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李元諒本駱元光文言文翻譯

李元諒本駱元光文言文翻譯

1. 文言文 《陶侃逸事》的翻譯

侃在廣州無事,輒朝運百甓於齋外,暮運於齋內。人問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過爾優逸,恐不堪事,故自勞耳。”……

侃性聰敏恭勤,終日斂膝危坐,軍府眾事,檢攝無遺,未嘗少閑。常語人曰:“大禹聖者,乃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豈可但逸遊荒醉,生無益於時,死無聞於後,是自棄也!”

譯文

陶侃在廣州,沒有事的時候總是早朝把白磚運到書房的外邊,傍晚又把它們運回書房裏。別人問他這樣做的緣故,他回答說:“我正在致力於收復中原失地,過分的悠閑安逸,唯恐不能承擔大事,所以才使自己辛勞罷了。”

陶侃聰慧靈敏,對人謙遜有禮,做事勤奮。.整日盤腿端坐,檢查管理沒有遺漏,沒有稍稍的閑適。他常對他人說:“大禹是聖人,還如此珍惜的時間,對於我們眾人,來說就更應當珍惜時間,怎麽可以只想著安逸、遊玩、醉生夢死的生活呢?活著的時候不能對國家有好處,死了以後後人聽不到妳的美名,這是自暴自棄。”

2. 文言文《宋史朱昭傳》的翻譯

朱昭,字彥明,府谷人。他憑著自己的能力和功業,逐步升任至秉義郎的官職,他韜光養晦,在官場上從不表現出來自己有什麽特立獨行的地方。 宣和末年,當震威城兵馬監押,兼知城事。金兵入侵,夏人乘機攻下河外的全部城鎮。震威府距離府州三百裏,勢力十分孤立。朱昭帶領全城老幼繞城固守,以抵禦敵人攻擊的力量。朱昭招募精銳的士兵壹千多人,和他們商定:“敵人知道城中的虛實,有看輕我們的心。如果我們出其不意去攻擊他,可以壹鼓作氣把他們消滅。”於是趁著夜晚從城墻上放士兵下去,逼近夏人的營地,敵人果然十分驚慌,城裏官兵乘機大聲叫喊,奮勇殺敵,殺死和俘獲了很多敵人。

夏人用鵝梯準備登上城墻,但是箭好像雨壹樣(向他們射去),他們沒辦法登上來,但是攻勢卻日夜不停。夏人的首領思齊穿著鎧甲來到城前,以氈盾擋住自己,邀請朱昭出來議事。朱昭穿著平時的衣服登上城墻上,披著襟衣問:“妳是什麽人,這麽不光彩(指思齊用氈盾擋住自己)。想見我,我在這裏,妳有什麽事?”思齊拿來盾牌上前,訴說宋朝的失信行為,說:“大金約我夾攻京師,定下城下之盟,畫河為界;太原早晚被我攻下,麟州諸州縣都已經歸我所有,妳依仗什麽而不投降呢?”朱昭說:“皇上知道朝中奸臣誤國,已經毫無保留的改正過錯,把皇位傳到自己的皇族手中。現在皇上的政治綱領已經煥然壹新,只有妳還不知道嗎?”於是把內禪的詔書拿出來宣讀,眾人十分驚訝地望著朱昭,佩服他的雄辯能力。當時,很多城的人都投降了,朱昭的舊識對他說:“現在天下已經完了,忠心是沒什麽用了。”朱昭怒喝他說:“妳這些人背棄正義,茍且偷生,與豬狗無異,還敢用言語來誘我投降?我寧死不降!”於是拿起弓箭去射他們,眾人都被嚇走了。(震威城)被圍困了四日,城墻有很多地方都毀壞了,朱昭用計謀來防禦敵人的進攻,雖然管用,但卻沒有軍隊來支援。朱昭在廳事召集諸位校將說:“城就快被攻破了,自己的妻兒不可被賊人所汙辱,我先讓我的妻兒自殺而死,然後拼死壹戰,如果勝利了就立了大功,如果失敗了就戰死境內,大丈夫壹生的事就此結束了。”眾人都還沒答應。此時,朱昭的幼子在門階前玩耍,朱昭馬上上前把他殺了,長子驚訝地望著他,朱昭又把他殺了。(嘖嘖嘖~~~~真殘忍~~~譯到我自己也不想再譯下去了)跟著朱昭帶領著幾名兵士把他們自家的人全殺了,把屍體全都拋入井中。部將賈宗的老母親剛走到前來,朱昭對她說:“老人家,(妳是我的)同鄉人,我不想親自殺妳,請妳自己投井吧。”她服從了。跟著用土把井給填埋了。將士們於是跟著把自己的妻兒全殺了。朱昭對眾人說:“我和大家都沒有了顧慮了。”

這時軍中有人跟敵人暗中勾結,對敵人說:“朱昭與他產士兵都殺了自己的家人,將要出戰,人雖然少,但全都是敢死的人。”敵人十分害怕,於是就利誘守城的兵士,登上了城上。朱昭帶領眾人在城裏的街巷迎戰,從晚上到早上,屍體遍布街上。朱昭騎著馬越過城墻的缺口逃出,但馬卻墜入了塹溝,賊人歡呼說:“捉到朱將軍了。”想把他生擒。朱昭瞪著兩眼持著劍,賊人無壹個敢上前,隨後中箭而死,死時四十六歲。

3. 文言文 祖聰 翻譯

明哲只是“咿呀”而已,不讀壹個字。他的母親說:“兒子還小,待大了壹定會苦讀,特地修造了書齋。

正值抓周的日子,他的父母於桌子上陳列了瓜果、胭脂清朝末年,就像蘇匡等壹樣,老學究特別失望,意思是明哲書屋,在書齋內談論了半天,經常對親友說:“我的兒子將來壹定成大器:“書”,日月書軒藏書已達到萬卷。老父望我的兒了像史聖、詩聖說的那樣,下筆如有神',這是詩聖杜子美的話語。祖家用盡了家產為兒子謀劃;祖聰十二歲的時候,名字叫“日月書軒”!”長到三歲時,他的父親就教給他讀書、名扇、琴簫,祖聰只說壹個字,見他手裏拿著書,某個鎮壹個富家的子弟,姓祖名聰。

日子過得像梭子壹樣快,憑著愛書聞名全縣。縣中壹個老學院親自來訪問,因為他特別愛書,祖明哲把各種東西扔在地上,只抓了聖賢經書不放,吃奶時也抱著書,睡眠時也抱著書。父母特別高興。”等到兒子五歲時,他的父親四處購置經史子集等書、玩具、文房四寶,從小只愛書,字明哲。他的父親教他說、聖賢經書等各種物品!”祖聰十五歲的時候:“我的兒子可愛地學習:‘讀萬卷書,行萬裏路’,這是史聖司馬子長的話語;‘讀書破萬卷,臨走的時候。”祖聰每天不離開書齋,母親叫他吃飯;母親就笑著說:“我的兒子壹定會勝過蘇秦之類的人

4. 文言文殷不害翻譯

殷不害----孝悌忠信

殷不害/字長卿,陳郡/長平人/也。性/至孝,居父/憂過禮,由是/少/知名。家世儉約,居甚貧窶,事老母,養小弟,勤劇無所不至,士大夫以篤行稱之。年十七,仕梁廷尉平。不害長於政事,兼飾以儒術,名法有輕重不便者,則上書言之,多見納用。梁武帝嘗謂庾肩吾曰:“卿是文學之士,吏事非卿所長,何不使殷不害來邪?”其見知如此。侯景之亂,不害從簡文入臺。及臺城陷,簡文在中書省,景帶甲將兵入朝陛見,過謁簡文。景兵士皆羌、胡雜種,沖突左右,甚不遜,侍衛者莫不驚恐辟易,唯不害與中庶子徐摛侍側不動。及簡文為景所幽,遣人請不害與居處,景許之,不害供侍益謹。簡文夜夢吞壹塊土,意甚不悅,以告不害,不害曰:“昔晉文公出奔,野人遺之塊,卒反晉國,陛下此夢,事符是乎?”簡文曰:“若天有征,冀斯言不妄。”梁元帝立,以不害為中書郎,兼廷尉卿,因將家屬西上。江陵之陷也,不害先於別處督戰,失母所在。於時甚寒,冰雪交下,老弱凍死者填滿溝塹。不害行哭道路,遠近尋求,無所不至,遇見死人溝水中,即投身而下,扶捧閱視,舉體凍濕,水漿不入口,號泣不輟聲,如是者七日,始得母屍。不害憑屍而哭,每舉音則氣絕,行路無不為之流涕。即於江陵權殯,與王裒、庾信俱入長安,自是蔬食布衣,枯槁骨立,見者莫不哀之。

(選自《陳書·殷不害傳》)

妳可是試著像第壹句那樣斷句,就可以把文章讀通的。

難懂的詞義畫上記號。讀完文章,將不懂得詞字用古漢語字典查出。壹般古代漢語的意義是相通的,這樣無論什麽文章都可看懂。不說全通壹知半解是可以的。應付高考應該沒問題。

參考譯文

殷不害字長卿,陳郡長平縣人。極有孝心,在辦父親的喪事時,禮節甚恭,因此從小就很知名。他家世代崇尚節儉,平時家裏很窮困,侍奉老母親,撫養小弟弟,勤勞辛苦無所不至,士大夫都稱贊他行為惇厚。十七歲那年,做了廷尉屬官。殷不害長於處理政事,兼治儒家學術,名分和法治有輕重不便利之處,就上書指出,很多都被皇上采用。梁武帝曾對庾肩吾說:“妳是有文才的人,做官處理政事不是妳的長處,為何不讓殷不害來呢?”他被皇上了解到如此地步。侯景叛亂,殷不害隨簡文帝進宮城。到了宮城陷落,簡文帝住在中書省,侯景帶領穿著鎧甲的士兵入朝謁見天子,經過簡文帝住處順路進見他。侯景的士兵都是羌、胡等雜族人,在簡文帝身邊爭執互鬥,壹點也不恭順,侍衛無不害怕被驚退,只有殷不害與中庶子徐摛陪在旁邊不動。到簡文帝被侯景囚禁,派人請求殷不害同他居住,侯景答應了,殷不害侍奉更加恭敬。簡文帝晚上夢見吞了壹塊土,心裏很不高興,把它告訴殷不害,殷不害說:“從前晉文公重耳出奔,壹個平民送給他土塊,最終返回晉國奪得君位,皇上此夢,征兆正合於此!”簡文帝說:“若上天有預兆,希望妳的話不是謊言。”梁元帝即位,讓殷不害做中書郎,兼任廷尉卿,於是帶家屬西上。江陵淪陷時,殷不害就先到別處去督戰了,母親所在的地方失守了。當時很寒冷,冰雪交加,老弱凍死的填滿水渠壕溝。殷不害哭著走在路上,遠遠近近到處都找遍了,遇見溝渠中有死人,就跳進水中,扶著屍體察看,全身都打濕凍僵,飯食不沾口,高聲哭泣不停,這樣經過七天,才找到母親的屍體。殷不害靠在母親屍體上痛哭,每當說話就憋不過氣來,路人見了沒有不為之流淚的。就在江陵暫且安葬了母親,與王裒、庾信壹起到長安,從此吃粗食穿布衣,面色憔悴極度消瘦,看見他的人沒有不傷心的。

5. 文言文翻譯 舊唐書 蕭德言

蕭德言,雍州長安人,南齊尚書左仆射蕭思話的玄孫。本來是蘭陵人,南陳滅亡,遷徙到關中。祖父蕭介,南朝梁的侍中、都官尚書。父親蕭引,南朝陳的吏部侍郎。都在當時享有盛名。蕭德言廣泛的涉獵研究經學和史學,尤其精通《春秋左氏傳》,喜歡寫文章。貞觀年間,官拜著作郎,兼任弘文館學士。

蕭德言晚年尤其專心學習,從早到晚,毫無休息和倦怠。每要翻開《五經》,必須先整肅衣帶洗手洗足,端坐來面對它。妻子等他有間隙的時候問她說:“整天這樣,難道不累嗎?”蕭德言說:“敬重先聖的名言,難道還怕這些嗎!”當時唐高宗還是晉王,下詔讓蕭德言傳授講讀經史。等高宗晉升為太子,仍然兼任侍讀。不久因為年老,請求辭職歸家,太宗不批準。又給他寫信說:

朕遍觀前朝,詳細地看了群儒的事跡,至於顏回、閔損的才幹,不能得到長壽;言偃、蔔商的德行,比不上他們的學識。只有妳幼年就有突出的高尚人品,早年就標立了美好的贊譽。放下帷幕關閉門戶地讀書,讀透了《六經》;像孫康映雪車、胤囊螢映那樣苦學,包羅了諸子百家的學說。自從隋末動蕩不安,學校不再聞名,儒學跌至低谷,《詩經》《尚書》被填進了深坑。回顧三墳五典,每每感到傷悲。近年已來,天下沒有事端,正想要建立禮樂制度,停止武事,振興文教。妳年紀已經衰老,文教將依靠誰?所期望的才幹德並盛,臥治而振興高尚的風化,使伏生和楊震,重生在當今。美善的聲名和威望,是多麽的美好啊!念及妳的疲憊衰老,有什麽可說的呢!

不久賜爵封為陽縣侯。貞觀十七年,拜為秘書少監。兩宮禮遇和賞賜非常豐厚。貞觀二十三年,屢次上書請求辭職歸家,得到批準。唐高宗繼位,因為老師的恩情,加封銀青光祿大夫。永徽五年,逝世於家中,享年九十七歲。高宗為此停止朝議,追贈太常卿。著有文集三十卷。

6. 語文.文言文《宋史,尹洙》翻譯

尹洙,字師魯,河南人。年輕時與哥哥尹源都以儒學出名。考取進士,調任正平縣主簿。歷任河南府戶曹參軍、安國軍節度推官、光澤知縣。考試書判成績優秀,改任山南東道節度掌書記、伊陽知縣,有能幹的名聲。因為大臣的推薦,被召回朝考核,任館閣校勘,升太子中允。正好範仲淹被貶官,皇帝在朝堂中宣讀詔諭,警誡各級官吏不要結黨營幫。尹洙上奏說“:範仲淹素來赤膽忠心光明磊落,臣與他是師生兼朋友的關系,也就是範仲淹的黨羽。如今範仲淹因為結黨營幫被治罪,臣也不能茍且免罪。”宰相發怒,革了他館閣校勘的職,再去任掌書記、唐州酒稅監。

西北地區長期平安無事,尹洙做了《敘燕》、《息戍》兩篇文章,認為戰備不可松弛。

尹洙又寫了《述享》、《審斷》、《原刑》、《敦學》、《矯察》、《考績》、《廣諫》,與上兩篇合成《雜議》***計九篇奏上給朝廷。

尹洙為人內剛外和,博學有才,尤其精通《春秋》。自唐末經過五代,文風柔弱。到宋初,柳開開始做古文,尹洙與穆修再發展這壹文風。他的文章簡練而有法度,著有文集二十七卷。自從趙元昊叛亂,尹洙無時不在軍隊中,所以對於西疆的事最熟悉。他的兵制學說,闡述作戰防守的勝敗,全面論述了當時邊疆戰爭的利與害。他又想訓練當地民兵代替守軍,以減少邊疆軍費,作為抵禦外敵的長期政策,但都來不及實施,趙元昊就已臣服,尹洙也被調離並且被治罪了。降為崇信軍節度副使,全天下人都認為是劉的奏文害了他。調任均州酒稅監官,感染疾病,沿著送公文的路到南陽訪求醫生,後去世,年僅四十七歲。宰相韓琦為尹洙講話,於是朝廷追認恢復他的舊官,並將他的兒子尹構錄用做官。

希望會對妳有所幫助,滿意的話望采納!

7. 文言文《王元之》的翻譯

王元之,濟州人,小時候七八歲就已經會寫文章了,直到畢文簡為州裏當差,才聽說他這個人。

詢問他的家事,知道王元之家以磨面為生,因此讓他以《磨詩》為名做詩。元之不假思索就說:“只要心裏正直,不要為眼下未被人知曉而發愁。

如果有人輕輕借了妳壹點力,就是妳轉身的時候。”文簡感到十分驚奇,就把他留在了學堂裏聽講學,壹天,太守在筵席上出詩句(對聯):“鸚鵡能言爭似鳳”,在座賓客沒有能夠對上來的,文簡就把詩寫在了屏風上,元之在下面寫下下聯:“蜘蛛雖巧不如蠶。”

文簡看到後感嘆說,真是能治國安邦的才子啊!於是就賜予王元之衣帽,稱他為小朋友(忘年之交)。

8. 羅必元的文言文翻譯 求高人翻譯

羅必元,字亨父,隆興進賢人。嘉定十年進士。歷任鹹寧尉,撫州司法參軍,崇仁丞,仍掌管司法。當地士人曾極因在金陵行宮的龍屏上題字,冒犯丞相史彌遠,被謫往道州,押解的小吏對待他非常不善。必元給他松綁,讓他順利到達目的地。真德秀擔當要職,必元寫信給他說:“有個老醫生曾經說,傷寒之類的重疾,只有獨參湯可以救命,但是吃這藥能活下來的十無二三。先生妳就是當今的獨參湯麽?”後調任福州觀察推官。有個有權勢的人家李遇搶奪平民的荔枝園,必元為之打抱不平。後來李遇當了言官,以此私怨罷了他的官。後來他在余幹縣做官。趙福王府在當地驕橫,前後幾任官員大多被其排擠陷害。必元到任後,因汝愚的墳墓占了四周平民的山地的緣故,又為平民撐腰,對州官說:“我不過是個區區小官,罷免了有什麽大不了的?”人們更加為他叫好。

(親自翻譯,敬請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