大聲朗讀。
第六,理解《花頌》。
《花兒的歌唱》——《花兒的歌唱》
七、用想象創造美。
1,太棒了,我是壹朵花,作者把自己變成了壹朵美麗的花,透過花唱出了自己的所思所想。這是什麽文字?
2.多好啊!我是那朵花。聽,我在唱歌...花兒,妳還會唱什麽?發揮妳的想象力,唱出妳的想法,讓它們像這些花壹樣美麗。
2.讀給妳的同學聽,讓他們做小老師。
八、疑惑,疑惑。
1.討論:為什麽叫《花頌》而不是《花頌》?
總結:這是壹個比較合適的話題。
2、暢所欲言:說說妳的“我會壹直仰望天空,不是為了看到我的幻想,而是為了看到光明。”理解。
3.提問。
九、課堂練習:聽記生詞。
X.作業:1盡量背誦全文。
尋找它,像這篇文章壹樣用第壹人稱擬人的方式來讀。
黑板設計:
花之詩
感覺很美(壹句話,明星,女兒,)
我是(壹件禮物,壹頂彩色的皇冠,壹件禮物)獻給美麗的。
追求草原上、空中、夜晚的美。
宣布,說再見,吸引,擁抱光明。
中國詩詞教學設計2教材分析:
這壹課是黎巴嫩著名詩人紀伯倫的散文詩。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用第壹人稱的筆調寫出了花的感情:“我是壹個詞”、“我是壹顆星”、“我是大地的女兒”...“我會壹直仰望天空,不是為了看到我的幻想,而是為了看到光明。”文章很美,很有意義。表面上看是對花的描寫。其實是作者借物抒情。此時詩人與花已融為壹體,文章中處處可見作者對花的欣賞與贊美,隱含著作者對美與光的渴望與追求。
學生分析:
花在我們身邊很常見,也是大家都喜歡的東西。學生更了解它。《花頌》是本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通過前兩節課的學習,學生對借花寫人的寫作手法有了基本的了解。本文作者在表達對花的贊美和熱愛的同時,也表達了對美和光的追求。有了之前的學習基礎,學生理解這篇文章並不難。作為教師,他們應該創造情境,讓學生在充分閱讀的過程中與作者交流。
教學目標:
1,綜合運用各種方法自主閱讀,學習本課8個生詞。
2.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學習第壹人稱和擬人的寫作手法,用這種寫作方法模仿壹段話。
4.通過閱讀文本,體會作者對美與光的渴望與追求。
教學重點:對“我會壹直仰望天空,不是為了看到我的幻想,而是為了看到光明”這句話的理解。
教學過程:
第壹類
第壹,新課程的引入
同學們,妳們喜歡花嗎?誰會用最美的語言贊美自己喜歡的花?
2.板書:花的詩
查壹下字典,告訴我“勇”是什麽意思。
結合預習思考《花頌》的意義。(花的吟唱就是花的歌唱)
妳想知道花兒對我們唱了什麽嗎?那我們壹起來學習課文吧!
【由幼兒吟花引題,學生通過對比自然明白,吟花就是花的歌唱。]
第二,自悟自讀
1,學生自主閱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
2.想想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麽。標出妳在課文中遇到的難點。
3.互相朗讀,檢查單詞是否讀對。
4.互相交流讀完課文後的感受。
四年級的學生有壹定的自主學習語文的能力。課堂上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自讀自悟,自己提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學生將更積極地學習課文。]
第三,全班交流
1.誰願意“唱”自己的聲音而不是花?(按名字讀)
2.妳認為他們的閱讀怎麽樣?(學生互相評價)
3.這些花表達了什麽?(學生回答)
4.提出不懂的問題,為進壹步學習課文做準備。
第四,提取單詞和短語,從課文中提取好的單詞和句子,互相交流。
第二節課
第壹,新課程的引入
上節課,我們從整體上理解了這篇課文。這節課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聽聽花兒的聲音。
第二,讀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喜歡的段落多看幾遍。
2.同桌看對方喜歡的段子,說說喜歡的理由。
3.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讀後感。可以用語言交流,畫壹幅畫,唱壹首歌,背壹首詩。
(1)講到第四段時,老師引導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體會花的美好含義。
(2)第7段是文章的關鍵段落。在講第7段時,教師可以通過鏡頭向學生介紹作者的信息,讓學生明白“追光”是花的崇高理想,也是作者的追求,讓學生感受到借花寫人的特點。
【學生的性格和經歷不同,對課文的理解也可能不同。只要孩子能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讀後感,老師可以及時提示,其他同學可以適當補充,但老師壹定要讓學生先帶著感情讀原文,再結合原文的文字談談自己的理解,養成良好的說話習慣和思維習慣。]
第三,情感閱讀
1,帶著音樂讀課文。
2.大聲朗讀競賽。
3.背誦妳喜歡的段落。
【在學生充分交流了對每壹段的理解後,引導他們帶著感情閱讀課文,通過閱讀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第四,練習寫作。
1,根據前四個自然段的結構特點,試著模仿壹段。
2.互相交流。
動詞 (verb的縮寫)全文總結
研讀紀伯倫的《花頌》,我們不僅能感受到花的美麗,還能從它們的自我歌唱中體會到作者崇高的理想和追求。
教學後記:
這篇課文語言優美,文筆清新,想象瑰麗,比喻新穎。作者以第壹人稱的筆調寫出了花的聲音,表達了作者對美與光的追求。因為課文內容比較簡單,而且學生已經有了前兩節課的學習經驗,所以我在教學中以閱讀為主。通過多層次、多方式的閱讀,讓學生自讀自悟,引導他們談讀後感,讓他們在閱讀中理解、積累、感悟。
第壹人稱和擬人化寫作是這篇文章的壹大特色。學完課文後,學生已經理解了這種寫法。這時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前四段的結構特點,嘗試模仿壹段。大部分同學的模仿都是比較成功的,基本都能差不多。個別語言相當精彩,贏得了大家的熱烈掌聲,成為這節課的壹大亮點。
當孩子談讀完課文後的感受時,雖然老師告訴學生形式可以靈活多樣,但大多數孩子選擇用語言表達自己,表達缺乏個性,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