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典籍裏的中國》天工開物觀後感怎麽寫?

《典籍裏的中國》天工開物觀後感怎麽寫?

《典籍裏的中國》天工開物觀後感

讀《天工開物》有感 ?偶然的在購物中,選中壹本歷史課中背過書名的書,《天工開物》。本是隨意的買來翻翻,但開卷之後,贊嘆不已。實在沒有想到,我國在明代,就有這樣的科技著作。?

《天工開物》,明朝科學家宋應星所著。是世界上第壹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是我國古代壹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在理學占據文化領域的統治地位的當時,《天工開物》既是對古代科學傳統的有效繼承,也與當時興起的各種具有啟蒙意義的反權威意識,實學意識和民生意識息息相關。

由空談走向實踐,是當時有識之士的反思,這種思潮在思維方式上開始散發出近代的氣息。 《天工開物》經翻譯,走向世界之後,獲得極高贊譽,並且影響深遠。《天工開物》被歐洲學者稱為“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法蘭西學院漢學家儒蓮將此書稱為“技術百科全書”,將“天工開物”理解為“對自然界奇妙作用和人的技藝的闡明”。

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博士把《天工開物》稱為“中國的阿格裏科拉”和 “中國的狄德羅”,稱《天工開物》是“十七世紀早期的重要工業技術著作”。日本學者評議道:“作為展望在悠久歷史過程中發展起來的中國技術全貌的書籍,沒有比它更合適的了。”

日本現代科學史學家藪內清也認為宋應星的書足可與十八世紀法國啟蒙學者狄德羅主編的《百科全書》匹敵。十八世紀,在歐洲工業革命已經拉開序幕,但農業生產依然十分落後,播種還在使用人工播種。這種播種方式,在種子的密度和覆

土深度上都十分隨意,直接影響出苗率。而此時中國,已經在使用播種機。歐洲的犁設計也比較簡單、原始,操作十分費力,而中國的犁則效率更高也更省力。

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1809―1882)在讀了儒蓮翻譯的《天工開物》中論桑蠶部分的譯本後,把它稱之為“權威著作”。達爾文在他的《動物和植物在家養下的變異》(1868)卷壹談到養蠶時寫道:“關於中國古代養蠶的情況,見於儒蓮的權威著作”。他把中國古代養蠶技術措施作為論證人工選擇和人工變異。

寫作要點:

1、當《天工開物》傳入後,直接推動了歐洲農業革命。歐洲從12世紀學會造紙,但壹直以破布為原料單壹生產麻紙,18世紀以後耗紙量激增,但破布供應卻有限,於是造紙業出現原料危機。1840年儒蓮將《天工開物》造紙章譯成法文刊於《科學院院報》。

2、其中提到以野生樹皮纖維、竹類及草類纖維代替破布造紙,還可用各種原料混合制漿。這些信息很快得到反饋,法、英、德人以其他原料成功造紙,終使原料危機獲得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