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中國有多少人是姓寧的?

中國有多少人是姓寧的?

寧氏姓氏“寧”字辨析 寧氏,為古老顯姓之壹,擁有二千八百多年歷史。但自50年代實施“簡化字”以來,“寧”壹直被誤為“寧”,且延續至今,積重難返。今特此發文辯證,以求正本清源,恢復寧姓之本義。 壹、寧氏的起源: 據史載,春秋時衛國國君衛武公(姬和),將其子季亹分封於寧邑(今河南獲嘉、修武壹帶),其後代以寧為氏,來源於姬姓。 寧氏是衛國三大宗族之壹,從寧跪、寧速、寧俞、寧相、寧殖至寧喜,蟬聯大夫職位,有“九世卿族”之說。並壹度把持朝政,衛獻公曾表示“政由寧氏,祭則寡人。”後來寧喜被殺,寧氏在衛國之勢盡失。但另有壹位重要歷史人物寧戚,與管仲***同輔佐齊桓公成為五霸之首,其後代在齊魯漸成望族,堂號“齊郡堂”。 二、寧字的寫法: “寧”作為姓氏,有“”、“寗”兩種寫法。《篇海類編?6?1宮室類》:“寧,俗相承作寗”;《字匯》:“寗,俗寧字”。 、寗、寧三字,在後代壹直通用。 五、區分寧寧二字: 若單從字源上看,寧寧二字確實是相通的。《漢語大字典》:“寧,同“寧”;《說文?6?1用部》:“寧,所願也”;清段玉裁註:“此與‘寧’意義皆同,許意‘寧’為願詞,‘寧’為所願,略區別耳”;《說文》:“寧,願詞也。從丂,寍聲”。 說明東漢之前,寧與寧都含“願”之意。不過寧是“所願”,有如名詞“願望”,而“寧”是“願詞”,為虛詞之壹,相當於動詞“願意”。後來,“寧”用於姓氏,正確發音nìng,即寧邑之寧。而寧靜、寧願等詞,就只使用“寧”字。 寧與寧,除因讀音和字義相近而混淆外,還有另壹因素,即清道光皇帝名旻寧。民間為避諱,都將“寧”寫成“寧”,長久相傳,就被誤為同壹個字了。 寧氏因封地寧邑而得姓,本不該寫作“寧”與滿族寧姓混同。但因寧、寧混同古已有之,如《史記》記述寧成,又作寧成,這是誤用。西漢時的司馬遷,不知寧氏得姓於寧邑,只知寧寧二字可以相通,以至誤延到民國。建國以後,公布簡化字方案,字典書籍又將“寧”簡化為“寧”。 六、辭書異化寧姓: “寧姓”被誤寫成“寧姓”的過程,始於1956年《第壹批異體字整理表》發布,該“壹異表”將“寧”作為異體字並入“寧”;《漢字簡化方案》的實施,傳承字“寧”又成為“寧”的簡化字。自此,寧寧寧三字合壹,並成為“寧”,從而寧、寧兩姓,就被壹個傳承字“寧”所替代。這種混亂情況延續至今,《新華字典》、《辭海》都未收入“寧”字頭,而認同“寧、寧”簡化為“寧”。《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問世,對“寧nìng”字有所提示:“‘寧’是‘寧’的異體字。”《壹異表》也加註:“停止使用的異體字中,有用作姓氏的,在報刊圖書中可以保留原字。”因此可以說,“寧”作為姓仍作“寧”,與“寧(níng)”是不同的姓氏。但該詞典並未收錄“寧”字頭,實際上仍是模棱兩可,沿襲混亂。 近些年來,國家主管部門意識到辭書的錯誤,第5版《現代漢語詞典》修訂本,不但對“寧níng”增加姓氏義項,而且將“寧”列為正式字頭,把讀去聲的“寧”姓移至“寧”下。教育部語文研究所網站也發文指出:“寧(寗)《壹異表》字形有誤,應作寧。寧寧為不同的姓,寧只讀nìng。”現在“寧”姓基本都是“寧”所以也就有多少姓”寧“ 的 也就有多少姓寧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