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踏歌詞·春江月出大堤平

踏歌詞·春江月出大堤平

劉禹錫 踏歌詞春江月出大堤平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連袂行。

唱盡新詞歡不見,紅霞映樹鷓鴣鳴。

賞析

民歌中,情歌壹類數量很多。它不僅有較高的審美娛樂價值,而且也起到實際的愛情橋梁的作用。在我國西南民間,對歌的風俗自古很盛。劉禹錫謫居巴楚間的詩作中就有這種民俗的描寫,這首《踏歌詞》就是。踏歌是不用伴奏、踏地以為節拍的徒歌,是民歌的壹種唱法。劉禹錫居夔州時創作了《踏歌詞四首》,這是第壹首。

開篇以景起興。春江水漲,幾乎平堤。尤其在月下,堤面和江面都明晃晃連成壹片,更給人水與堤平的感覺。大堤平三字,不僅寫出江水上漲,大堤平寬,還寫出月色的皎潔。就在這樣的春江花月夜,堤上走著成隊的女郎。她們都是生在村野的民間姑娘,是趁月圓之夜踏歌來的。她們初來的情態是彼此偎靠連袂而行,既興奮,又含幾分嬌羞。壹二句寫春江月出,是暮色;三四句寫到紅霞映樹,是拂曉,其間有較長的時間跨度,省略了壹些情事。從三句的唱盡新詞和歡等字樣看,省去的正是新詞宛轉遞相傳的對歌的情景。民間對歌,詞兒大多是即興新編,言為心聲,所以是新詞。歡則是女方所悅的男子,即對歌的另壹方。歌聲壹起,姑娘們最初的嬌羞立即被趕跑了,到後來,新詞唱盡,便與所歡相就。所以同組第三首《踏歌詞新詞宛轉遞相傳》就寫道:月落烏啼雲雨(指男女私情)散,遊童陌上拾花鈿。在這樣美麗的夜晚並非十全十美,有人找到情侶,同時也有人找不到。三四句正是這樣壹個特寫的鏡頭。它表現的並不是全部的女郎而是其中的某壹個。在別人都憑歌聲為媒介而會到自己所歡的時候,她卻是唱盡新詞歡不見,嘗到了失望的滋味。但她仍舊懷著希望,壹直等到紅霞映樹的早晨。小夥子最後是否來了,鷓鴣鳴聲似乎有所暗示。然而終究是個謎,有兩種猜法。鷓鴣雄雌和鳴,也許暗示姑娘終於等到了自己的心上人。但也可以是相反,這雙雙鳥兒和鳴之聲反襯出她的煩惱。不光這結尾有些撲朔迷離,第三句省略的主詞也有解作女郎全體的。從而這就成了壹個很離奇的夜晚小夥子們都沒有來,姑娘們都有些不堪。總之,由於使用了省略和暗示的語言,使得此詩意境靈活,不易確指。但有壹點可以肯定,這詩寫出了妙齡中的女郎對愛情失望而有所期待的心情。

惠崇《春江晚景》

蘇軾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譯文及註釋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遊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已經長滿了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了,而這恰是河豚從大海回歸,將要逆江而上產卵的季節。

1、惠崇:北宋名僧能詩善畫,《春江晚景》是他的畫作,***兩幅,壹幅是鴨戲圖,壹幅是飛雁圖。蘇軾的題畫詩也有兩首,這首是題鴨戲圖的詩。

2、蔞蒿:壹種生長在窪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黃色,莖高四、五尺,剛生時柔嫩香脆,可以吃。(字典解釋: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黃色,可入藥)

3、蘆芽:蘆葦的幼芽,可食用。

4、河豚:魚的壹種,學名鲀,肉味鮮美,但是卵巢和肝臟有劇毒。產於我國沿海和壹些內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卵。

5、上:指魚逆江而上。

賞析

惠崇是個和尚,宋代畫家。這首詩是蘇軾題在惠崇所畫的《春江晚景》上的。惠崇原畫已失,這首詩有的版本題作《春江晚景》,現已無從考證。

畫以鮮明的形象,使人有具體的視覺感受,但它只能表現壹個特定的畫面,有壹定的局限性。而壹首好詩,雖無可視的圖像,卻能用形象的語言,吸引讀者進入壹個通過詩人獨特構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彌補某些畫面所不能表現的東西。

這首題畫詩既保留了畫面的形象美,也發揮了詩的長處。詩人用他饒有風味、虛實相間的筆墨,將原畫所描繪的春色展現得那樣令人神往。在根據畫面進行描寫的同時,蘇軾又有新的構思,從而使得畫中的優美形象更富有詩的感情和引人入勝的意境。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遊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已經滿是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而此時河豚正是上市的好時節,可以在市場上銷售了。 

好的題畫詩,既要扣合繪畫主題,又不能拘於畫面內容,既要能再現畫境,同時又能跳出畫外,別開生面,離開繪畫而不失其獨立的藝術生命。蘇軾這首詩可以說做到了這壹點。詩的前三句詠畫面景物,最後壹句是由畫面景物引起的聯想。整首詩又如同詩人即景言情,當下所得,意象妙會而自然。說前三句再現畫境,其實兩者也不全然等同。第二句中水暖(溫度)、鴨先知(知覺)雲雲,是不能直接畫出的。詩能描寫如畫,詩詠物性物理又過於畫。這是因為繪畫屬於視覺藝術,而詩是語言藝術,有著表現上的絕對自由。最後壹句進壹步發揮聯想,在前三句客觀寫景的基礎上作出畫中景物所屬時令的判斷,從而增添了南方風物之美的豐富感覺,這更是畫所不能的。有關河豚的應時風味,梅堯臣《範饒州坐中客語食河豚魚》壹詩寫首: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楊花。河豚當是時,貴不數魚蝦。歐陽修《六壹詩話》說:河豚常出於春暮,群遊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與荻芽為羹,雲最美。蘇軾的學生張耒在《明道雜誌》中也記載長江壹帶土人食河豚,但用蔞蒿、荻筍(即蘆芽)、菘菜三物烹煮,認為這三樣與河豚最適宜搭配。由此可見,蘇軾的聯想是有根有據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詩意之妙,也有賴於此。

詩人先從身邊寫起:初春,大地復蘇,竹林已被新葉染成壹片嫩綠,更引人註目的是桃樹上也已綻開了三兩枝早開的桃花,色彩鮮明,向人們報告春的信息。接著,詩人的視線由江邊轉到江中,那在岸邊期待了整整壹個冬季的鴨群,早已按捺不住,搶著下水嬉戲了。

然後,詩人由江中寫到江岸,更細致地觀察描寫初春景象:由於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潤,滿地的蔞蒿長出新枝了,蘆芽兒吐尖了;這壹切無不顯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憐愛。詩人進而聯想到,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時節,引人更廣闊地遐想。全詩洋溢著壹股濃厚而清新的生活氣息。 詩經 月出

《詩經: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

舒憂受兮。勞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

舒夭紹兮。勞心慘兮。

註釋:

1、皎:明亮。

2、佼人:美人。僚:美好的樣子。

3、窈糾:女子舒緩的姿態。

4、勞:憂。悄:憂愁的樣子。

5、皓 潔白。

6、憂受:舒遲的樣子。

7、慅:憂愁的樣子。

8、燎:美好。

9、夭紹:女子體態柔美 的樣子。

10、慘:憂愁煩躁的樣子。

譯文:

月亮出來多明亮,美人儀容真漂亮。

身姿窈窕步輕盈,讓我思念心煩憂。

月亮出來多潔白,美人儀容真姣好。

身姿窈窕步舒緩,讓我思念心憂愁。

月亮出來光普照,美人儀容真美好。

身姿窈窕步優美,讓我思念心煩躁。

賞析:

這種月上柳梢頭,驚艷月光下的境界,大概已屬古典的浪漫。

古典的浪漫是種特別的境界。景是特別的:溫柔如水的月光,輕輕搖曳的樹枝,微微飄浮涼意,靜濫的大地,吶咐的蟲鳴聲。情懷是特別的:若隱若現的身影,似明似暗的舉止,霧中看花般的。 儀容,欲前不前的心態,暗自撩動的心弦,情不自禁的憂傷。此 情此景,不由得人不心移神蕩,情思湧動,不能自己。

特定的景或許可能再現,特定的情卻難以重復。如今,即使景,恐怕也難以再現。鋼筋水泥的叢林,燈紅酒綠的喧囂,笙歌霎舞的奢靡,無限膨脹的欲望,成了現代社會典型的景象和標誌。 在如此的環境之中,再美妙浪漫的情懷,都會在聲色犬馬之中化為烏有。

若隱若現的腺脆在日光燈下蕩然無存,輕緩舒柔的姿態變成了狂舞亂扭,天然去雕飾的儀容變成了濃妝艷抹的戲臉,寧靜變成了嘶叫,憂傷變成了狂暴。

古典的美是沁人心脾的甘泉,現代的美是大紅大綠的強刺激。 我們已漸漸習慣了現代美。

春江晚景的詩意

春江晚景的詩意

《春江晚景》

作者:張九齡

原文:

江林多秀發,雲日復相鮮。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興來只自得,佳處莫能傳。

薄暮津亭下,余花滿客船。

註釋:

1、秀發,枝葉繁茂,花朵盛開。語出《詩大雅生民》:實發實秀。

2、相鮮,景色鮮麗,相互輝映。謝靈運《登江中孤嶼》詩:雲日相輝映,空水***澄鮮。

3、征路二句:行途中不意逢此佳景,更教我情興幽遠。

4、那,同哪。

5、春心,指春景引發的意興。春,《全唐詩》註:壹作鄉。按:作鄉非。黃叔燦雲:作鄉心,與通首絕無關會。(《唐詩箋註》卷壹)

6、渺,壹作眇。渺然,幽遠貌。作者《題畫山水障》詩:對玩有佳趣,使我心眇綿。渺然,猶眇綿之意。

7、興來二句:言此中佳趣只可心會,卻難用言語表達。宋唐庚《春日郊外》詩:疑此江頭有佳景,為君尋取卻茫茫。陳與義《春日二首》之壹:忽有好詩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難尋。都是寫剎那間的創作感受,可以參讀。

8、只自:副詞。猶言獨自。自,詞綴,無義。

9、佳處,壹作佳氣。

10、薄暮,黃昏時分。津亭,渡口邊的驛亭。

賞析:

張九齡喜歡清淡的景色,壹般是色調素潔,如月光、白雲、青山、淡水,他的筆下沒有濃艷的景物。而且喜歡遠遠地觀照,在遠景中體味某種超然的情懷。胡應麟說曲江清而淡(《詩藪》外編卷四),確實抓住了他的特點。另外張九齡在被貶所作的詩基本上不悲傷,往往充滿了對美和理想的憧憬,顯示出壹種瀟灑飄逸的情趣。

《春江晚景》這首詩寫旅途中春日的繁花佳氣令人心醉。首聯寫景,江畔林木茂盛,花兒盛開;天上雲朵落日相輝映。景象明麗。雖然化用謝靈運詩句,但是沒有謝的玄氣和故作高深,非常自然,仿佛信口吟來,令人感到親切。

三四句用虛筆。征行逢此佳景,驚喜之情頓生。自覺春思渺然,賞心自得,其中佳趣,莫可言傳。此兩聯只寫情而景在其中。落句再補寫春江景色,而眇然意自見。

尾聯復寫春江景色,日落西山,整個江面沐浴在夕陽的余暉中,水面泛著金光。飄落的花瓣伴著晚霞灑落在渡口的客船上,這樣壹幅綺麗迷人的景象,怎不讓人贊嘆。結句,以景物收束,余韻不盡,留下了美好的遐想。

胡震亨評論說,張詩結體簡貴,選言清冷,如玉磬含風,晶盤盛露,故當於塵外置賞(《唐音癸簽》卷五)。這種看法具有相當的普遍性。張九齡確可稱為盛唐神韻詩派的開山作家,壹出手就區別於六朝清遠詩人,為後來的盛唐山水田園派樹立了標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