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字義
年 nián,形聲。甲骨文字形:上“禾”下“人”,表示“人種禾、禾養人,人禾相互賴以為生”。小篆字形:從禾,從千,千亦聲。“禾”指五谷。“千”字從人從壹,意為“人起步行走(往南走是朝人生的方向走,往北走是朝人死的方向走)”、“農人背負五谷行走在‘阡陌’的‘阡’上”。“禾”與“千”聯合起來表示“人負五谷向南走”、“人負五谷,五谷養人,人與五谷同生同長”。本義:人與五谷同生同長。引申義:人南走,谷夏長。轉義:相鄰兩個夏至所間隔的時間。說明:“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載。”周人自稱“我有夏”,是夏人。古人把南方與夏季固定搭配。夏至點代表正南方向。古人把壹年的農事概括為“春播、夏長、秋收、冬藏”。古人認為“南生北死”。我們從“阡陌”壹詞窺探到古人這樣的時空觀:“阡”是南北方向田埂,“陌”是東西方向田埂。阡、陌二字皆從阜,去掉“阜”,即可得知“千”指“南北方向”,“百”指東西方向。“年”字既然從“千”,必然與南北方向有關。故“年”本義當指“人負禾,朝南走(即農人背負五谷行走在“阡”上)”,引申義當指“兩個夏至所間隔的時間”(相當於兩個冬至間隔的時間,也相當於兩個春分間隔的時間,同樣也相當於兩個秋分間隔的時間)。“年”字本義與“谷熟”無關。若與“谷熟”有關,那麽農歷新年當在秋收時節。可是自古以來農歷(古稱“夏歷”)新年總是在新春時節、在“春播”之際。當然,泛指以後,“年”可以與“收成”相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