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練字的兒童故事

練字的兒童故事

 兒童故事其實應該是父母每天陪孩子完成的壹項親子活動。有科學證明,小孩子在睡覺之前吸收知識的能力屬於高峰期,所以講故事會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學會很多知識。

練字的兒童故事 篇1

 嶽飛小時候,家裏很窮,就靠媽媽給人家做針線活兒過日子。嶽飛很喜歡念書,可是家裏窮,上不起學,他每天幫助媽媽到山上去撿柴禾,媽媽每天壹有空就教他認字。因為沒錢買紙、買筆,所以沒有辦法寫字。

 有壹天,天快黑了,好多孩子正在玩捉迷藏。他們遠遠看見嶽飛背著壹捆柴禾下山來了,就喊他過來壹起玩。嶽飛說:“不行,我有事!”就很快地往家裏走去。原來,他今天想了個沒有紙和筆也能練字的好方法,他急著回家告訴媽媽。

 嶽飛回到家裏就請媽媽教他寫字。媽媽看他這麽愛學習就說:“好,孩子,等我多給人家做些針線活兒,攢點錢給妳買紙和筆吧。”“媽媽,您今天就教給我吧。不用買紙和筆,我也能學寫字。”說著,嶽飛放下柴禾,拿出壹個大簸箕,飛壹樣地跑出去了。

 壹會兒,嶽飛回來了,端了滿滿壹簸箕沙土,上面插著幾根細細的小柳條,他把沙土倒在地上弄平,拿著柳條在沙土上畫著,說:“媽媽,您看,這樣學寫字不也很好嗎?”

 後來,媽媽每天用柳條在沙土上教嶽飛寫字,嶽飛可用心了,後來他的字寫得好極了。

練字的兒童故事 篇2

 傳說,隸書是由秦朝的壹個名叫程邈的人創造出來的。程邈起初在壹個縣裏做個小官,專門負責辦理有關文件的抄寫。後來,因為犯了罪,被秦始皇關在雲陽縣(在今天陜西省淳化縣西北方向)的壹個監獄裏。

 在監獄裏,整天沒有事幹,他想起了自己以前抄寫文件時,秦朝的文字小篆體字比較繁雜難寫,就萌生了壹種改變小篆體字寫法的念頭。在監獄裏想了幾年,出獄後,他又搜集研究了幾年,整整十年過去了,程邈在篆書的基礎上,把篆書簡化演變,把原來篆書比較圓轉的筆劃變成方折形,在字的結構上,把原來的像畫畫壹樣象形結構變成筆畫形式,這樣壹來,漢字就比原來更好書寫了。

 程邈研究成功後,就把自己歷經10年搜集研究成功的3000個隸書字寫成壹個奏本,並送給秦始皇,秦始皇看了以後,對程邈十分贊賞,就任命他為禦史。當時,各種上報給皇帝的公文很多,篆體字又很難寫,所以使用隸書的人就多了起來。

 因為這種字體常被地位低微的小官員使用,寫起來又很方便,所以稱作隸書。

練字的兒童故事 篇3

 王羲之小的時候,練字十分刻苦。據說他練字用壞的毛筆,堆在壹起成了壹座小山,人們叫它“筆山”。他家的旁邊有壹個小水池,他常在這水池裏洗毛筆各硯臺,後來小水池的水都變黑了,人們就把這個水池叫做“墨池”。

 長大以後,王羲之的字寫得相當好了,還是堅持每天練字。有壹天,他聚精會神地在書房練字,連吃飯都忘了。丫環送來了他最愛吃的蒜泥和饃饃,催著他吃,他好象沒有聽見壹樣還是埋頭寫字。丫環沒有辦法,只好去告訴他的夫人。夫人和丫環來到書房的時候,看見王羲之正拿著壹個沾滿墨汁的饃饃往嘴裏送,弄得滿嘴烏黑。她們忍不住笑出了聲。原來,王羲之邊吃邊練字的時候,眼睛還看著字,錯把墨汁當成蒜泥蘸了。

 夫人心疼地對王羲之說:“妳要保重身體呀!妳的字寫得很好了,為什麽還要這樣苦練呢?”

 王羲之擡起頭,回答說:“我的字雖然寫得不錯,可那都是學習前人的寫法。我要有自己的寫法,自成壹體,那就非下苦功夫不可。”

 經過壹段時間的艱苦摸索,王羲之終於寫出了壹種妍美流利的新字體。大家都稱贊他寫的字象彩雲那樣輕松自如,象飛龍那樣雄健有力,他也被公認為我國歷史上傑出的寫字家之壹。

練字的兒童故事 篇4

 王獻之的父親王羲之是壹位傑出的書法家,王獻之受父親的影響,自幼愛好書法,但他對父親寫的字非常羨慕,很想有壹天能趕上父親。

 開始時,他的熱情很高,勁頭也很足,可是時間長了,覺得天天同筆墨打交道,有點乏味,再加上壹天到晚坐在那裏寫呀寫的,累的腰酸背痛,也實在不好受。

 壹次,他實在忍不住了,問父親:“父親,您的字為何寫得那樣好?”王羲之笑了笑,說:“妳要想知道秘訣的話,明天早上到院子裏來。”

 第二天,王獻之早早來到院子裏,發現父親早已在那兒練字了。王羲之見兒子來了,指著院子裏那十八缸水說:“書法沒有秘訣,只要妳寫完這十八缸水,字自然而然就寫好了。”王獻之深受啟發,便夜以繼日地練字。

 轉眼壹年又壹年,當他寫完這十八缸水後,工夫不負有心人,他終於成了壹名偉大的書法家。

 小貼士:

 凡事要獲得成功,沒有捷徑,只有堅持不懈地努力,持之以恒!學會堅持,就壹定能成功。

練字的兒童故事 篇5

 懷素以草書聞名,人們稱他的草書為“狂草”,他的書法如行雲流水般流暢,對後世書法的研究影響極其深遠。懷素書法上的成就源自於他的勤奮。

 懷素從小就聰慧,並且熱愛學習,尤其喜歡書法習字。在書法上,他特別認真努力。懷素家境貧寒,實在沒有多余的錢給他買紙練字,於是,他就自己找來木板,不斷地塗上白色的畫漆,然後再在上面練字書寫。但是,木板塗上油漆又太滑了,懷素覺得不好寫字,影響他練習。當時,懷素住在寺院裏,寺院附近有塊荒涼的土地,他在荒地上種植了非常多的的芭蕉樹。等到芭蕉長出葉片後,他就去把芭蕉葉摘下來,當做平常的`紙張壹樣用來練習書法。

 但是,由於懷素練習得太勤奮,沒日沒夜的練習使芭蕉葉很快就被摘光了,芭蕉的小葉片他舍不得摘,想等這些小葉子再長大些成大芭蕉葉。於是,聰明的懷素靈機壹動,他帶著自己的筆墨來到芭蕉樹前就直接在葉片上練字。夏天,太陽炙烤著他,他汗水漣漣,臉被曬得通紅;冬天,寒風淩冽,他的手被凍得開裂了,隱隱作痛。但這些,懷素都忍下來,什麽都無法阻止他練字。

 懷素在那片芭蕉樹林裏練了壹天又壹天,幾年就在他的筆墨中過去了。他的勤奮刻苦終於使他練成了有勁有力道的筆力,行書奔放流暢,飛龍走鳳,使轉如環。

練字的兒童故事 篇6

 鄭虔,唐代滎陽人,工書畫。古時滎陽,就是今天的河南鄭州。

 鄭虔年輕時,擅長畫山水畫,愛好書法。

 但他出身寒門,常常苦於無錢買紙用來練字。

 有壹天,鄭虔聽說慈恩寺內儲存了好幾屋柿葉。

 於是,他前往此寺,請求該寺住持,準許他借住寺中,利用柿葉練字,住持欣然同意。

 鄭虔每天都拿來大量柿葉,廢寢忘食地研習書法,寫得極其認真,持之以恒,絲毫不懈怠。

 天長日久,寺中所儲數屋柿葉都被他練字用光了。

 工夫不負有心人,通過用寺中柿葉刻苦練字,鄭虔的書法技藝突飛猛進,標新立異,備受世人稱贊和珍愛。

 有壹次,鄭虔把自己寫好的詩和新畫的山水畫,壹並呈獻給唐玄宗。

 唐玄宗觀後,分外賞識,拍案叫好,並欣然提筆,在其詩後贊曰:“鄭虔三絕。”

 鄭虔由此更是聲名鵲起,譽滿京都。

 人活在世上,只要自己肯刻苦努力、認真鉆研,就能擁有壹技之長,甚至多技之長,好用它來為人類做貢獻。

 鄭虔練字,便是我們努力學技的壹面明鏡。

練字的兒童故事 篇7

 相傳,王獻之曾要父親王羲之傳授習字的秘訣,父親指著院中的18口水缸說:“秘訣就在這些水缸裏面,妳把18口水缸的水寫完就知道了。”

 王獻之心裏不服,便從頭練起基本功來。他天天仿照父親的字體,練習橫、豎、點、撇、捺,練了兩年,拿給父親看,父親視而不答;兒子又練了兩年各種各式的鉤,拿給父親看,父親還是不開口。

 從第五年開始,王獻之才天天練完整的字,足足又練了四年,把字捧給父親看。王羲之看了,在壹個“大”字下面加了壹點,成為“太”字,因為兒子這個“大”字架勢上緊下松。王獻之把自己寫的字拿給母親看。母親嘆了口氣對他說:“妳練字練了整八年,現在總算有壹點像妳父親了。”王獻之驚呆了。原來,母親指的那壹點,恰恰就是父親加的那壹點!

 王獻之感到很慚愧,悻悻地走出家門。走到城門口,看見壹個老婆婆在賣烙餅。老婆婆烙好壹張,就用竹筷挑起,順手壹撩,就撩進背後的竹筐裏,而且張張都疊得很齊整。王獻之見了很驚奇,便上前請教。老婆婆回答:“這沒啥,也不過像王羲之寫字,熟練罷了。”這句話使王獻之猛然醒悟,大有啟發,於是回家繼續下苦功練字。

 後來,王獻之完完全全寫光了院內的18缸水,終於了解了父親所說的秘訣所在,成了名震壹時的書法家。

練字的兒童故事 篇8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壹居士”,出生於公元1007年,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他才華出眾,是我國北宋時期的傑出史學家,也是著名的文學家,更以散文著稱,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壹,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副宰相)。他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文學成就異常突出。

 他的少年時期有許多刻苦好學以及充分顯露其才華的故事,本文選其有代表性的三則。

 歐陽修出身於書香門第,又是官宦世家。他的父親叫歐陽觀,好讀經書,能詩善文,為泰州(今吉林省洮安東)州府。他的母親鄭氏,出身於江南大族,很有文才,也是壹個知書達理的女子。歐陽修剛剛四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死於任上,沒有給他們留下什麽家產。孤兒寡母實在無法生活下去,鄭氏只好帶著歐陽修及其妹妹,千裏迢迢來到隨州,投靠歐陽修的叔叔歐陽曄。待安頓下來後,鄭氏自謀出路,靠給人縫衣服維持壹家三口人的生活。母親很想讓歐陽修讀書,可是家中買不起紙和筆。母親畢竟是個有文化的人,深知讀書對兒子前程的重要,所以,便千方百計地想辦法讓兒子讀書。

 歐陽修家的住處,有壹個大池塘,母親鄭氏常去池塘洗衣服。這壹天,鄭氏又去池塘刷洗衣物,忽然發現壹種叫荻的草,頂端像葦穗,可做筆毛用,可在地上畫字,於是便折下壹些,拿回家中,代替毛筆,教歐陽修寫字。這就是典故“畫荻教字”的由來。

 歐陽修天資超人,刻苦強記,不到兩年的時間,由母親用“畫荻教字”的辦法,學完了《詩經》、《論語》、《漢書》和《左傳》等十余部經典著作,初步學會了寫詩和作文章。

 有壹天,鄭氏教歐陽修《漢書》,當讀到其中的《範滂傳》時,歐陽修提出了壹個問題。他說:“我若是範滂那樣的人,母親準許還是不準許?”

 鄭氏則笑著回答:“妳若能成為範滂那樣的人,我難道就不能成為範滂的母親嗎?”

 範滂,東漢著名學者,年輕時以節儉有名,為官後以清廉著稱。這說明歐陽修在六七歲時,讀書就有獨到見解,而且崇拜歷史上的廉潔官員。

 此後,歐陽修晝攻夜讀,又用了兩年的時間,讀完了家中的所有藏書。在這過程中,他最愛讀唐朝大文學家韓愈的書。他感到當時宋朝有些人寫文章,只追求華麗辭藻,句子和句子之間講究對應,而內容卻空洞無物,有無病呻吟之感;而韓愈的文章,內容充實,說理透徹,雄奇豪放,變化曲折,文字流暢,主題明快,這才是真正的好文章。

 所以,他讀後常常感慨不已,激動地對人說:“學者當至此而止耳!”意思是說:作為壹個學者,如果寫文章能達到韓愈這個水平,就可以了。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他就立誌要做像韓愈那樣的文學大家。

練字的兒童故事 篇9

 俗話說“字如其人”,能寫壹手漂亮的字不僅讓人看得舒服,更會心情愉悅,可是這字想寫漂亮卻不容易,作為班裏壹名寫字中等的學生我可是深有體會。

 我的班主任王老師對我們的書寫要求比較高,為了讓我們練出壹手好看的字,王老師是煞費苦心。最初王老師的要求是讓我們把字寫工整,之後是要求我們寫字要寫出運筆,到了高年級就更要註意細節。王老師的字就很漂亮,老師經常說“字如其人”,這也是想讓我們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吧!

 有時王老師給我們判作業時還拋開對錯,專門教我們寫字。我寫字最大的缺點是字寫得沒有棱角。記得有壹次,我寫字又犯了這個毛病,王老師還在我的作業本上輕輕寫了壹下正確的寫法,這個“寫字沒棱角”的問題在老師監督下,我漸漸改正……可是不久我又發現壹個問題,我的字在老師的指導下好起來,但漢字寫好了,英語字母又難看了,練字之路真是“驚喜”不斷啊!寫好英文,字母是關鍵,為了琢磨英文字母如何寫好,我又費了不少工夫,甚至還變換了英文字體。就這樣練習了壹段時間,我筆下的英文字母壹個個也有了不小的變化。就在前幾天,我們學校給每個年級每人發了壹冊專門練字的書,就是在呼籲大家認真書寫。

 練字路上需要我們不斷去思索,思索到每壹筆每壹畫,練字也是在鍛煉我們做事的態度,所以認真寫好字吧,用認真和堅持的態度去努力,相信壹定會有所收獲。

練字的兒童故事 篇10

 懷素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書法家,他的草書稱為“狂草”,用筆圓勁有力,使轉如環,奔放流暢,壹氣呵成,對後世影響極為深遠。

 懷素自幼聰明好學,他在《自敘帖》裏開門見山他說:“懷素家長沙,幼而事佛,經禪之暇,頗好筆翰。”他勤學苦練的精神是十分驚人的。

 因為買不起紙張,懷素就找來壹塊木板和圓盤,塗上白漆書寫。後來,懷素覺得漆板光滑,不易著墨,就又在寺院附近的壹塊荒地,種植了壹萬多株的芭蕉樹。

 芭蕉長大後,他摘下芭葉,鋪在桌上,臨帖揮毫。由於懷素沒日沒夜的練字,老芭蕉葉剝光了,小葉又舍不得摘,於是想了個辦法,幹脆帶了筆墨站在芭蕉樹前,對著鮮葉書寫,就算太陽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風凍得他手膚迸裂,他還是在所不顧,繼續堅持不懈地練字。他寫完壹處,再寫另壹處,從未間斷。這就是懷素芭蕉練字的故事。

練字的兒童故事 篇11

 王獻之是王羲之的兒子,他的父親很喜歡他。受到父親的影響,他很小就學著父親的樣子堅持天天寫字。

 有壹次,王獻之正在專心練字,父親在他身後看了很長時間,他壹點都沒有察覺。王羲之悄悄伸過手去,猛地抓住了他的筆端,緊接著用力向上壹提。王獻之全身心地投入到寫字上,根本就沒有想到父親會來抓他的筆。

 讓王羲之高興的是,筆並沒有從他的手中抽出。他看到兒子寫字時全神貫註,旁若無人,筆握得牢,手下有勁,認為他壹定能夠練出壹手好字。為這事,他欣喜地誇獎了兒子。

 王獻之的字有了長進,就有些飄飄然了。

 壹天,他寫了很多字,其中壹個“太”字漏掉了下邊的那個“點”,他放下筆走出書房幹別的事去了。父親來到兒子的書案,照例要看壹看他寫的字,當他看見了這個疏漏,就順手提筆將這壹“點”補上去了。

 不壹會兒王獻之回到書案,拿著這些字請他的母親來評價。母親看了壹會兒,慢慢地說道:“妳的字寫得還可以,但還透著稚嫩,只有這壹‘點’,倒像是妳父親寫的。”

 說完以後,她的手指落在了那個“太”字的下邊。王獻之仔細地比較了壹下,果然不同!他突然想起這壹“點”當初忘了寫上去。他猜想是父親給他補上的,臉馬上就紅了。找到差距後,他打消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從此以後練字就更加刻苦了。

 為了激勵王獻之持之以恒,王羲之指著放在院中的十八口大水缸,說:“妳把這十八口大缸裏的水寫完,妳的字也就練得差不多了。”

 王獻之遵從父親的囑咐,堅持不懈地勤學苦練,寫幹了十八缸水,終於攀登上了書法藝術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