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國歷史上漢初三傑之壹的韓信,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兵仙之名在中國歷史上幾千年才出壹個,以至於韓信都被人神話成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無所不能、無往不利的神人,就拿韓信首次出手的戰役來說吧,很多人就會說到那肯定是以?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聞名於世的還定三秦之戰嘛。
但是,有多少人知道:?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在真實的歷史上根本就不存在!?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不是歷史,是編出來的故事。
韓信拜將
因為?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這個典故是元朝時期說戲曲的人編出來的,是為了讓戲曲聽起來更精彩、更生動,才把?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這個典故強行扣在了韓信頭上,事實上還定三秦之戰根本就不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
元朝尚仲賢戲曲《氣英布》第壹折:孤家用韓信之計,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攻完三秦,劫取五國。
從字面意思上理解,?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意思就是說:表面上在修棧道,以迷惑敵軍,實際上軍隊偷偷地攻打陳倉,說白了,這就是聲東擊西之計,因為韓信後來在楚漢戰爭中的表現太過於神奇,所以也把韓信神話了,事實上還定三秦之戰韓信只能算個作戰參謀,韓信沒有指揮作戰,也沒有直接作戰的記錄。
褒斜谷棧道
整個還定三秦之戰關於韓信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史書中沒有任何記載,就是壹片空白,要麽被人刪除了,要麽韓信根本就沒參與,只是給劉邦提了戰略性的意見,個人更傾向於後者,韓信沒有參與。
從史書的記載來看,劉邦領導的還定三秦之戰根本就沒有聲東擊西之計,劉邦的主要目標就是陳倉,而且章邯也把主力布置在陳倉防守,曹參的進攻路線是:下辨--故道--散關--陳倉;劉邦、周勃、灌嬰、酈商的進攻路線是:南鄭--故道--陳倉;樊噲的進攻路線是:白水--雍縣--好畤--郿縣。
劉邦大軍在陳倉被章邯的主力所阻擋,原本根本無法攻下陳倉,但是出現了壹個很重要的人,這個人就是範目,這個範目是益州巴人的部落首領,跟隨劉邦出漢中作戰,範目由於是當地人,知道了壹條小路可以繞到陳倉的背後,於是範目率領由賨人(土家族的前身)組成的軍隊從小路繞到了陳倉的背後,然後範目與劉邦前後夾攻章邯,由此章邯大敗,陳倉被攻破,劉邦打進了關中。
棧道
陳倉被攻破,因此劉邦進入了關中站穩腳跟,而章邯只能繼續後退,這是整個還定三秦之戰的關鍵,而之所能攻破陳倉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範目提出壹條能繞過陳倉的山間小路,並由他率領少數民族軍隊到達陳倉背後與劉邦壹起擊敗章邯,這是重中之重,而這與韓信沒有任何關系。
之所以很多人把?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當成了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事情,就是因為:
1、韓信的名聲太大了,很多人認為只有韓信才能幫劉邦打贏還定三秦之戰,因為蕭何也說了,劉邦想要奪取天下,就必須要用韓信,所以把?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套到韓信頭上,事實上,壓根就沒這事。
2、元朝的戲曲都這麽唱了,也影響了壹批人,再加影視作品和宣傳,很多人就把這算到韓信頭上了,當成歷史了。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元朝的戲曲作家也是相當有才華的,所以就根據當時的情況編了個?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出來,因為這非常切合實際與當時的現實,劉邦進入漢中時是接受了張良的建議燒毀了棧道,所以元朝戲曲作家就把這個考慮進來形成壹個典故,事實上,只要仔細想想就會知道這不可能的。
就算漢軍真的在修棧道,章邯又怎麽會知道呢?八百裏秦嶺在當裏可是崇山峻嶺,所謂的棧道,只不過是將木樁打進懸崖裏,然後再把木板釘在木樁上,接成壹條路,如果漢軍只是作作樣子吸引章邯,肯定不會修得很多,也就是從漢中這邊修,章邯在關中,即使派出間諜來打探消息,也不可能打探到漢中來了,要知道棧道都被燒毀了,他不可能從修棧道的那條路來,只能走別的路來,這樣的話,前後打探消息少說也要三四個月,要知道劉邦從進入漢中到發動還定三秦之戰總***也只有四個月時間。
劉邦指揮還定三秦之戰
所以,從實際上推斷,明修棧道也不可能實現,畢竟隔著八百裏路,章邯既看不到,又聽不到,派人打探消息,更是要花幾個月時間,戲曲聽聽就好,不能當真的,實際上是不存在的。
另外從韓信本身出發,也知道劉邦用人有壹個過程。韓信被蕭何追回來推薦給劉邦後,劉邦確實有登臺拜將,任命韓信為大將軍,但並不代表劉邦就敢放心大膽用韓信了,要知道當時劉邦的年齡比韓信大壹倍,而且三年反秦戰爭中,劉邦都是壹路領導打出來的,讓壹個初出茅廬沒有任何經驗的韓信率領十幾萬大軍去打仗,換了誰也不敢吧,誰知道韓信是趙括還是吳起?理論強,並不代表實際也強。
韓信
按壹般的邏輯來說,劉邦即使任命了韓信為大將軍,也是需要實際考察壹下韓信的,有壹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先考察韓信的戰略行不行得通,再考察韓信的謀略是否行得通,再考察韓信的領兵和用兵能力,最後才敢把軍隊交到韓信手中,要知道打仗,壹失足就是千古恨,幾萬軍隊壹旦失敗,損失可是相當地大的,因此劉邦沒有讓韓信領導還定三秦之戰,是因為韓信還處於考察期。
所以,歷史上著名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典故是虛構的!歷史上並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