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古琴史巡禮(上海縵學堂藝楠老師講座筆記)

古琴史巡禮(上海縵學堂藝楠老師講座筆記)

在知識、技能面前,應該保持謙恭之心,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這是我現在的學習態度。所以在這個九壹年的小姑娘講課的時候,我認真回顧,做了筆記。她系統簡略的總結提煉,為我打開了壹扇通向古琴歷史的窗,那些知道的不知道的人、事將成為我習琴路上的風景名勝,指引我、鼓勵我、吸引我堅持走下去。

? 藝楠講座筆記

之所以稱作是巡禮,其實可以算作是壹次對於古琴發展歷史的壹個簡單的回顧。盡量的照顧到各個歷史時期。但是每個時期的古琴文化很難用只言片語就去分享完全。

上古時期的音樂

? 在原始社會,我們的祖先對於自然,對於世界的了解都太少太淺。所以他們對於上蒼、萬物都十分的敬畏。無論是祭祀祖先、天地神靈、廟宇山川自然等,所有這些繁瑣的禮節,其實都是人們渴求同世間萬物進行對話,尋求彼此理解的壹種途徑。

樂器是可以視作流動的音樂的壹個結晶。每件樂器都承載著相應的音樂、歷史的語言和痕跡。古琴也不例外。所以要想了解中國傳統社會裏的古琴。我們只要知道當時的音樂形態是怎樣的。

? 在上古時期,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這個原始社會,因為形態的發展是較為簡單的。每壹部分都還不足以各自獨立,那麽用我們今天的這種藝術概念來講,就是說他是歌唱、舞蹈和音樂三者合為壹體的。這種合為壹體的藝術形式,就是我們所說的樂舞。

這種早期的歌樂舞的綜合表演其實在堯舜禹,已經有了我們非常熟知的。比如說舜帝時的樂舞《簫韶》是六代樂舞之壹,在當時十分盛行。就連後來孔子他在齊國看到了《簫韶》的演出之後,也十分感慨。認為是盡善盡美的壹種演出,那麽使孔子是三月不知肉味。

樂舞《簫韶》伏羲削桐為木,神農繩絲為弦古琴曲《神人暢》

先秦時期的古琴

? 湖北曾侯乙墓中的古琴半箱式古琴

? 先秦時期的壹部詩歌總集《詩經》,其中記載的有很多: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等等這樣的壹些詞句。讓我們對於其中的琴瑟和鳴的場面產生了很多的美好想象。

中古時期

? 到了秦漢時期呢,出現了壹些陶俑、木俑等等壹些陪葬品。西安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就是以俑殉代替人殉的壹個頂峰之作,那麽相應的漢代也出現了壹些很生動的撫琴陶俑。

? 這樣壹個陶俑,雖然樂器的細節處已經磨損,我們看不太清楚。但是我們還是能夠依稀的辨別出漢代時候的這個琴已經跟先秦時期那種半箱式的古琴有了很大的區別。而且從人物跟琴的這個比例上來看,琴的大小基本上是接近我們今天所演奏的古琴。

中古魏晉古琴

徽以鐘山之玉——嵇康《琴賦》、姚丙炎打譜的《酒狂》

古琴琴徽的出現要追溯到漢代之後,魏晉時期。嵇康所做的《琴賦》,在其中的提到說,徽以鐘山之玉。這句話呢,我們可以理解成是用鐘山之玉墜,是為徽。如果妳去查字典,妳會發現徽本身他就有壹個標識標誌的意思。

魏晉時期對古琴貢獻最多的是政治上不得誌的文人雅士,代表人物是竹林七賢。嵇康的《廣陵散》、阮籍的《酒狂》。

唐代古琴

唐代是古琴向專業發展時期,專註於技巧的專業琴人開始出現。唐代的很多琴人提出了壹些重要的演奏理念,很值得我們借鑒。

趙耶利(539-639):初唐琴師,曹州濟陰(今山樂曹縣)人,因其琴藝絕倫,世人尊稱 為“趙師”。在演奏技法 上,趙耶利認為若僅用指甲,則“其音傷慘”,僅用指肉則“其音傷鈍”,主張“甲肉相和,取 音溫潤。”

? 董庭蘭(約 695~765)早年曾師從鳳州(今屬陜西)參軍陳懷古,學得“沈家聲”、“祝 家聲”而青出於藍。以善琴受宰相房琯賞識。其高超琴藝,常為詩人所贊揚:“莫愁前路無知 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 薛易簡,唐代琴家,天寶(公元742-756)以琴侍詔翰林。他主張學習琴曲應該少而精。因為多則不精,精則不多。這是我們今天可以借鑒的,對於少數琴曲,精益求精。

宋代古琴

宋徽宗喜歡古琴春雷,畫作聽琴圖。宋徽宗搜羅天下名琴藏於萬琴堂,其中就有唐代造琴名匠雷威造的“春雷琴”。

琴僧義海:北宋琴師,慧日大師夷中的入門弟子,朱文濟的再傳弟子。積十年不下山,晝夜手不釋弦,遂窮其妙。海之藝不在於聲,其意韻蕭然,得於聲外,此眾人所不及也。義海總結道琴曲的壹個演奏速度的變化規律。他說:急若繁星不亂,緩若流水不絕。

郭沔(約1190年—1260年),字楚望,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南宋傑出的古琴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浙派古琴”創始人。《瀟湘水雲》創作背景:當時元兵南侵入浙,郭沔移居湖南衡山附近,常在瀟、湘二水合流處遊航。每當遠望九嶷山為雲水所蔽,見到雲水奔騰的景象,深感國事飄零,激起他對山河殘缺、時勢飄零的無限感慨,借水光雲影,以寄抑郁、眷念之情。

汪元亮,字大有,號水雲,錢塘人。他作為南宋末代皇帝度宗(公元1265壹1274)的琴師,他隨從"三宮"(太皇太後、謝太後、度宗)北去燕都多年,對於亡國之痛感受極深。經常和同去的宮人 "涕泣成句",寫了大量愛國詩篇。

明清至今?

虞山派《溪山琴況》

徐上瀛所著《溪山琴況》是壹部全面而系統地講述琴樂表演藝術理論的專著,也是中國音樂美學史上的重要著作。這部著作在總結前人琴學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古琴表演藝術的24個審美範疇,即所謂“二十四況”。 這二十四況是:

和、靜、清、遠、古、淡、恬、逸、雅、麗、亮、采、潔、潤、圓、堅、宏、細、溜、健、輕、重、遲、速。

朱權,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多才多藝,博學好古,著述頗豐。著有《茶譜》、《神奇秘譜》、《太和正音譜》等。歷時12年於1425年完成《神奇秘譜》,是現存最早的琴曲專集。

古琴在近代也經歷了壹個階段的困難時期,尤其是八九十年代的時候,古琴的發展是十分蕭索的。全國的琴人加起來也不過百人,各地的琴館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 古琴發展的轉折是在2003年。在這壹年呢,古琴被列為了人類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從2003年至今十多年來,我們逐漸通過各種方式了解了古琴。包括我們這個縵學堂,巫娜老師開展的網絡線上課程等等,為全國甚至世界各地的人們都提供了壹個認知和接近古琴的可能和機會。

講座試聽琴曲:

1、 巫娜老師《瀟湘水雲》

2、姚丙炎打譜的《酒狂》

3、古琴曲《神人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