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鎩羽而歸的典故詳解

鎩羽而歸的典故詳解

鎩羽而歸的典故詳解如下:

鎩羽而歸,漢語成語,意思是指失敗或不得誌而歸。古代長柄兵器,鋒端有雙刃;摧殘、傷害。鎩羽:翅膀被摧殘,比喻失意或失敗,如鎩羽而歸。出自南朝宋·鮑照《拜侍郎上疏》。南朝宋·鮑照《拜侍郎上疏》:“鎩羽暴鱗,復見翻躍。”

南朝·梁學者劉峻《辨命論》記載:“君山鴻漸,鎩羽儀於高雲”。君山是東漢哲學家、經學家、琴師、天文學家桓譚的字,光武帝時,桓君山因反對光武帝劉秀以讖書決事,險遭光武帝處斬,後被貶,內心“忽忽不樂”,憂郁成疾,在赴任的路上病逝。

此句比喻才華橫溢的桓君山反對圖讖仕途受挫,就像鳥兒的羽毛在空中遭到摧殘壹樣。南朝·梁學者劉峻《辨命論》記載:“君山鴻漸,鎩羽儀於高雲”。君山是東漢哲學家、經學家、琴師、天文學家桓譚的字。

光武帝時,桓君山因反對光武帝劉秀以讖書決事,險遭光武帝處斬,後被貶,內心“忽忽不樂”,憂郁成疾,在赴任的路上病逝。此句比喻才華橫溢的桓君山反對圖讖仕途受挫,就像鳥兒的羽毛在空中遭到摧殘壹樣。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柳宗元,因“永貞革新”觸動貪官和宦官集團利益,仕途坎坷,數次遭貶,寫下“鎩羽集枯幹,低昂互鳴悲”的淒惋動人詩句,抒發與友人被摧殘不得誌、身處困境相互憐憫安慰,就像被摧殘了羽毛的鳥兒停在枯枝頭,高吟低唱悲鳴難離之情。

清代著名文學家蒲松齡青年時期屢試不第,他感嘆自己“年年文戰垂翅歸,歲歲科場遭鎩羽”,遂在壓紙用的銅尺上自刻壹聯“有誌者,事竟成,破釜沈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以此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