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的筆順:橫、豎、橫折、橫、橫、撇、捺。拼音:gēng;gèng。
更(拼音:gēng,gèng)是漢語通用規範壹級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更”的本義壹般認為是更改。又引申指輪換、交替。
又引申指重新。引申指再、又。古代宮中值夜,分為五個班次,按時更換,故又引申指夜間計時的單位,壹夜分為五更。以上讀gēng。“更”又讀gèng。由更替、更換虛化作副詞,指再、又。又表示程度的加深,相當於“愈加”。
更加和“更”在意義和用法上基本相同,但“更加”多用在雙音節形容詞和動詞前。壹般不用在單音節形容詞前。如果用了單音節形容詞,後面得有個助詞“了”,如:這更加好了。
康熙字典
辰集上曰部 更《玉篇》:?今作更。《集韻》隸作更。按更字,諸韻書竝作?字重文。《正字通》雲俗字,非。卯集下攴部 ?《廣韻》古行切。《集韻》居行切,竝音庚。《說文》:?也。《九經字樣》:隸省作更。《禮·曲禮》:君子問更端。
又《禮·月令》:更皮幣。註:更,猶易也。又《史記·曹相國世家》:舉事無所變更。又《禮·儒行》:乃留,更仆未可終也。《釋文》:更,代也。又《史記·平準書》:悉巴蜀租賦,不足以更之。註:韋昭曰:更,續也。或曰更,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