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辯論賽主題“狹路相逢勇者勝”的事例

辯論賽主題“狹路相逢勇者勝”的事例

1、破釜沈舟

宋義帶領軍隊前往,到了安陽這個地方的時候,停駐了46天之久,遲遲不動。

此時軍中缺糧士兵萎靡,而宋義卻絲毫不擔心整日飲酒作樂,項羽實在難以容忍,於是進入營帳殺了宋義,並指責他叛國,贏得了眾將士的擁戴。項羽的這個舉動震驚全國眾諸侯。

此後,項羽立馬帶領手下所有兵馬全數渡過黃河前去支援趙國以解巨鹿之困。在渡江以後,項羽命令手下的士兵把每只渡船都鑿沈,摔破軍中所有的鍋,燒毀軍營,只攜帶三日的糧食,表明決心,已示決壹死戰,決不後退。

正是如此,全軍帶著向死而戰的心來到了巨鹿之處,壹舉包圍了秦軍,使其無法與外界相連通,楚軍將士士氣威猛,吼聲震天,以壹敵十。

在經過了九回激戰以後,楚軍最終大破秦軍,引得前來增援的各路諸侯全數聞風喪膽,不敢靠近。此次壹戰解救趙國之後,項羽名聲大震,回楚國接見各位諸侯時,沒有人敢正眼看他。

2、背水壹戰

楚漢相爭之時,劉邦命大將韓信領兵攻打趙國。趙王帶了二十萬大軍在太行山的井陘關迎擊。當時,韓信只帶了壹萬二千人馬。為了打敗趙軍,他將壹萬人駐紮在河邊列了壹個背水陣。另外派兩千輕騎潛伏在趙軍軍營周圍。

交戰後,趙營二十萬大軍向河邊的壹萬漢軍殺來。漢軍面臨大敵,後無退路,只能拼死奮戰。這時潛伏的那兩千士兵乘虛攻進趙營。趙軍遭到前後夾擊,很快被韓信打敗。戰後有人問:“背水列陣乃兵家大忌,將軍為何明知故犯?”韓信笑著說:“置之死地而後生,這也是兵書上有記載的。”

3、從容不迫

飛將軍李廣壹次率百余騎追殺匈奴三名射雕手,將與返回之時,匈奴數千騎兵趕來,見到李廣的軍隊,以為是漢軍誘敵的疑兵,並未直接進攻,而是上山擺開陣勢。

李廣的騎兵十分害怕,都想掉轉馬頭往回奔。李廣說:“那些敵人認為我們會逃跑,現在我們都解下馬鞍表示不逃,這樣九使他們更加堅信我們是誘敵之兵。”

李廣命令所有的騎兵說前進,壹直走到離匈奴陣地不到二裏多路的地方才停了下來,並下馬解鞍。這時壹名騎白馬的匈奴將領出陣來監護他的士兵。李廣騎上馬,帶十幾個騎兵,射殺白馬將,然後重回到他的隊裏,卸下了馬鞍。

他命士兵都放開馬匹,睡臥地上。這時天色已晚,匈奴兵始終覺得他們可疑,不敢前來攻擊。半夜時分,匈奴以為漢軍在附近有伏兵,想乘夜襲擊他們,便引兵而去。第二天壹早,李廣回到了部隊。

4、馬與老虎

天下的事成功在於勇敢、失敗在於怯懦。馬第壹天因為鬃毛遮住了它的眼睛,所以不知道自己的對手是老虎,所以膽大勇猛,不知道害怕;第二天,它的鬃毛被剪短了,它看清楚了自己的對手是老虎了,所以精神上就膽怯、氣餒,就失敗了。

馬顯然是輸給了自己,未戰之前,它的內心已經崩潰。狹路相逢勇者勝,即使爭鬥雙方實力有差距,信心與勇氣也能在其中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5、劉鄧大軍殲滅敵人

劉鄧大軍主力進入鄂東後,經艱苦戰鬥,已控制長江北岸300余公裏,正在廬山的蔣介石驚恐萬分,唯恐大軍過江,接連命令國民黨軍隊5個步兵團狙擊我軍。

1947年10月,劉鄧巧用有利地形,以17個團的兵力在蘄春的清水河的高山鋪布下“口袋陣”,誘敵深入,殲滅對方1.26萬人,割掉了尾追我軍的“尾巴”。

為實現毛澤東希望的挺進大別山,站穩腳跟的“最好前途”奠定了基礎。這壹仗,也是劉鄧大軍在大別山期間最大的壹仗。