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風景區
半跨漓江,距桂林約43公裏,有壹座海拔400米的渡頭山佇立江邊,擋住了南流的江水,激起洶湧的波濤。山的兩邊有兩個村莊;被高山隔開的嚴觀村和桃園村依靠輪渡交通。這兩個村的輪渡碼頭離同壹岸很近,所以叫半。這個地方是必經之地,削墻過江。
楊堤在漓江西岸的鴛鴦灘下,村後有壹座山。它的兩座山峰像壹對倒放的羊蹄,楊堤諧音,用作村名。楊堤兩岸,竹林成林,形成十裏綠幕,搖曳在青山、秀水、瀑布、淺灘之間,給人壹種寧靜、祥和、悠遠的感覺。
兩岸浪石嶙峋,群峰秀麗,水藍山綠,林竹蔥郁。整個漓江遊覽過程中,可以算是觀賞高潮的“前奏”。但看到兩岸如畫的森林,山村炊煙彌漫,景色宜人。倒映著河中的疏林、山峰和遠山,像壹抹淡墨,入天入水。船的波浪掠過,像壹幅滾動的風景畫。
在100多米高的石壁上,九馬畫山色彩斑斕,斑駁陸離,宛如壹幅神畫,因其得名九馬畫山。九馬神情各異,或飲鴆止渴,或噓寒問暖,正是“馬顯九路,奇物在人間。”自古有句民謠叫“看著馬郎,看著馬郎,問妳有幾對馬?”看到七馬第二,看中了九狀元郎。"
黃埠灘壹塊黃巖寬數十尺,像壹塊黃布平鋪在河底。因此,海灘被稱為黃布。黃埠灘兩側,有七座大小不壹的山峰,宛如七位出浴的少女,被稱為“下凡七仙”。據傳說,天上的仙女被漓江的美麗景色迷住了,不想回到天宮,永遠留在這裏。黃埠灘是觀賞山峰倒影的最佳地點。
興平是古代漓江沿岸最大的城鎮,距今已有1300年的歷史。漓江流經興平,有壹個河灣叫鐮刀灣,是漓江風景優美的地方。東邊有晁窟山、獅子山;北方有壽星、駱駝山;西邊有壹支筆桿和壹座美麗的山;西南有螺螄和鯉魚山。景點密集,具有奇、險、美、趣的特點。壹直有“陽朔風光在興平”的說法。
連筆峰像壹朵蓮花,亭亭玉立,四季常青,周圍的山峰像蓮花瓣,因此而得名。山腳河邊有迎江閣,山路旁有許多石雕。最著名的是清道光陽朔縣王所寫的草書“戴”字,直徑3米,鐫刻在江面上,內含“山河繞,少年奮發”的八字寓意。
這棵大榕樹位於陽朔縣城以南7.5公裏,據說是在晉代種植的。樹高17米,周長7.05米。從遠處看,它像壹把巨大的綠色雨傘立在地上。河對岸有巖石,形成了‘穿巖古榕’景區。
月亮山位於陽朔縣城以南8.5公裏處,頂部有屏風般的石墻,洞形明月。有石質玉兔,嫦娥,吳港,天成'月宮',登山步道,亭臺樓閣等等。地形條件:桂林位於南嶺山系西南部,平均海拔1.50米。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經過億萬年的風化侵蝕,遍布全市的石灰巖形成了千峰聳立、城環水繞、洞美不勝收的獨特景觀,被世人譽為“桂林山水甲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