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壹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有壹流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大禹治水教學反思(精選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1部編版課文《大禹治水》。講述了大禹十三年堅持治理洪水,開通河道,治水成功,為民造福的故事。本節課的教學,我竭力想緊扣語文要素:以借助關鍵詞句,了解課文內容展開教學。
教學中,通過課件圖片,理解詞語沖毀、泛濫、淹沒,通過圖文結合、多形式的朗讀來體會洪水的大,體會老百姓的生活困苦,從而明確大禹治水的意義與迫切。學習“驅趕、恢復”等詞語時,我鼓勵學生觀察字形、結合語境、大膽猜測,再嘗試通過聯系上文、聯系下文、查字典、借助近義詞、拆分詞語再合並等方法讓孩子了解詞語的意思,掌握理解的方法,多角度、多層次地訓練,培養學生理解詞語、積累詞語、運用詞語的能力。
在領悟人文主題方面,我主要是指導學生在理解詞句的基礎上去朗讀故事,學習四處奔走時,讓孩子展開想象,大禹都到過哪些地方?學生通過聯系生活實際、把抽象的詞語和具體的情境結合起來理解詞語,力求促使學生積極走向文本,真正體會到禹治水的艱辛與不易,感知他壹心為民的精神。接著,通過抓住“十三年”、“三次”、“壹次”這組數字,學習大禹心系百姓,無私奉獻的精神,讓禹的形象在學生的心目中更加立體、豐滿、高大起來。最後通過引導學生先提取具體信息,再展開想象,指導學生借助提示講述故事。以期讓孩子初步形成壹個課內外緊密結合的閱讀體系,掌握讀書的策略和方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2課文第二小節是文章的重點段落,在教學這壹部分時,我抓住關鍵詞“千辛萬苦”,引導學生想象大禹“走遍千山萬水,察看地形”,“挖通九條大河,劈開九座大山,引導洪水流入大海”時會吃哪些苦?會怎樣對待?
孩子們都能聯系書本,電視中獲得的間接經驗,大談大禹的吃苦事跡。有的說,他在爬山的時候,手不小心碰到帶刺的植物,會流血,但他咬咬牙,挺過去了;有的說他的鞋子穿破了壹雙又壹雙,甚至腳底也起泡,但他還是忍著痛繼續察看地形;有的說,到了夏天,火辣辣的太陽照在頭頂,熱得滿頭大汗,可是,大禹還是和老百姓壹起幹著;還有的說,在劈山的時候,壹塊大石頭滾下來,剛巧砸在大禹的腳上,受傷了,可是他只從衣服上撕下壹塊布,包紮了壹下,又和老百姓幹在了壹起……我對他們說,大禹是吃盡了千辛萬苦,他所吃的苦我們說都說不完,妳覺得大禹是壹個怎樣的人呢?於是大禹的堅強,大禹的不怕吃苦,大禹百折不撓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學生的腦海中。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311月24日,《大禹治水》第二教時在市語文學科帶頭人張建剛老師的教鞭下生動開演,圓滿結束。我聽的上檔次的公開課不多,只覺得張老師這節課確實體現了很多閃光的東西,給了我很多啟示。我想,當妳真正悟透壹位名師的教學長處時,如果自己能加以時日照此修煉,必定會取得成功。
這節課,重點、難點都得以清晰地突出,且在輕松巧妙中得以突破。在教師巧妙的引導下,學生得以充分讀,充分說,思與思的碰撞,心與心的交流,情與情的交融,使整節課壹直處於十分和諧的氣氛中,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諸方面都得到愉快地發展也提高,體現了教師高超的教學技藝,飽滿的精神面貌,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正確的道德意識。
在這節課中,教師富有啟發性的語言推動了教學預設也生成的和諧發展,富於鼓動性的評價激勵更是為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索求知欲望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請看課堂上張老師運用的壹些激勵引導的話:“真棒!”“多聰明的孩子!”“真會學習!我們要像他這樣會學習!”“妳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嗎?”“妳真會讀書!”“越來越好了!”“嗯,老師聽妳讀出了……”“他讀得真好!誰也能讀得這樣好!”“嗯,讀得更好了!”“誰能指導老師來寫這個字?”“妳能告訴大家,妳是怎麽知道的?”壹句句都在學生幼小的心靈激起層層波浪,讓學生壹次感受成功,激發了自信,看到了希望。
字詞教學是二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張老師在教學中充分體現了“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教學理念,充分利用媒體,並借助圖片、示意圖來突破對詞語的理解。如壹開始對“洪水”的理解,張老師就直接用錄像來使學生明白。而理解“千山萬水”這詞,光憑說是沒用的,張老師出示了壹張示意圖和壹張圖片,使學生比較輕松地就明白了“山”“水”及“千山萬水”的含義。
詞的內涵不僅在於理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有生活的體驗,這才能理解得深刻,掌握得牢固,並從中受到生活的啟發。為了讓學生能體會“千辛萬苦”壹詞,張老師沒有直接出示這個詞學生說,而是對文本內容作了適當的拓展。在學生理解“千山萬水”後,張老師即引導學生猜猜大禹會吃過哪些苦,然後老師講大禹治水中的壹些故事來使學生明白“大禹了很多的苦”,然後讓學生找出能表現吃了很多苦的詞,學生就明白老師講的就是“千辛萬苦”壹詞。這還不算,在接下來的理解“他帶領老百姓挖通了九條大河,劈開了九座大山,引導洪水流入了大海”壹句時,又深入淺出地引導學生在看、說、讀中繼續深入感受大禹吃的苦,再次讓學生認識到大禹吃的苦是“千辛萬苦”。如此,在不知不覺中學生理解了詞語,也加深了對大禹的了解,使大禹的人格魅力逐漸印在學生心裏。
再如“制服”“代代相傳”“吃盡”等詞語的理解,也是順手牽出,得心應手,學生學得輕松也記得牢。請使用站內搜索引擎查找本課全部資料。本站(課件)地址是:
張老師還善於抓住本課中重要的元素,好文中出現的幾個數量詞,開展十分巧妙的朗讀與教學。如“九條大河”“九座大山”,還有“13年”“三次”“壹次”“十多歲”等的教學中,張老師或畫簡筆畫,或運用設計巧妙的課件,深入“巧”出,把枯燥的數字化為動人的事、情、理,在不知不覺中,大禹的形象在學生心目中不斷升華。
在引導學生朗讀方面,張老師也十分善於激發學生不斷讀,深入讀的欲望,並在教學中滲透學法指導。如“誰能把大禹的決心讀得更大些?”這樣的引導方式比比皆是,他的讀詞語要“正確、有感情”“讀書要動情”也在短短的壹節課中深入人心,學生的朗讀越來越入情入境。
此外,張老師在引導學生說方面也是方法多樣。如壹開始時用“淹沒、沖倒、無家可歸”三個詞語進行說話練習時,張老師首先讓學生選用壹個詞語說,再兩個,最後三個。這種不斷提高要求的方式有梯度,學生不會感覺到太大困難。接著在介紹當時老百姓生活的悲慘情況後,引導學生想想:大禹看到這些情景會怎麽想呢?於是學生各抒己見,然後順利引出下文。再如“假如妳是他兒子,妳會怎樣想呢?”“如果妳是老百姓,妳會對他說些什麽話呢?”等等,都體現了張老師的誘導工夫。
在寫字教學方面,張老師也把教學進行得生動有效,當壹生說認得“衣字旁”時,他就問學生是怎麽知道的,學生說是向年級高的同學請教的,他當即肯定了這位學生,並說:“向別人請教,是壹種很好的學習方法……”。
聽完這課後,我也聽了中心校、我校其他老師的幾堂課,從比較中,我明白了要想把語文教好,除了要有紮實的基本功和引導技巧,還要有顆賞識學生的愛心,有此心,好辦法才能成為有效的辦法。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4《大禹治水》這篇課文的難點是讓學生理解大禹是怎麽治水的?在教學中我多次通過創造情境,制造懸念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在激起學生思維活力方面,這節課上取得收獲很大。
其壹:通過想象,感受洪水之猛。
第壹自然段,我只要抓住“無家可歸”壹詞。“為什麽無家?家呢?”引導學生看圖,從圖上濁浪滔天的景象,想象“滔滔”“沖倒”“淹沒”的場面。“歸不了家生活會怎樣?”接著進壹步體會老百姓的苦難。不能讓洪水再這樣肆虐了,必須治理他。在這緊要關頭,有壹個人臨危受命。此時全班學生似乎迫不及待的呼喊出大禹的名字。
新課標指出:“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課文第二自然段用簡練的幾句話敘述了大禹治水的經過,教學中,我先出示壹組詞語:走遍,挖通,察看,引導,劈開,讓學生按順序排列壹下,從而揭示大禹治水的全過程。大禹創造性的治水而不是防水當然也是突顯其功績的壹個方面,但畢竟不是本課首重點,因此我沒有在這裏過多停留,而是緊扣“千辛萬苦”、“千山萬水”、“三過家門不入”等重點詞語引領學生細細品讀從而理解和體會大禹治水的艱辛和他的吃苦精神。因此,
其二:從數量詞中,由學生質疑生發,結合角色表演想象體會治水之難,付出之多。
大禹在外治水13年,曾經三次路過自己的家門,但他壹次也沒有進去看壹看,為什麽他連自己的兒子都不想見呢?我決定以這個問題為切入點,引導孩子利用文白指導學生想象的,根據教材有意識地創設具體形象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動情,積極地閱讀,挖掘課文所蘊涵的情感。
緊接著,組織學生討論,大禹為什麽三次路過家門沒有回去。
“他要治水,很忙,沒有時間回來”這個道理是顯而易見的,感覺多數學生都是泛泛而談。我就引導學生讀第二段,“妳從哪看出大禹忙於治水,沒有時間回來?”學生細讀課文,有學生說“他走遍千山萬水,要察看水流地形等,長期在外邊走的,自然是沒有時間回來了。”鼓勵學生再讀課文,有的學生說“他們要挖通九條大河,劈開九座大山,吃盡千辛萬苦,所以沒有時間回家。“這個時候,學生已經明白治水的艱難和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道理了。
這壹環節我還給孩子們創設了二次想象:
第二自然段寫“大禹吃盡了千辛萬苦,走遍了千山萬水---------挖通了九條大河,劈開了九座大山”這裏我要學生結合插圖和實際經驗,想象在治水過程中,大禹他們會遇到哪些困難。
第三自然段寫“禹在外治水13年,曾經三次路過自己的家門,但他壹次也沒有進去看壹看。”在教學時,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禹真的不想見家人嗎?孩子就此展開了充分的想象。還和同桌創造出角色,如同事,妻子表演對話。
三次想象不僅拓展了學生想象的空間,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促使學生加深了對大禹這壹人物形象的理解。
在這堂課中,還有很多地方沒有做到位,比如說:
1、讀的形式單壹,缺少變化。
2、老師的話太多。雖然在課前設計時,我已經註意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然而,在這堂課的實際教學中,我還是牽著學生走的。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54月24日,我在區壹校上了《大禹治水》這壹課,現在課已經結束,但關於這壹課的思考卻還沒有停止,這壹課給了我很多的體會,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的教後心得。
壹、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壹半
大禹治水是壹個流傳千古的傳說。大禹的精神是可貴的,作為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也是極具典型性的,可是,作為三年級的'學生,理解課文所要頌揚的大禹精神和文字表達的特點,還是有壹定難度的。由於學生缺乏對洪水感知的實際經驗,因此無法體會到百姓無家可歸的悲慘情景,情境創設從壹開始就有障礙。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洪水淹沒了村莊和田野,房屋倒塌了,莊稼被沖毀了,人們只好四處逃荒”這壹課文內容,我就用洪水泛濫的視頻引入新課,再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讓學生從視覺上直觀的了解洪水的可怕與危害。為本文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感情基礎。
二、調動學生的朗讀興趣永遠是最重要的
我壹直認為,任何壹篇課文,都要在學生反復朗讀,讀通讀順地情況下引導學生去感悟課文思想才是最有效的。在本課教學中,我采取多種方式調動學生朗讀課文的欲望,以“老師想傾聽妳們美妙的讀書聲,妳們願意嗎?”來調動學生的興趣,首先讓學生自告奮勇讀,接著讓學生去挑戰他,學生的興趣壹下子調動起來了,都非常積極,為了照顧全體學生再讓學生推薦平時讀書少的孩子讀,接下來小組讀,齊讀,這樣學生的朗讀興趣空前高漲。在此基礎上,我趁熱打鐵,問學生還想不想讀課文,他們聲音響亮地回答我“還想”,我話鋒壹轉,說“那就繼續讀,不過這次是默讀”,然後提出默讀要求,學生都很投入地去讀書了。
三、用心關註學生,而不是關註教案
如果老師上課總是想著自己的教學環節該如何完成,而不去關註學生,傾聽學生,那這堂課壹定不是成功的壹節課。在課堂上,教師要時刻關註學生的學情,教案可以為學生的學情適當改變,而不是壹味地走自己的教學環節,而不是關註學生的學情。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本來還設計讓學生背會第四自然段,但我發現學生讀得還不夠時,我在讀上又多用了時間,而事實證明,讀得時間多了,學生“讀”進了文本,讀出了感悟,“我體會到大禹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文章的中心就很容易突破了。
四、面向全體,關註每個孩子
為了讓更多的孩子有讀書的機會,特別是膽小不敢發言的孩子也能鍛煉自己。在課文讀到第三自然段時,我讓孩子們推薦壹位平時很少發言膽子小的同學來讀這壹段,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了壹個孩子的名字,我走近他,壹個小小的男孩子面前,“妳來讀這壹段,好嗎?”我問他,“我不敢,老師”他小聲說,“沒事的,老師幫妳壹起讀,好嗎?”他輕輕地點了點頭,接著開始讀課文,由於緊張,剛讀了不到壹句,就把壹個字讀錯了,同學們都笑了起來,我對同學們說“大家鼓勵鼓勵他”,在大家的掌聲中他的聲音越來越大,讀的也越來越流利。等他讀完,我趁機表揚“妳讀的挺好呀!怎麽不爭取讀呢,今天妳在這麽多老師面前讀課文,讀的還這麽好,妳超越了妳自己,真不簡單,老師為妳感到高興……”我的話還沒有說完,我看到這個孩子早已熱淚盈眶,我相信今天我的壹番話他壹定會記住的,以後他也會更有自信。
反觀自己的教學,我深有感觸,我想在很多方面自己還需要不斷努力和改進:
第壹,對教材分析還應更加深入地鉆研,這樣才能使教學設計合理有效。沒有深入的研究就沒有發言權,只有對文本反復鉆研,才能體會文本的精華,從而生發出屬於自己的東西。
第二,應該嚴格遵守“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這壹要求進行,教師在教學中只扮演壹個穿針引線的作用,學生能回答的,教師壹定不能代為回答,壹定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做教學的主人。教師應該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只需在學生確有困難的地方點撥指導,教給學習方法,體現學生的學。這壹點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必須要改進的。
第三,規範教師的語言。說話時應該盡量簡煉,評價語應該盡量多元化。
第四,要關註課堂的生成。在課堂上,隨時會有學生靈光的閃現,如何抓住學生的這些語言,將它們與理解文本很好地結合,這也是我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仔細研究和學習的。
總之,這堂課帶給我很多的啟示,也為我今後的教學提供了很好的幫助和歷練,希望我能從中得到更多的收獲。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6《大禹治水》這篇課文主要講述的就是為了百姓們過上幸福的生活,大禹歷盡千辛萬苦治理洪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最後成功制服洪水的故事。總體來說本節課的講授很完整,整個流程的銜接合理自然,教學目標基本上也都達成了,既讓學生們了解了治水的過程,理解了文章的重難點句子,也讓他們理解體會到了大禹舍小家為大家的無私為民的精神。
在講授課文之前,我先請同學們觀看了壹則關於洪水爆發的短視頻,看過了滔滔的洪水淹沒了農田,沖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無家可歸,為後邊理解課文中描寫洪水的兇猛,災難的巨大奠定了基礎,也幫助了學生從側面進壹步體會禹治理洪水的決心,朗讀起來更加的動情。尤其是講授“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時,許多孩子們眼睛裏都含滿了淚水,讓我十分驚訝與欣慰,驚訝的是我的孩子們竟如此的感性,欣慰的是我的朗讀能夠吸引孩子們,使他們認真投入傾聽。
但是在課堂伊始,我讓孩子們自由朗讀課文,卻出現了齊讀的狀況讓我始料未及,針對這個情況,我及時著重進行了評價強調,引導孩子們區分齊讀和自由讀的區別,避免下次出現同樣的情況。另外就是,課堂上對孩子們回答的評價語還是不夠具體,我更多使用的是“理解的真到位”、“感悟的真深刻”這類話語,而沒有具體結合學生的回答去評價,在關註學生具體到個人的這壹方面還需要加強。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需要多聆聽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多請教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吸取精華轉化為適用於自己課堂的東西,不斷成長,不斷進步!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7《大禹治水》是語文A版二年級上冊的壹篇課文,是古代的傳說故事,生動地描寫了大禹帶領老百姓治理洪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感人的故事,贊頌了她壹心壹意為公、為民造福、無私奉獻的高尚精神,抒發了人民大眾對他的感激之情、緬懷之意,使人深受教育。
全篇課文緊緊扣住“治水”這壹中心進行展開,分為三個部分:第壹部分寫治水前老百姓因水患而無家可歸。
課文先寫了洪水的水勢,“滔滔”形容洪水洶湧,波濤滾滾;
其次寫危害,洪水泛濫,淹沒農田,沖倒房屋;
結果是害得老百姓無家可歸。洪水給老百姓造成了巨大災難,不治不行。
這樣就引出了第二部分——治水。課文首先寫了大禹下決心治理洪水,然後寫大禹仔細觀察,挖河劈山,疏導洪水。
“他吃盡了千辛萬苦,走遍了千山萬水,仔細地察看水流和地形。他帶領老百姓挖通了九條大河,劈開了九座大山,引導洪水流入了大海。”這兩句話寫了大禹治水的過程。從幾個關鍵詞裏進行理解:“走遍”、“吃盡”,壹個“遍”、壹個“盡”表明了大禹為調查水情走了很多路,吃了許許多多的苦。“千”、“萬”都表示很多很多,“九”並不是指數字九,古人以九為數之最大,這裏形容大河、大山的多,還要“挖通”“劈開”,可見治水的工程是多麽浩大;大禹“仔細”察看水情,“帶領”老百姓治水,身先士卒;通過“引導”的方法,使洪水流入大海,不再危害老百姓。從思想到行動上,把大禹治水的過程寫得清楚明白。課文還列舉了典型事例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的感人故事,使人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大禹為大家,舍小家的可貴精神。“禹在外治水13年,曾經三次路過自己的家門,但他壹次也沒有進去看壹看。禹的兒子十多歲了,還不知道父親是個什麽樣子。”“13年”強調了大禹治水的時間很長,“三次”和“壹次”形成了對比,“十多歲”應大於“13”,說明大禹離開家的時間太長,孩子都不知道父親的樣子,由此可見,大禹無私奉獻的精神多麽可貴啊!第三部分寫治水後,老百姓過上了安定的生活。洪水得到治理,老百姓過上了安定的生活,所以人們非常感激這位治水英雄,大禹的名字也代代相傳。
課文的篇幅適中脈絡清晰,大禹的形象也更加生動、感人。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8《大禹治水》這篇課文講的是古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他“三過家門而不入”,壹心壹意為百姓謀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傳。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我首先考慮的是如何讓學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艱辛,感受體會大禹舍小家顧大家的奉獻精神。我就在教學中以文本內容和有關大禹治水的資料相結合進行講解,拓展延伸。
教學導入時創設情境,很容易引起學生的***鳴,所以我先出示了壹組洪災的圖片,讓學生來談談看了圖片以後的感受,然後再來體會洪水給老百姓帶來的災害,體會老百姓的“無家可歸”,最後引出治水的英雄“大禹”。在講解大禹治水經過時,特別抓住“吃盡了千辛萬苦,走遍了千山萬水”“挖通了九條大河,劈開了九座大山”等語句。體會大禹治水的艱辛及治水工程的浩大。教給學生抓住重點詞幫助背誦這壹方法效果很理想。在學習“三過家門而不入”這個故事時,我出示了壹組填空,讓學生從這壹組數字中來體會大禹的公而忘私。學習第四自然段,用“治水成功後,百姓過上了安定的日子,會怎樣感激大禹?”這壹問題引導理解“代代相傳”。此時大禹形象在學生的心中越來越豐滿,正是讓學生暢說自己情感的時機。於是,我讓學生談談大禹名字中“大”的含義。板書總結文章內容、結構後讓學生欣賞大禹治水的視頻資料。磅礴的氣勢、豐富的畫面,深深地打動了學生,對文章的體驗再次提升。
這節課讀的形式有自讀、品讀、齊讀、指名讀,我覺得在今後的教學中還應在品讀上更下功夫,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從而更加體現學生的學。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9《大禹治水》是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的壹篇課文,是古代的傳說故事,講的是大禹為了拯救百姓,在外治水13年,最後終於把洪水制服的故事。在教學中,我指導學生理解課文第三自然段時,讓學生輕聲讀課文,然後說說自己的體會,接著出示課文中數字的填空,讓學生重點抓住“13、三、壹、十”這些數字,然後問學生:“從這些數字中,妳知道了什麽?”這本是壹組平淡無奇的數字,但在課堂上,學生卻讀得特別響亮,並會抓住這些數字來說出大禹的偉大品質。通過填空,朗讀、討論,使學生很快從中悟出這些數字的深刻內涵。最後教學課文最後壹自然段,我抓住了“治水的偉大英雄”這句話,讓學生積極討論:“大禹的偉大表現在哪裏?”學生們積極投入而且能抓住前面的數字來講,從而能說出大禹的偉大之處。因此在教學中,我發現只有設計多種形式,才能激發學生的朗讀欲望,這與教師平時的教學是分不開的,只有多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讓學生“樂於表達、會表達。”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10《大禹治水》這篇課文中有很多數量詞,透過這些數字,我們從中感受到了大禹制服洪水的頑強意誌和獻身精神。所以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關註了這些數量詞。
第二自然段中,大禹在察看水流和地形時,吃盡了“千辛萬苦”,走遍了“千山萬水”。我就讓學生展開想像:夏天,大禹();冬天,北風呼呼地刮著,鵝毛大雪紛紛揚揚,大禹();有時餓了,他就();渴了();累了()。這壹自然段中,“九條大河”、“九座大山”我告訴孩子們這兩個“九”也不是實指,而是指“很多”。我再請孩子們想像大禹帶領百姓在開河劈山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通過想像,大禹不怕吃苦,大禹百折不撓的形象也深深地印在了學生的腦海中。
第三自然段寫了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我讓學生圈出其中的數字,再讀讀這段話。這壹連串的數字,讓大禹公而忘私、壹心為民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現在孩子們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