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漢字字體的演變順序

漢字字體的演變順序

漢字字體的演變順序由遠到近有: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以上的“甲金篆隸草楷行”七種字體稱為“漢字七體”,從比較成熟的甲骨文算起,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

1、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甲骨文大部分符合象形、會意的造字原則,形聲字只占20%。

2、金文(鐘鼎文):殷代圖像金文,先秦稱銅為金,故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鐘鼎文、彜器款識。

3、篆書:篆書分為大篆和小篆。大篆:西周後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小篆:小篆又名秦篆,為秦朝丞相李斯等人所整理出的標準字體。由大篆簡化而成。

4、隸書:從小篆向隸書演變的第壹步,最顯著的變化是從婉曲的錢條變為平直的筆畫,從無角變成有角。漢代,隸書發展到了成熟的階段,漢字的易讀性和書寫速度都大大提高。

5、草書:隸書之後又演變為章草,而後今草,至唐朝有了抒發書者胸臆,寄情於筆端表現的狂草。草書,又稱破草、今草,由篆書、八分、章草,沿襲多種古文字變化而成。

6、楷書:糅和了隸書和草書而自成壹體的楷書(又稱真書)在唐朝開始盛行。我們今天所用的印刷體,即由楷書變化而來。

7、行書:行書的產生稍後於楷書,是介於草書和楷書之間的壹種字體。行書的書寫比楷書靈活流暢,辨認比任意揮灑的草書容易,因此,運用十分廣泛,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行書現在已成為與楷書印刷體相對的壹種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