頫拼音為fǔ。
康熙字典:
在《唐韻》方矩切《集韻》匪父切,?音甫。《說文》低頭也。從頁逃省。太史蔔書頫仰字如此。揚雄曰:人面頫。《徐鉉曰》頫首者,逃亡之貌,故從逃省。今俗作俯,非是。或作俛。又《玉篇》靡卷切,音緬。義同。
又《廣韻》《韻會》《正韻》?他吊切,音糶。《周禮·春官·典瑞》頫聘。《註》大夫眾來曰頫,寡來曰聘。又《秋官·大行人》殷頫以除邦國之慝。《註》殷頫,謂壹服朝之歲也。壹服朝之歲,五服諸侯,皆使卿以聘禮來頫天子。
又《小行人》存、頫、省、聘、問,臣之禮也。《疏》存、頫、省三者,天子使臣,撫邦國之禮。聘、問二者,是諸侯使臣行聘。《左傳·昭五年》享頫有璋。《註》頫,見也。《釋文》頫,他吊反。
又《爾雅·釋詁》頫,視也。《註》謂察視也。《張衡·思?賦》流目頫乎衡阿兮,睹有黎之圯墳。又《集韻》他刁切,音叨。盥也。 《韻會小補》古音流變,字亦隨異,如俯仰之俯,本作頫,或作俛,今皆作俯。而頫音兆,俛音免,不復音俯矣。
漢字的起源:
中國考古界先後發布了壹系列較殷墟甲骨文更早、與漢字起源有關的出土資料,改寫了中國文字史。賈湖刻符經碳14物理測定,距今約7762年(±128年)歷史。
;還有七千年前的雙墩刻符、六千年前的半坡陶符、五千多年前青墩遺址刻符、連字成句的莊橋墳遺址文字、大汶口陶尊符號、堯舜時代的陶寺遺址朱文、夏墟的水書。早期的骨刻文就是豐富的文字系統,後期的超越了起源史,屬於初步成熟階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