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筆順正確寫法:撇、橫、豎鉤、提、斜鉤、撇、點。
我,漢語壹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讀作wǒ,最早見於甲骨文,其甲骨文本義指奴隸社會裏壹種用來行刑殺人和肢解牲口的兇器,後由本義衍生出“手持大戉,吶喊示威”等意。
但到了戰國時代,“我”字本義所代表的兇器被後起的更優良的兇器淘汰,於是“我”字以後便被普遍地作為第壹人稱代詞使用,所以《說文解字》解釋為“施身自謂也”,此意沿用至今,且字音不變。
甲骨文裏的“我”字,像把有柄有鉤的古代武器——大斧,斧口有壹排鋒利的鋸齒。這是奴隸社會裏壹種用來行刑殺人和肢解牲口的兇器,叫作wǒ,古代也有人把這種鋸斧叫作“锜”。
康熙字典
唐韻:五可切。《集韻》《韻會》:語可切,俄上聲。《說文》:施身自謂也。《廣韻》:已稱也。又,稱父母國曰我,親之之詞。《春秋·隱八年》:我人祊。又姓。古賢人,著書名我子。
又,《說文》:或說我,頃頓也。按:頃頓,義與俄同。然字書從無作俄音者,存考。又,《韻補》:葉與之切,音臺。《揚子·太玄經》:出我入我,吉兇之魁。《註》:我音如臺小子之臺。又,葉阮古切,音五。《張衡·鮑德誄》:業業學徒,童蒙求我。濟濟京河,實為西魯。?,篆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