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清朝,康雍乾盛世下的隱患,以及乾隆身世之謎。

清朝,康雍乾盛世下的隱患,以及乾隆身世之謎。

在平定天山南路時,清軍俘虜了小和卓木的壹個妃子,她是壹位絕色佳人,身上又散發出壹種天然的奇香,人稱香妃。乾隆便將她收為妃子送入宮中,還特地招來回教徒服侍她的吃穿。又在宮中西苑造了回族的住房、禮拜堂,以博取她的歡心。香妃卻毫不動心,堅決不從。壹天,宮女奉乾隆之命來勸說,香妃猛地取出壹把匕首,嚇得宮女四散躲避。太後怕乾隆遭到不測,趁乾隆去郊祭時,把香妃召來,令其自殺。乾隆知道後還生了壹場病,事後下令將香妃遺體用軟轎擡回新疆喀什入葬,建香妃墓。近年來,專家經過大量考證。認為香妃實為乾隆的容妃,在宮中生活了28年,55歲時病歿,葬於東陵,棺上書有阿拉伯文的《可蘭經》。

乾隆帝向慕風雅,精於騎射,曾先後六次下江南,遍遊名城,筆墨留於大江南北。乾隆還是壹個有名的文物收藏家。清宮書畫大多是他收藏的,他在位期間編纂的《四庫全書》***收書3503種,79337卷,36304冊,其卷數是《永樂大典》的三倍,成為我國古代思想文化遺產的總匯。但乾隆所興起的文學獄,在清朝歷代中為數最多。如有個文人胡中藻寫了壹句“壹把心腸論濁清”的詩句,乾隆認為這是誹謗清朝,將胡中藻滅族。不過這並不有損於乾隆的功績。

但乾隆好大喜功,為人重奢靡,鋪張浪費,並自稱為“十全老人”。他在位後期任用和坤二十年。和坤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貪官,致使這二十年間貪汙成風,政治腐敗,各地農民起義頻繁。清王朝開始從強盛走向衰敗。

文化專制的突出表現就是大興文字獄,對知識分子的詩文吹毛求疵,捕風捉影,無中生有,上綱上線,動輒殺頭抄家充軍。文壇上,壹片肅殺之氣。康熙時,戴名世的著作《南山集》,被當局認為有“政治問題”,遭到嚴懲,主犯戴名世被殺頭,株連親戚朋友幾百人。五十多年以後,乾隆皇帝再次舊事重提,利用“南山集案”大興冤獄,殺害了71歲的舉人蔡顯,株連24人。

事情的起因並不離奇。蔡顯的詩文集《閑閑錄》出版以後,被邀功的小人揭發,說是其中有“怨望訕謗”之詞。那麽所謂“怨望訕謗”之詞是什麽呢?說來可笑,不過是蔡顯引用古人《詠紫牡丹》詩句:“奪朱非正色,異種盡稱王”。詩的原意無非是說,紅色的牡丹是上品,紫色的牡丹稱為上品,是奪了牡丹的“正色”,是“異種稱王”。如此而已。那些官僚們竟望文生義,強詞奪理地指責蔡顯含沙射影,“奪朱”是影射滿人奪取朱明天下,“異種稱王”是影射滿人建立清朝。

兩江總督高晉、江蘇巡撫明德把這個案件上報皇帝,主張按照“大逆”罪,淩遲處死蔡顯。乾隆皇帝仔細看了高晉和明德的奏折,以及隨同奏折附上的《閑閑錄》,下了壹道聖旨,把淩遲改為斬首,同時對高晉、明德大加訓斥。這是什麽道理?難道他大發善心了嗎?非也。原來他從《閑閑錄》中找到了“戴名世以《南山集》棄市”之類字句,以為蔡顯是在發泄對現實政治的不滿,而高晉、明德查辦此案時竟然沒有發現這類字句,是可忍,孰不可忍!於是乎,他在聖旨中狠狠訓斥這兩個封疆大吏,是“有心隱曜其詞,甘與惡逆之人為伍”,故意縱容包庇、同流合汙,

——官員問:妳身為舉人,應該知道尊親大義,竟然敢於對聖祖仁皇帝欽定的《康熙字典》擅自進行辯96年),發生白蓮教民變。應該說,清朝是從乾隆中後期開始走向衰落的。乾隆六十年(1795年),高宗以在位期不越祖父康熙帝為名禪位於子颙琰,是為清仁宗,又號嘉慶帝,自稱太上皇,仍然繼續執政,直到嘉慶四年(1799年)去世為止。

六下江南遊逸揮霍,耗盡國力民財。

乾隆皇帝和七世紀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亡國之君楊廣有壹個同樣的愛好:那就是喜好去繁華似錦的江南遊玩。

乾隆的南巡集團聲勢浩大,每次都在萬人以上,所到之處極盡奢侈糜費,地方供給極盡華麗壯觀,百姓的財富經歷巨大的浩劫。江蘇學政(教育廳長)尹會壹曾上奏章說南巡造成“民間疾苦,怨聲載道”,乾隆大為光火:“民間疾苦,妳指出什麽地方疾苦?怨聲載道,妳指出什麽人載道?”被乾隆封為“滿清第壹才子”的皇家教師紀曉嵐曾趁便透露江南人民的財產已經枯竭,乾隆怒不可遏:“我看妳文學上還有壹點根基,才給妳壹個官做,其實不過當作娼妓豢養罷了,妳怎麽敢議論國家大事?”看看今天的影視劇《鐵齡銅牙紀曉嵐》,和真實的歷史相差究竟有多大?乾隆南巡的花費超過康熙百倍以上。如今天的影視劇津津樂道乾隆下江南時“微服私訪”的“美政”,何其可笑,將觀眾們愚弄於股掌之間。乾隆從不“微服私訪”,即使有也是出於“獵奇”和“瓢妓”的用心,絕不是因為了解民生疾苦。乾隆第二次下江南時,就因為“微服出巡”,去秦淮河上瓢妓徹夜不歸,皇後在傷透了心的情況下把萬縷青絲壹刀剪下,成為中國歷史上唯壹的壹個截發皇後。

資聰明,深得康熙,雍正二帝的喜愛,最後竟成為壹代君王。傳說乾隆在六下江南時,曾暗去海寧省親。

不過有學者認為,乾隆並不是雍正的長子,也就是說,雍正並不擔心無人繼承他的王位。而且,當時的皇位之爭已經進入白熱化,雍正怎麽敢與他人交換孩子,而給政敵留下話柄。因此,乾隆身世之謎是子虛烏有。

位絕色佳人,身上又散發出壹種天然的奇香,人稱香妃。乾隆便將她收為妃子送入宮中,還特地招來回教徒服侍她的吃穿。又在宮中西苑造了回族的住房、禮拜堂,以博取她的歡心。香妃卻毫不動心,堅決不從。壹天,宮女奉乾隆之命來勸說,香妃猛地取出壹把匕首,嚇得宮女四散躲避。太後怕乾隆遭到不測,趁乾隆去郊祭時,把香妃召來,令其自殺。乾隆知道後還生了壹場病,事後下令將香妃遺體用軟轎擡回新疆喀什入葬,建香妃墓。近年來,專家經過大量考證。認為香妃實為乾隆的容妃,在宮中生活了28年,55歲時病歿,葬於東陵,棺上書有阿拉伯文的《可蘭經》。

乾隆帝向慕風雅,精於騎射,曾先後六次下江南,遍遊名城,筆墨留於大江南北。乾隆還是壹個有名的文物收藏家。清宮書畫大多是他收藏的,他在位期間編纂的《四庫全書》***收書3503種,79337卷,36304冊,其卷數是《永樂大典》的三倍,成為我國古代思想文化遺產的總匯。但乾隆所興起的文學獄,在清朝歷代中為數最多。如有個文人胡中藻寫了壹句“壹把心腸論濁清”的詩句,乾隆認為這是誹謗清朝,將胡中藻滅族。不過這並不有損於乾隆的功績。

但乾隆好大喜功,為人重奢靡,鋪張浪費,並自稱為“十全老人”。他在位後期任用和坤二十年。和坤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貪官,致使這二十年間貪汙成風,政治腐敗,各地農民起義頻繁。清王朝開始從強盛走向衰敗。

乾隆六十年(1795年)底,乾隆決定將皇位禪讓給皇太子。他下詔說:“我25歲時繼位,當時曾經對天起誓,如果能夠在位60年,就壹定自行傳位給皇太子,不敢與皇祖(指康熙)的在位年數壹樣。現在我在位已經滿60年,不敢食言,決定禪位與皇十五子颙琰。他如壹時難以處理朝政,由我訓政。”和坤等大臣極力勸阻,乾隆不聽,於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初壹在太極殿舉行禪位大典,自稱太上皇,但仍掌握著朝廷實權。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得病,雖經過不少名醫醫治,都不見起色,初三死於養心殿。

乾隆自稱“十全老人”,有“十全武功”——發動了十次戰爭,窮兵黷武,勞民傷財,把“盛世”的家底耗盡,1、1747年:平大小金川;2、1755年:平準部;3、1757年:再平準部;4、1759年:平回部;5、1769年:平緬甸;6、1776年:再平大小金川;7、1788年:平臺灣;8、1789年:平越南;9、1791年:平尼泊爾;10、1792年:再平尼泊爾。

縱觀乾隆的“十大武功”,絕大多數都是自我宣傳的結果:大金川(四川靖化)和小金川(四川懋功)是西藏民族部落間的紛爭,清政府加以幹涉;臺灣是漢人林爽文的抗暴革命;這三大武功都是血腥的對內鎮壓,不能稱之為“武功”。平緬甸、平越南和平尼泊爾都是醜劇和敗仗,更稱不上“武功”。其實乾隆的武功只有壹個——征服準噶爾汗國,開辟新疆省,可乾隆卻把這壹個分為三個——平準部、再平準部、平回部。乾隆非要湊足十項不可,進壹步襯托出他的虛榮浮華和把

這時,翰林出身的劉風誥把乾隆當年寫的詩找出來,凡是乾隆自己說生在雍和宮的地方都夾上紙條,送給嘉慶審閱。面對白紙黑字,嘉慶開始感到問題的嚴重性。於是,嘉慶只好放棄獅子園說法,批準在《實錄》和《聖訓》裏寫道:“……以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子時,誕上於雍和宮邸。”經明確把乾隆出生地寫成雍和宮。

嘉慶二十五年七月,嘉慶皇帝到塞外打獵,住在避暑山莊,第二天突然死去。在軍機大臣以嘉慶的名義撰寫的遺詔中說,皇父乾隆當年就生在灤陽行宮,即避暑山莊,今天我死在這裏,也沒什麽遺憾了。新繼位的道光皇帝發現這壹情況後,立即命令以每天六百裏加急,將已經發往琉球、越南、緬甸等藩屬國的嘉慶遺詔從路上追回來。把原來說乾隆生在避暑山莊,改寫成乾隆的畫像掛在避暑山莊。

道光為了把他的爺爺乾隆生在北京雍和宮的說法作為結論確定下來,他不得不把他父親嘉慶當年說乾隆生在山莊的詩作都改過來。由於嘉慶的詩早已公開流行天下,這樣大張旗鼓地修改,結果是越抹越黑,使天下的官員百姓對乾隆的出生地問題愈加議論紛紛。

乾隆這麽壹位很有名的皇帝,不但他的出生地鬧不清楚,甚至就連他的母親是誰人們也產生了懷疑。其中壹種很有意思的說法,說是熱河行宮裏有壹個很醜的宮女在草棚裏面生下了乾隆。

不過,乾隆的生母究竟是誰,只要看壹看清朝皇家的家譜《玉牒》和乾隆時期的《實錄》以及是浙江海寧人,他的第壹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便是圍繞乾隆身世之謎展開的。金庸在小說中有聲有色地寫道:陳世倌的小孩抱進雍親王府,“哪知抱進去的是兒子,抱出來的卻是女兒。陳世倌知是四皇子掉了包,大駭之下,壹句都不敢泄露出去。”

民間甚至傳說,乾隆登基後六下江南,目的就是探望親生父母。而他六次南巡竟有四次住在陳閣老的私家園林,這是明顯的“假公濟私”,為的是探望自己的生身父母。

所謂的陳閣老,也就是陳世倌,他在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擔任內閣大學士以後時間不長,就因為起草諭旨出錯被革職了,當時乾隆罵他:少才無能,實不稱職。

至於乾隆為什麽六下江南,有四次到浙江的海寧,而且每次都住在陳家的私人花園?據考證,乾隆南巡到海寧,主要是視察耗資巨大的錢塘江海塘工程。

海寧是壹個偏僻小縣,找不到比陳家花園更好的地方讓皇帝住了。再說陳家花園離陳家的住宅實際還有幾裏路遠,乾隆在陳家花園住過四次,但對陳家子孫卻壹次也沒有召見過,更談不上“探望親生父母”了。

有壹本晚清文人天嘏寫的野史叫《清代外史》。這位作者在書中還進壹步說:乾隆知道自己不是滿族人,因此在宮中常常穿漢服,還問身邊的寵臣自己是否像漢人。

乾隆的確經常穿漢服,現在故宮還保存著不少乾隆穿漢服的畫像。也許這就是引起傳說的原因之壹。

乾隆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壹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兩朝文治武功的基礎上,進壹步完成了多民族國家的統壹。社會經濟文化有了進壹步發展,形成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

乾隆的壹生,為後世留下了許許多多的故事,其中人們最愛津津樂道的,莫過於他的身世了。首先乾隆究竟生在哪裏?

乾隆自己認為,他生在雍和宮。雍和宮坐落在北京城的東北,是著名的喇嘛廟。在康熙時代這裏不叫雍和宮,而是雍親王府,也就是雍正做皇子時的王爺府。

乾隆曾經多次以詩的形式表明自己是生在雍和宮。在壹首雍和宮紀事詩中,乾隆更明確地寫到:“齋閣東廂胥熟路,憶親唯念我初生。”這裏,乾隆不僅認定自己誕生在雍和宮,而且還點出了具體的出生地點,就在雍和宮的東廂房。

可是,就在乾隆皇帝還在位的時候,就有人對乾隆皇帝的出生地有不同的議論。朝中有壹個官員叫管世銘的,到避暑山莊的時候,寫了三十首詩,其中有壹首詩,就涉及乾隆皇帝的出生地:“年年諱日行香去,獅子園邊感聖衷。”管世銘在這首詩的後面有個小註,這個小註說:“獅子園是乾隆皇帝的誕生地,因此乾隆常常到先帝雍正駕崩的忌日到那裏小住幾天。”

這獅子園,是承德避暑山莊外的壹座園林,因為它的背後有壹座形狀像獅子壹樣的山峰而得名。管世銘等壹些朝野人士認為,這個園子才是乾隆的降生地。

大概是乾隆在晚年對自己出生地的流言蜚語有所耳聞,他在72歲那年正月到雍和宮拜佛後寫詩作註說:“余實康熙辛卯生於是宮也。”他說,我確實是在康熙辛卯年生在這雍和宮。

乾隆79歲那年正月,到雍和宮拜完佛,又寫下壹首七律《雍和宮瞻禮》,在註釋中他不但再壹次重申,他的確是在康熙五十年生於雍和宮,而且在那裏生活了12年。

在嘉慶剛登基的那年八月,乾隆以太上皇的身份到避暑山莊過生日,嘉慶跟隨去了,而且寫詩慶賀,在詩的後面,做出這樣的註解,說康熙老太爺在辛卯那年題寫了“避暑山莊”的匾額,皇父乾隆也是恰好在這年降生在山莊。第二年,乾隆又到避暑山莊過生日,嘉慶再次寫詩祝壽,在詩文的註釋中把“皇父”的出生地說得更明確了。他明明白白地寫到:皇父在辛卯那年誕生於山莊。

嘉慶這兩次寫的詩和註釋表明,在他看來,“皇父”乾隆生在熱河是壹件確鑿無疑的事。

可是,過了十幾年以後,嘉慶又放棄了這壹看法。原來清朝每壹位皇帝登基以後,都要為他的皇父撰修《實錄》和《聖訓》。

嘉慶十二年(公元1807年),嘉慶皇帝命令朝臣編修乾隆的《實錄》和《聖訓》。嘉慶在審閱時發現,這兩部非同小可的文獻典籍,把“皇父”的出生地都寫成了雍和宮。他當即命令編修大臣認真核查。

這時,翰林出身的劉風誥把乾隆當年寫的詩找出來,凡是乾隆自己說生在雍和宮的地方都夾上紙條,送給嘉慶審閱。面對白紙黑字,嘉慶開始感到問題的嚴重性。於是,嘉慶只好放棄獅子園說法,批準在《實錄》和《聖訓》裏寫道:“……以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子時,誕上於雍和宮邸。”經明確把乾隆出生地寫成雍和宮。

嘉慶二十五年七月,嘉慶皇帝到塞外打獵,住在避暑山莊,第二天突然死去。在軍機大臣以嘉慶的名義撰寫的遺詔中說,皇父乾隆當年就生在灤陽行宮,即避暑山莊,今天我死在這裏,也沒什麽遺憾了。新繼位的道光皇帝發現這壹情況後,立即命令以每天六百裏加急,將已經發往琉球、越南、緬甸等藩屬國的嘉慶遺詔從路上追回來。把原來說乾隆生在避暑山莊,改寫成乾隆的畫像掛在避暑山莊。

道光為了把他的爺爺乾隆生在北京雍和宮的說法作為結論確定下來,他不得不把他父親嘉慶當年說乾隆生在山莊的詩作都改過來。由於嘉慶的詩早已公開流行天下,這樣大張旗鼓地修改,結果是越抹越黑,使天下的官員百姓對乾隆的出生地問題愈加議論紛紛。

乾隆這麽壹位很有名的皇帝,不但他的出生地鬧不清楚,甚至就連他的母親是誰人們也產生了懷疑。其中壹種很有意思的說法,說是熱河行宮裏有壹個很醜的宮女在草棚裏面生下了乾隆。

不過,乾隆的生母究竟是誰,只要看壹看清朝皇家的家譜《玉牒》和乾隆時期的《實錄》以及《聖訓》,問題就壹清二楚了。

在中國第壹歷史檔案館保存的《玉牒》和生卒記錄底稿上,都清楚地寫著:乾隆的親生母親是鈕祜祿氏。在《實錄》和《聖訓》中也有同樣的記載。

乾隆是個大孝子,他在慈寧宮為母親60歲誕辰舉行盛大壽宴,並把它繪畫叫《慈寧燕喜圖》,侍奉母親三次上泰山,四次下江南,多次到塞外避暑山莊。乾隆還別出心裁,用3000多兩黃金做了壹個金塔,專門用來存放供奉他母親梳頭時掉下來的頭發,所以叫金發塔。乾隆愛寫詩,在他的詩中,有不少是稱頌生母鈕祜祿氏養育之恩的。

盡管史料上記載得很清楚,乾隆的生母就是鈕祜祿氏。但還是有人硬要從裏面挑出毛病。例如在清朝後期,長沙湘潭有位名叫王闿運的學者提出,乾隆的生母雖然是鈕祜祿氏,但的確與山莊有關。王闿運是曾國藩的幕友,也是晚清著名的詩人。

王闿運在《湘綺樓文集》內的“列女傳”中說:乾隆的生母鈕祜祿氏,老家在承德,家道平常沒有仆人,十三歲時到北京混入姐妹群中入選秀女,被分到雍親王府當使喚丫頭,後來竟生下了乾隆。

在清朝,選秀女的制度是非常嚴格的,清宮的門衛制度更是森嚴。怎麽可能讓承德當地壹個女子隨隨便便混進去呢?

圍著乾隆的出生問題,又冒出來另壹個說法:說乾隆是浙江海寧壹個大鹽商陳閣老的兒子。

浙江海寧縣,在清朝時屬杭州府,是海邊的壹個小縣。相傳,海寧有位鹽商叫陳世倌,俗稱陳閣老,在康熙年間入朝為官,與雍親王壹家常有往來。這壹年,恰好雍親王和陳閣老的兩家夫人分別生了孩子,而且是同年同月同日,雍親王讓陳家把孩子抱入王府看看。可是,等孩子再送出來時,陳家老小個個目瞪口呆,自家的胖小子竟變成了個小丫頭。那換入皇宮的胖小子,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

小說家金庸也是浙江海寧人,他的第壹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便是圍繞乾隆身世之謎展開的。金庸在小說中有聲有色地寫道:陳世倌的小孩抱進雍親王府,“哪知抱進去的是兒子,抱出來的卻是女兒。陳世倌知是四皇子掉了包,大駭之下,壹句都不敢泄露出去。”

民間甚至傳說,乾隆登基後六下江南,目的就是探望親生父母。而他六次南巡竟有四次住在陳閣老的私家園林,這是明顯的“假公濟私”,為的是探望自己的生身父母。

所謂的陳閣老,也就是陳世倌,他在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擔任內閣大學士以後時間不長,就因為起草諭旨出錯被革職了,當時乾隆罵他:少才無能,實不稱職。

至於乾隆為什麽六下江南,有四次到浙江的海寧,而且每次都住在陳家的私人花園?據考證,乾隆南巡到海寧,主要是視察耗資巨大的錢塘江海塘工程。

海寧是壹個偏僻小縣,找不到比陳家花園更好的地方讓皇帝住了。再說陳家花園離陳家的住宅實際還有幾裏路遠,乾隆在陳家花園住過四次,但對陳家子孫卻壹次也沒有召見過,更談不上“探望親生父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